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

  1.毛口袋  用黑山羊毛加工纺织成粗毛布,取其适量长度对折缝合边缝,袋口毛布外折约一寸左右成双层,毛布头向内折压缝合(图17)。也可用粗棉线织缝成,称为线口袋。大口袋长约四尺五寸多、宽约不到一尺;小口袋长约四尺二寸多、宽约不到一尺。

   口袋主要用以装运粮食,以其所盛谷物分为五斗口袋、四斗口袋等。小口袋一般装满为四斗,用量较大,大口袋一般为牲畜长途驮运粮食时使用。  现在毛线口袋已很少使用,畜力用口袋驮运粮食更无踪影。多为用麻包袋与化纤袋装粮,用架子车、拖拉机与汽车运输。

   2.别棍 别棍也叫别棒,是用长约一尺、厚约六分、上宽约一寸、下宽约六分的四根硬木条组成,上端各有一细缝孔,用两细绳系,便于提携。是牲畜长途驮运粮食时的保护粮袋的压棍。

   好牲畜长途驮运粮食七斗,重二百余市斤,可日行七十至八十华里路程。大口袋装粮四斗,绑紧袋口,分半于两端,搭于驴身的鞍鞒上,垂吊于两侧,称为底搭或软桩;小口袋装粮三斗,绑紧袋口,搭架于驴身鞍上的底搭上部,称为浮桩或硬桩。两袋口分开。四根别棍分别穿夹于鞍鞒梁头与鞍腿的内侧和浮桩与底搭的外侧,夹稳上桩粮袋,以免前后滚动或掉下来,特别是上下坡路尤为重要。

   3.仓囤  仓囤是储粮的器具,是用荆条编织的圆柱体或扁长方体,两种形式,大小不等。扁囤有榫铆套装的支架与垫板,圆囤无支架,只有垫板或垫砖;扁囤与较大的圆囤下有溜口,小圆囤无溜口;囤底与内壁用牛粪和麦草泥堵缝抹光,晒干即可使用(图23)。大圆囤可储粮数斗至一石余,扁囤可储粮数石、十数石,甚至数十石。俗谚谜语:“细长荆条长野山,砍回加工屋内边,圆柱扁形双架框,先吃泥巴后吃粮。”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

  

图23囤示意图

  向囤内储倒粮食的方法为:用四斗口袋装满粮食,袋口以三角折叠,右手紧抓压浮角,粮袋横扛于人的颈后双肩,俗称颠桩子,从打麦场扛至囤前,脚踩临时支垫的斜坡木架板,右手与紧抓压的袋口置于囤内上空松开,左手紧抓袋的底角并上扶,粮食即可溜人囤内。

  用粮时,拨开溜口的堵絮,粮食即可从溜口溜出。

  4.碾子  碾子为石、木结构组合的物体,其部件有:滚、盘、桩、夹、椽和腿等。

   碾滚为细硬青石料打磨成倒置的圆柱体,横长约一尺多,一头大一头小,大头圆平面径约一尺,小头圆平面径约一尺,两头圆平面的中心各有一方坑,内镶嵌边长各约一寸、厚约十二分、外平面有径约一寸多、中深约一寸的锥形尖平光凹窝的方形铁脐窝。

   碾盘是用细硬青石料打磨的厚约四尺二三寸、径约四尺五寸的圆石盘,碾滚的轨迹面平光,盘中心有一径约一寸多的圆透孔,称为桩孔。

   碾桩为长约四尺二三寸、径约一寸的硬木椽。铁桩则更好。

   碾夹基本相同于碾场碌碡夹,较之体稍小轻便。贴碾滚大头的倒夹称为内夹,前端贴滚的一侧有一深约六分、径约一寸的圆坑,称为椽坑;内夹的中部稍前有一径约一寸多的直立圆透孔,称为桩孔;桩孔稍后有一横向的透铆,榫安一端有凸出的半圆体稍平光的木蹄;外侧夹的前端有一径约一寸的横行圆透孔,称为椽孔。内侧夹的木蹄对准碾滚大头圆平面中心的铁脐窝,夹孔穿套于碾桩,经常固定不卸。使用碾子时再上外侧夹与前后两个连桄,再用绳系绞紧或用木楔加紧固。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3)

