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1)

锵咚锵、锵咚锵……9月9日上午,伴随着清脆的锣声,襄阳城将士缓缓推开“古城门”,金庸专题展内地首站在湖北省图书馆揭幕。

穿行于“大侠足迹”“金庸的武侠世界”“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百年——金庸”四个主要展区,先生的生平故事、创作历程、小说作品为观众“编织”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武侠世界。

整体来看,展品主要包括金庸先生珍贵的手稿、邮票、个人物品,小说改编的电影海报、剧照、电视剧主题曲唱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132项展品,均是首次从香港走向内地。

展厅正大门采用“襄阳城”造型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2)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入口处古色古香的襄阳城、身着盔甲的“将士”无一不在提醒着观众——这里,就是郭靖、黄蓉驻守的那座城。

“金庸先生与湖北有着特殊的缘分。”香港特区政府驻武汉经贸办事处主任郭伟勋介绍,首站选择湖北、正大门采用襄阳城造型,都和金庸与湖北、尤其是襄阳的不解情缘分不开。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3)

在他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经典作品中,多次提及湖北荆州、襄阳、武当山等地。其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有260多次提到襄阳,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襄阳城、襄阳保卫战,郭靖和黄蓉坚守襄阳数十载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武当山和武当派也曾多次被提及。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4)

对于这座他寄予了太多感情的古城,金庸更是给出了极高评价。“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是金庸先生赋予了这座古城新的内涵与文化自信,书写了香港与湖北的深厚情谊。”湖北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郑安云表示。

华山论剑,12把宝剑一齐“亮相”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5)

屠龙刀、倚天剑、淑女剑……“华山论剑”石雕前,一字排开摆放着12把刀剑。

其中,居于正中的是香港著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屠龙刀和倚天剑。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6)

相传得了屠龙刀就能成为武林至尊,从而号令天下。走近一看,倚天剑插入石中,虽重达十几斤,却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据说,郭靖黄蓉夫妇眼见襄阳城破,请人熔“玄剑重剑”及加入西方精金,才铸成了屠龙刀和倚天剑。

此外,小龙女的淑女剑、韦小宝的玄铁匕首、《碧血剑》里的金蛇剑……都能让置身其间的观众一秒“穿越”。

侧身一看,展厅红墙上“悬”着一个橙黄色的“月亮”,高处是“雕”,旁边还放有弓箭。

“我记得!这是我们小时候看的《射雕英雄传》的片头。”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学生吴元召“跃跃欲试”,拉开弓箭,扮演了一次射雕大侠。

吴元召表示,此次参展让自己对于金庸小说中的湖北元素及两地传统文化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展品及开幕式表演所体现出的鄂港文化的融合是更让他眼前一亮。

手稿、漫画、海报,勾起几代人回忆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7)

展厅内,金庸生前珍藏的围棋及棋盘,用过的毛笔、树桩笔筒、印章、围棋,历史感满满;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8)

《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新修版小说手稿中,剑气侠风的字迹让人不禁浮想到先生创作时的画面;

《连城诀》《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剧照,将大家的思绪拉回了搬着凳子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场景……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9)

“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的小说。”郑云安认为,金庸的小说风靡内陆,就像“文化粘合剂”一样,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两地青年间的交流互通。

武汉大学香港学生罗苇婷在海报前驻足许久。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高兴看到湖北有这么多的“金庸迷”,平时和内地同学接触时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香港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期待两地青年通过此类文化活动展开更加深入广泛的交流。

上海金庸展门票(金庸展内地首站)(10)

此外,为配合“金庸展”,展览期间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将举办《金庸越读越有味》(六神磊磊)、《金庸与文学史》两场“金庸文学”分享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祁琳 黄伟强)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