我们在阅读历史类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很多古代的政府机构名称,比如什么理藩院啊,大理寺啊,但对它们的职能可能了解的不是很清楚,现在通过古今对比,希望能让各位看官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认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基层职位对应现代官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古代基层职位对应现代官职(公考常识积累古今对比)

古代基层职位对应现代官职

我们在阅读历史类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很多古代的政府机构名称,比如什么理藩院啊,大理寺啊,但对它们的职能可能了解的不是很清楚,现在通过古今对比,希望能让各位看官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认识。

我们按照封建王朝常用的三省六部制来说明。

什么是三省六部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这里的“省”就是部门的意思,与日本有关的新闻经常会出现“厚生省”、“财务省”等词汇,就是出自我国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直属皇帝的中枢部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中书就是“中枢”。

门下省:

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中办和国办。宰相“门下”七品官,近水(皇上)楼台先得月(官位)。

尚书省:

管理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各部的一把手叫“尚书”(相当于部长),二把手叫“侍郎”。(相当于副部长)。

吏部:

六部之首。负责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人事部门只干“人事儿”。

礼部:

负责礼仪、祭祀、全国的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和外国往来事务。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和外交部。“先礼后兵”,礼部总是比兵部排名靠前那么点。

小知识:

礼部负责处理“国际”事务,而理藩院负责处理“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内政外交区别对待。

兵部:

负责选拔武官、训练和检阅军队、装备武器等。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往往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刑部:

负责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公安部。这是提升国民安全感的部门。

小知识:

都察院负责监督审判机关。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检察院。

大理寺负责刑事案件的审理。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

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也就是公检法部门,这体现了司法权力的互相制约,保证了审判的公平正义。

户部:

负责全国的土地、赋税、户籍等。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和国土资源部。跟钱沾边的都是肥差呀。

工部:

掌管全国的土木、水利工程,兵器制造和度量衡。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兵器工业公司和中国计量院。全国最大的包工头~

另外因为吏部掌管人事,为六部之首,也成天官;户部掌管财赋、户籍、山林盐泽产出等,为地官;礼部主要在春天祭祀,为春官;兵部常在夏季农闲出兵,为夏官;刑部在秋天处决犯人,为秋官;工部在冬季农闲多工程,为冬官。

六部与“天、地、春、夏、秋、冬”一一对应,反应了古人顺应阴阳天时,与万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一些辅助部门

翰林院:

专门掌握掌编史册、起草诏书等,备皇帝顾问,是高级知识分子。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中科院和工程院。

通政司:

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信访局。自古以来,冤情无处不在,告御状就是这么来的。

国子监:

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估计在里面的图书馆扫几年地,出来都能主政一方了。

钦天监:

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气象台和天文台。

前面说过了,大理寺是负责审判的,最高人民法院。

另外还有四个“寺”,各有侧重。

太常寺:

主要负责祭祀活动,如今的存在感大体相当于人民英雄纪念碑了。

光禄寺:

负责管理伙食,大体相当于人民大会堂的食堂。

太仆寺:

负责马匹的购买、牧养、训练和使用。大体相当于人民大会堂的车队。孙猴子当过弼马温,其实就是天庭的太仆寺卿。

鸿胪寺:

负责朝贡国的封册、赏赐仪式和使节的朝觐礼节。大体相当于外交部的礼宾司。礼仪之邦的名头源远流长啊。

好了,这就是我国古代政府机构的大体职能,虽然不如今天的部门划分细致,但古人在机构设置中的一些思想(比如权力互相制约)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刷题巩固

1、下列我国古代国家行政机构不具有行政监察职能的是:

A. 太常寺

B. 御史台

C. 都察院

D. 六科给事中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国家行政机构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太常寺属于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之一,其在秦代称为奉常,汉改太常,北齐始置,掌管宗庙陵寝祭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等事务,清末废。故太常寺不具有行政监察职能。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台到明代改称都察院,一直沿用至清末。故御史台具有行政监察职能。

C项:督察院的督为错别字,实为都察院。都察院是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故督察院具有行政监察职能。

D项:六科给事中是指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下各设一个给事中部门,各部门设置的人数不等,通常在十人以内。这些人不对任何部门负责,只对皇帝负责,给事中对满朝文武百官都有监察和弹劾的权力,同时还可以参政议政。故六科给事中具有行政监察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