  

图24石碾子示意图

  

   碾椽为长约四尺五寸、径约一寸的硬圆木椽,一头横穿过外侧夹前端的椽孔,套逼于内侧夹前端的椽坑,另一头有铁挂环。

  碾腿为高约一尺、宽约七十五分、长约一尺的三堵砖砌的弧弯壁。也可砌成多半个圆周圈的弧形壁。碾腿必须内空,以便人能爬进去修理安装实稳碾桩孔,着地人土稍深埋夯实稳固定,桩与盘孔之间的空隙用木楔打紧打平、填满装实固定,碾滚置于碾盘上,大头向里贴近碾桩,碾夹套于碾滚上,即可使用(图24)。

  畜力拉动碾滚逆时针方向绕碾盘转圆圈,但必须拦畜眼,用棍挺直缰绳,以免牲畜偷闲停走与偷食盘上谷物。短时间滚碾少量谷物,也可人力推动碾子。

  开始使用碾子时,须在碾盘上预先铺垫少量碾物,以免其空磨受损。碾子滚动后,在碾盘中心沿碾桩内围陆续添搭碾物,随着碾滚的转动,所碾之物渐次挤出,即可在盘沿揽出另行簸、拣、箩等操作。

   5.磨子 磨子即面粉磨,农村称为硙(wei)子。是用稍细硬的沙石制作的厚约五寸、径约一尺多、大小相等的两块圆盘石,称为磨扇,上下相合而成。磨子的大小有三种,头号小,二号稍大,三号再大点。除上下磨扇外,还有链环、磨椽、磨盘、磨腿等配件(图25)。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4)

  

图25硙子示意图

  磨腿为砖石砌筑的高约一尺多、径约一尺多的圆柱实体;腿上平置厚约不到二寸、径约三尺的圆石磨盘,使用面稍平光。

  下扇磨称为底扇,平置于磨盘中部,上圆面稍凸,沿内圈有宽约三分、厚约三分的磨唇;紧接唇内约占三分之一的圆面有磨齿,齿为底宽约三分、高约半公

  分余、长短不一的直条三角体,一坡稍长一坡稍短,数根齿条依行排列成无边线的三角形为一组,每组齿相互顶对靠拢转扇圆面圆圈排列;磨扇中心固定安装一径不到一寸,高约一寸的直立圆铁轴;剩余磨面为稍向上凸的斜坡面。

  上扇磨称为浮扇。浮扇磨的上圆面稍凹,称为磨顶,顶圆面的直径线上两端各距沿约半尺多有径约一寸的两个直立圆透孔,称为磨眼;磨顶沿边略呈等腰三角形的尖部各有一径约八分的斜透孔,顶角的斜透孔套挂铁环用以拴系拉磨的牲畜,两底角的斜透孔分别套挂两个铁链环,横穿套长约四尺五寸、径约二寸多的木椽,称为磨椽,是推拉磨的着力杠杆。浮扇磨的下圆面向上稍凹,有同于底扇磨的唇与齿;两个磨眼的下口各有一前后相反方向的小射槽,射槽宽约一寸多,内边长约一寸,外边长约一寸多,底为弧形,眼口处深约三分并逐浅至零;圆面中心固定装套一径约八分、深约九分的圆铁管。

  底浮磨扇的铁轴与铁管相套,上下唇相合称为磨口,上下齿稍相接,齿后的上下磨面稍有空隙称为磨堂。俗谚:“两堂空,快如风”。

  磨子的启用、拉磨牲畜的挂套、所走的方向,皆同于碾子。所要加工的麦子或豆谷堆于磨顶面,用箩圈相套防散。麦子经过磨眼下溜,经射槽分摊于磨堂,挤入磨齿咬碎,再经磨口磨粉成糁状下落磨盘,揽取倒置于面柜过箩即成面粉。

