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暖,万物萌发,大地生机盎然。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1)

惊蛰,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2)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农民常常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有许多农事谚语流传下来,如“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在一些地区,流行着惊蛰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饼、祭雷神等习俗。

惊蛰节气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3)

《孝经纬》:“雨水后十五日,斗(北斗星)指甲(方向),为惊蛰”。从惊蛰起为卯月,卯者,茂也,言阳生而滋茂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春雷预示着生长的季节开始了。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4)

雷对应震卦,震卦与春季一样,五行属木,有生发之象。春雷隐隐,看似惊醒了冬眠的各种虫蚁,其实也是天地阳气复苏,草木、虫蚁都恢复了活力。许多花开,娇艳芬芳,春色满园关不住,正是时也。

仲春的第一声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唤化沉睡的冻土,振奋昏沉的人心。

惊蛰三候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5)

一候,桃始华

惊蛰前后,桃花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引出千媚百态。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6)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7)

三候,鹰化为鸠

古人称“鸠”为布谷鸟,因仲春时“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8)

了解“惊”“蛰”二字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9)

《说文解字》:“马骇也。从马,敬声。”

由“马”“敬”二字构成,在六书中属于形声。从马,示马受惊骇之义。从敬,声符,注明读音。隶书、楷书承自小篆而定体。简化字写作“惊”。本义为马受惊。例如《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了解一下24节气中的惊蛰(24节气惊蛰)(10)

《说文解字》:“蟄,藏也。从虫,执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例如,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

一起来读几首有关惊蛰的古诗词——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

诗中“微雨”“众卉新”,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写春耕之始。农夫一年到头都忙于耕种,奔走于田地、场院、菜圃、涧水之间。在铺叙农忙之后,诗人突然转笔写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讲食禄不耕者对农夫艰辛劳作却饥寒交迫的情况惭然生愧。

惊蛰日雷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赏析】

半夜里西南方(坤宫)一声惊雷,到清晨时蛰虫早已醒来,花草开始萌发。一句“电明雨急打窗来”,写出了惊蛰的特点。雷声唤醒蛰伏的万物,惊动它们,万物的生长步入了快车道。草木生机勃勃,和冬天时大不一样,这是不同的气候催生的结果。只有院中的石龟和房上木雕的大雁对春天的回归毫无反应。这首诗描写惊蛰时春雷隐隐,大地回春,春风春雨催生草木的情景,透露出作者欣喜和爽朗的心情。

秦楼月•浮云集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赏析】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本来柔和的春风,现在越吹越急了,那长出新叶的杨树被吹得左摇右摆,啊,快要下雨了!

整首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