  近多年来,随着面粉机、粉碎机的增多与使用,故磨子已搁置休闲很少使用。

   6.搓杓  搓杓也叫搓瓢,是最简单的木质工具之一。用长约一尺、径约七寸的半块圆木作胚料,在平面长约半尺多的一端,向下掏挖成有上口、一侧口与三档的木槽,槽壁、后档与槽底皆厚约1公分,侧口沿厚约半公分;紧接槽档一端的平面长约半尺,取其平面削成下弧弯曲、后带小弯钩的木柄即成(图26)。

  搓杓主要是在做碾磨生活中,用以搓揽谷物与面粉等。使用时右手执柄,左手从瓢侧口拨揽所取之物。

  现在木搓杓已逐步为铁簸箕所代替。

  7.面箩 面箩是用长约四尺二寸、宽约五寸、厚约半公分的柳木板经煨烤加工弯曲成环形圈,两端相参接,在参接处钻数道小孔,用细藤条等钉装加固成箩圈;取箩圈平整坚固的一边作底,在圈底内圈紧套两头相接宽约三分、厚约一分的柳木圈;在两圈之间紧夹用铜丝织成的箩网底,转周圈钻数道小孔,用小木钉把两圈一网打固密封铲平齐(图26)。

  面箩主要用以筛箩面粉。用密箩网则面粉白细,用疏箩网则面粉黑粗。农家磨麦子,一般前三遍磨箩过的白细面粉以作面条,后三、四遍磨箩过的稍粗黑的面粉以作蒸馍。俗谚:“拉磨喔喔圈圈转,箩面擦擦刷刷弹,收细面后过粗面,面条蒸馍肚里换。”

  目前,农村已经很少使用面箩。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5)

  8.箩面架箩面架为木质器物,俗称箩面桄桄。是用长约一尺、宽约一寸、厚约四五分的两块木板作档,中上部榫铆套装长约1米、平行的两根木桄即成(图26)。

    把箩面架架置于笸箩内,上置装有糁粉的面箩前后擦行筛箩面粉。现已不见使用。

    9.面笸(po)箩 面笸箩也简称笸篮,是用剥皮柳条与细绳编织而成径约四尺、深约一尺二寸、圆口、平底、稍鼓腹的容器,口沿唇是用数根剥皮柳条与纬柳条头、边相参夹,再用翻转的柳条皮或榨扁的芦草根绕圆圈分段扎绑束紧(图26)。其用途是筛箩面粉等。

    10.面柜 面柜为木质器具,俗称面渠。是用厚约四五分的杨树木板,大榫铆套装成倒立梯形长方体的大柜斗,上大下小,长约四尺、宽约一尺、深约一尺多、下全底、上半开口的容体;用长约一尺、宽约四十分、厚约九分的四块木板做腿,前后、左右用四根木条榫铆套装连结成腿架,把主体斗架套于腿架上,四条腿的上部用铁钉分别钉于柜斗两侧的壁板外部;柜斗内壁中上部顺直平行空架两根硬方木桄,用以放置面箩筛箩面粉。有的面柜还在上部的开口内套装活动拉盖,则更为卫生(图27)。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6)

  图27箩面柜示意图

   11.豆腐磨  豆腐磨俗称豆腐硙,有用退槎的面粉磨改制而成的,也有专门制作的豆腐磨,体形较小,和磨面基本相同。上扇磨顶面稍侧有一只磨眼,眼口稍凹;与磨眼相对的一侧弧壁面有一铆,安装长约一尺,带拐的木把;上下磨扇的相合面,有相同于面粉磨的唇、齿、堂、射槽与轴铆。再用十字交叉的木豆腐桄棚架坐于水缸口上,即可使用(图28)。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7)

  

图28豆腐硙示意图

   使用操作:由二至三人每人一只手握拐把,推拉磨上扇逆时针绕圆圈转动,其中一人用小铁勺插空向磨顶的眼口逐槎搭泡涝过并约带水的豆糁,豆糁从磨眼下流经射槽、磨堂、磨齿、磨唇口咬磨成稠糊浆,再流入水缸,也可单人操作,较为费力。

  豆腐磨还有一种人、畜推拉的走磨,即为退槎的最小的面粉磨,磨盘为槽形并有溜嘴,磨下的稠糊豆浆经槽、溜嘴注入水桶,再转倒入空水缸(图28)。

   豆腐的做法:除前述磨豆糁外,水缸内的稠糊豆浆加入较多的滚开水,用木擀杖多次搅拌,俗称杀泡;泡沫逐化解后,用纱布专制的豆腐包过滤人锅,用中速火力煎熬半小时余,用适量的土碱水注入点化,渐变成为豆腐脑。俗谚:“紧熬粥,慢熬肉,不紧不慢熬豆腐。”把豆腐脑舀入豆腐包内包紧,重压挤出稀水,即成豆腐。

   农村土法制作的豆腐,质嫩、光滑、坚韧、可口、喷香。高质量的二三市斤豆腐块,可用秤钩挂起来。

   12.饸饹床 饸饹床主要为木质结构,其部件有:床身、床壶、铁箅子、压杆、壶柱与支架等。

   床身为长约四尺、径约六寸的硬圆木,一端逐刨细榫铆套装于支架的下横木固定,一端逐刨细作尾,中部位为大肚,肚中心有一径约一寸多、深约

  三寸的直立圆透孔,称为床壶,壶底包钉边长约不到一尺的方形薄铁板,铁板中部与床壶底对应的等圆面上有众多、同距、相等的锥眼孔,称为壶底或床壶箅(b1)子。

  压杆是长约四尺、径约二寸五的硬圆木,一头有榫活套于支架的上横木铆内,一头逐细作尾,中部铆榫活穿套一长约四寸、径约一寸五的硬圆木,称为壶柱,壶柱下对准床壶,不使用相套搁置。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8)

  

图29饸饹床子示意图

   支架是用两根条木八字形斜立做腿,两根条木横平行榫铆套装于两内侧的中部相联结固定(图29)。

   使用操作:把饴铬床稍空开距离骑锅架于锅台,床身尾部垫砖或木墩支平,一人站地手捉支架按稳,一人站锅台提起压杆,把搓成圆柱形的面团取其所长放进床壶,壶柱对准壶口,从杆尾用力下压,壶柱挤压壶中的面团逐从箅孔下溜渐入开水锅内,柱尽停压,用筷子或手指从箅底截断面筋,煎煮至熟即可食之。

   13.火鏊(ao) 火鏊是用生铁浇铸的器具,俗称鏊鏊、黄黄鏊,由鏊盖与鏊身两个部件组合而成。

   鏊身上部为径约七寸的中凸边凹的圆形体,圆圈边沿为略呈槽形体的唇。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9)

  

图30

  楞,高约四五分、内为渐鼓突起的鼓腹面,唇的内棱与圆鼓腹面光滑洁净,鏊身下部带三条稍外倾的扁铁腿,有的腿下还自带有向外展的小圆平脚。  鏊盖的圆周圈略大于鏊身唇楞的圆周圈,上下复盖相合。鏊盖顶面稍向上鼓,中部有略呈桥形的圆体环柄,或上大下小的独立圆柱柄(图30)。 农家用火鏊摊烙米黄饼食用。

  米黄饼的做法:把硬糜子簸拣净,上碾子加工成黄米,黄米加温水泡至用手指能搓成粉面为止,捞出空去余水,再上碾子滚压、筛箩成黄米粉,取其一半用开水打拌成搅团状的黏糊,再加原留的一半干米粉与酵头面,用手掺揉拌和均匀,人盆置热炕用棉被封盖发酵,待发甜后再加温水搅拌成能流动的稠浆,即成米黄饼的最终原料。 

  摊烙米黄饼时,在鏊身暴凸的圆鼓腹面遍擦油脂,以利起饼,约舀一饭勺黄米稠浆倒入鏊面的顶部,自流摊匀再加盖,在鏊底用柴火烧烙约五分钟即熟,取盖用小铲从饼边挑起对折成半个月牙形状,即可食之。若在半熟时,在饼上匀摊加调料的生蛋浆或咸菜,至烧烙熟则更可口好吃。

    14.麻油灯  麻油灯是用铁汁浇铸制造的器物,有灯头与灯柱两个部件。

    灯头厚约一分半、径约二分半、深约一寸略似圆勺头形,后部自带稍斜高约七分半、稍弧弯宽约九分的壁柄。

    灯柱分为灯窝、柱干与灯盘三个部位。灯窝有略似三个花瓣式的圆窝,略小于灯头;柱干高约不到八寸、径约四分半,上联结灯窝,下联结灯盘;灯盘径约二寸多、高约六分,上奢下敛有沿唇,底中为凹窝。

    灯头置于灯窝,灯头内置用棉絮搓成长约数公分、粗如筷头的软絮棒,一头稍担前沿外,加油即可点燃(图30)。

    麻油灯所用的油是农家自产的蓖麻油。蓖麻单产稍大,价值较小,其油用之点灯较为节省,但亮度很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煤油灯及至电灯的应用,麻油灯早已绝迹。

    15.酒壶  锡铝质结构,喇叭形状,中间细腰,口径与底径同大,约一寸半,通高约五寸,底部可加火温酒(图30)。现已绝迹。

    16.火镰  钢刃与皮包的组合物。钢刃为弧形,长约一寸多、厚约一

  分;刃的后部嵌套一小皮包,内装火石与火棉(图30)。火石为天然不规则易发火星的薄石片;火棉是用旧棉絮与荞麦灰染成,易于着火。

    操作使用:把少许火棉丝绒置火石上,用火镰弧刃撇打火石楞,爆发出小火星,燃着火棉,用口稍吹风即发旺,用以点烟。若再加麦草等易燃柴火,继续用口吹风即可起火焰成明火,用以点灯烧饭。火镰现已绝迹。

    17.火锅  铜或铁质结构有炉膛、炉刺、锅膛、环形盖与圈足,通高约七寸,炉膛口径约二寸、深约六寸,锅膛口径(包括炉膛)约八寸、深约五寸,圈足直高约六分、口径约五寸(图30)。

    炉膛内放进燃红的木炭火块,锅膛内放进炝好的调料清汤,随火继续煎沸,再放进熟肉、豆腐、粉条、青菜等,边煮边吃。木炭火锅现已绝迹。

  18.风箱 风箱是木制的炊具之一,俗称风匣,由箱体、堵风板、推拉杆、风舌与出风嘴等部件套装组合而成(图31)。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0)

  

图31风箱示意图

  

    箱体是用厚约三分的六块木板,前后左右挡板与底板榫铆相套装,顶板为活动盖板,缝隙黏糊密封,长约二尺五寸、宽不足一尺、高约一尺五寸的长立方体;前后两块挡板的下部各有一边长约一寸多的方口,称为进风口;两个进风口的上部贴内壁各用一小木条作架,悬挂一边长约二寸,上边两端自带木转轴的活动木板,称为风舌;后挡板的中部上下距沿各约五寸,有径约不足一寸的圆透孔,称为推拉杆孔;左侧挡板的中下部紧接底板处,另制一寸多见方的方形风道,前后各留进风口,在中间位置装置活动舌板,活动于外壁的凸嘴中部。以使推拉皆有风出,嘴内有边长各约一寸的方透孔,前接灶底风道,后通风箱内部,称为出风嘴口。

    堵风板厚约六分,略小于风箱内上下左右的空间,左边下部有与风道略小的豁口,四边缚扎胶粘麻纸或鸡毛,中部有与风箱后挡板推拉杆孔相对应的两个圆透孔,是为杆铆。

    推拉杆为长约二尺多、径约一尺多的两根硬圆木,一端穿过风箱后挡板的杆孔,榫安于堵风板的铆孔,另一端外漏于风箱,头部榫铆竖直安装一长约一尺、径约九分的圆木柱手柄。

    使用操作:风箱立置于灶台右侧的平地,最好垫砖空开地面以防潮湿。顶部稍斜平覆盖稍大的石板或木板,既稳压风箱,又不使其湿水,出风嘴对准灶台下的进风道。一人蹲坐单手抓握推拉杆把柄,前后推拉动箱内的堵风板,两个风舌的空气挤压成风,经风道吹人炉底,推后前挡风口打开,后挡风板关闭,风道风舌后开前闭,拉则相反。为使火力强劲的助燃器具。

    过去农村绝大多数家户的厨房都有风箱,用以吹火烧水做饭,现时少数家户已用电力带动鼓风机助燃;以后风箱将被逐步淘汰。

    19.衣柜  衣柜是木制的长立方体,大小不等,一般长约四尺、宽约一尺七八寸、高约二尺多,腿高约五寸。腿与衬桄的木料稍大些;用厚约三分的六块木板套装于腿衬木侧的浅槽里,作为前后左右挡板;盖板厚约三分,顺直为两块,后半盖钉于腿与衬木固定,前半盖的内面两端各有一根短木楔,

  一端稍长出盖板,套逼于后半固定盖板的内面,外中部有铁拴,扣锁于前衬木上;底板厚约六分,棚钉于左右下部衬木的内沿,加铁钉固定(图32)。较大些的衣柜,从内中部立套隔板,把柜体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前半开口盖仍为两块,各有拴锁。有的衣柜在固定盖板下安装稍浅的暗抽屉,放置小型贵重物件。

    衣柜,顾名思义是放衣服、布料的器具。衣服、布料多用稍大、方形的单布包裹存人。俗称包袱。

    现在,农村已开始流行用高大、双开门的立柜存放衣物。柜式多样,既少占地面,又存取方便。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1)

   

    20.木水桶  木水桶即木质水桶,是用厚约三分的数块木板条和两个扁铁圆环箍制而成,直立圆柱形,高约一尺多,径约一尺,套装有圆底板,缝隙密封,口沿对称的两块桶板高出约三寸,且内折为耳,两耳用稍折弯的木条榫铆套装联结,称为桶梁(图33)。

  水桶为两只,用以挑水。

   21.木饭勺 木饭勺即木质的舀饭勺,是生活用具之一。用长约一尺、径约不到五寸的半块圆木,在平面一端取其长约不足半寸向下掏挖成口径约半寸、中深约一寸、沿帮底各厚约三分、内外底面稍平弧的小圆窝,在平面的另一端长约五寸多修削成宽厚各约一寸多、弧楞、后头自带小弯钩的把柄。即成(图33)。

   22.木马勺 木马勺也是生活用具之一,所谓“马勺”意即较大点的勺。用长约一尺、径约一尺多的半块圆木,在平面一端取其长约不足一尺向下掏挖成口径约一尺二三寸,中深约不足三寸的椭圆形圆窝,保留沿帮底各厚约三分削去长余木质;在平面的另一端长约半寸修成宽厚各约一寸、弧楞、下稍弧弯,后头自带小弯钩的把柄即成(图33)。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2)

  图33木制日常用具

    马勺主要用以从水缸中舀水使用。也有用成熟的大葫芦从中竖直锯开分为两半,去瓤,留约半公分的外皮,晒干,作为舀水工具,俗称“葫芦瓢”,较木马勺轻便。

    23.铁脸盆  铁脸盆是用铁汁浇铸而成的器具,厚约半公分、口径约七八寸、底径约五寸,直深约三寸、侈口、鼓腹、敛底、自带矮圈足。主要用以盛水洗脸。

    新中国成立以后,木水桶、木饭勺、木马勺、铁脸盆等,已逐步为铁、铜、铝、搪瓷及至现时的塑料质体的桶、勺、盆所代替。

    24.木脚踏  木板与绳的组合物。用厚约四五寸多的木板锯成鞋底式样,下面前后分别榫铆安装高约一寸、宽约一寸多、厚约四分半的两个木腿,前后木腿的上两角顺鞋长各有一圆透孔,后腿两孔固定拴系长约五寸的半环形细绳,前腿两孔穿套长约一米的细绳(图33)。

    使用时,把穿布鞋的脚踩于脚踏的板面,后绳攀于布鞋的后跟外,前绳中部套于脚鞋面的前部,两端头分别于脚鞋两侧穿过后攀绳拉紧,再分别穿绕过鞋帮前主绳拉紧,再分别穿绕过前腿后方底绳,拉紧合系于脚鞋面的前部。

    木脚踏主要用于连阴雨天的踏泥走路,以保护布鞋不湿水。另外,黄陵盛产马连草,割取晒干,用来打编草鞋下雨时穿。平时也可穿着,节省布鞋。

    木脚踏类似古代的木屐,现已绝迹。

    25.驮水桶  驮水桶是用驴、骡、马从深沟或远距离水源中驮水的木质水桶。用厚约四分半的十数块木板和三个扁铁圆环箍制而成的直立圆柱形,高约一尺五寸、径约一尺,底部套装有圆底板,缝隙密封,口沿对称的两块桶板高出桶身约七寸为耳,耳的中部各有径约二寸的圆透孔,桶口沿内面下约一寸处,套装有圆形固定盖板,盖板两侧(与两耳成十字交叉)有边长各约一寸的方形出入流水口,用上大下小的木楔堵塞。

    驮水桶为两只,四耳孔用长约四尺、径约一寸的硬圆木杠连套,两内耳的杠下空开约一尺用环形绳相攀连(图34)。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3)

    操作使用:两空桶分开架于驴身鞍上左右两侧,拔开盖面木楔,用小桶从泉中打水提倒口沿下盖面,经方口流人桶内,装满后加木楔堵口,驮回到达目的地,两人抬下转倒水缸暂储存备使用。

    26.驮水鞍  驮水鞍是畜力驮水的专用鞍具,部件有鞍架、垫絮、胸带与尾揪带组合而成。

    鞍架是用长约一尺、边各约一寸的四根方木条,两两上端十字交叉榫铆相套装并作鞍腿;用长约七寸、边各约一寸的四根硬方木条为驮梁,榫铆套装于鞍腿的中、下部,使左右两侧的前后鞍腿相联结;用长宽各约一尺、厚约四分半的两块木板为鞍板,分别左右两侧钉于鞍腿的内面。

    胸带与尾揪带,分别为环形的皮或绳;垫絮为装入布袋的破棉絮或多层麻袋片。  ’

    27.水窖 水窖是旱塬农家收取天然雨水的地下储水库。

    水窖是从地表向下深挖成略似长颈瓶式的形状,从上至下分为口、桶、黯、腿与底五个部位,另有落水石槽、口沿石与盖口石等。窖口相当于瓶口,直径约二尺多;窖桶相当于瓶颈,长(深)约九尺,径约一尺半;窖黯相当于瓶肩,斜长约三尺;窖腿相当于瓶身,长(深)约九尺;窖底相当于瓶底,为径约四尺半的圆平面。整个窖直深约二十一尺。

  窖底的圆平面与窖腿高约九尺的壁面,挖成径约一寸七八、深约六寸、间距约九分的梅花形圆直洞,用多次调和、捶打,搓成长约七寸、径约不足二寸的胶泥棒,紧塞于梅花洞内,打平凸出的胶泥棒头,并使之互相黏合成整体面,再多次捶打坚实为止。这样可以尽量防止储水渗漏。 

  窖口土沿下约一尺多的一侧,稍斜安装一流水石槽,俗称蹬槽,一端无槽档,安于外流水道,一端有槽档,档内槽底有一径约三寸的圆透孔,蹬槽伸出窖桶壁约一尺二三寸,流水从槽档内底孔直下,以免冲破窖壁。

    窖口沿土面覆盖稍大较厚的护沿石板,中有径约一尺二三寸的圆口,以便上下水桶,或用稍长大的条石砌筑并留有边长约一尺二三寸的方口,再用石板盖口,使水保持洁净与人畜安全。

    水窖收储的天然雨水,经沉淀后再用桶打上人畜饮用。若再用面箩过滤,则更稍洁净。为使储水中尽量少混杂物,在雨水冲净外流道后再收存。窖址选在打麦场边的流水道附近,收存场中雨水则更佳。但总比井、泉水质差,饮茶最能品出水味。

    现在旱塬农家,虽有机井抽水上塬饮用,但仍有半数家户在自己的家院打窖,收储从窑背与房檐上流下的天然雨水,以备洗涮与牲畜饮用,必要时人也饮用,既方便又经济。

    旱塬农村,过去各村都有收集雨水的涝池。是在村里地势稍低凹的地方下挖出庞大的锅形大坑,底部用胶泥棒捶打实光,防止渗漏。收集村道间雨水,饮用牲畜洗涤衣物等,也是旱塬群众解决缺水的好方法。

    28.窖水辘轳 窖水辘轳是从水窖底部向上打水的用具,由辘轮、摇把、绞绳、轴杠与支架等部件组合而成(图35)。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4)

    辘轮是用长约一尺、径约七八寸的圆木,两头截成圆平面,圆木中心顺直有径约一寸多的圆直透孔,称为轴孔,孔的两头用环形扁铁包钉加固;辘轮弧圆面的一侧顺直有一直长的方形凹槽,称为摇把槽;辘轮弧圆面的两端用扁铁绕圆圈包钉加固。

    摇把为径约一寸多的硬圆木,中间部位有拐弯,弯的一端直长约一尺多修成方形,套装于辘轮弧圆面的凹槽,弯的另一端长约一尺逐稍修细,作为手抓摇柄。铁质摇把则更好。

    轴杠为长约四尺五寸、径约一寸半的硬圆木椽,一端固定于支架上,一端对准窖口穿套辘轮。铁轴杠则更好。

  绞绳长约二丈七尺,一头固定牢系于摇把的拐弯处,再绕缠于辘轮的弧圆面,另一头牢系于水桶的提梁。

     支架为两个十字交叉的木杠,固定栽埋于窖旁地上,直高约l米,两个支架上固定系架轴杠,支架中间的轴杠上垂压重条石则更稳。也有用两个片石桩套装轴杠的支架。

    使用操作:手握摇把柄,逆时针方向转动辘轮,使绞绳与所系空桶下垂人窖,至窖底部打满水,再顺时针方向用力摇转辘轮,绞绳再缠绕于辘轮的弧圆面,至装水桶出窖口。

    有的窖口上不安装绞水辘轳,而是用双手提吊桶向上打水,俗称吊水。

    29.水井水井也是拿不动的器物,是从井中直接打取地下水为人饮用。

    水井是从地表向下挖成长约三尺、宽约二尺多、两端弧弯、深约三尺左右的椭圆形直筒,待地下水大量涌出为止。井的底壁若为软泥土,还得用砖石转圆圈砌筑适当高度,或用胶泥棒梅花式洞捶打适当高度,以加固底部并防止涌出的水再渗漏。井的底面空开涌水孔眼,用适量的块石与大鹅卵石铺垫,使涌出的地下水清澈不混泥沙,用前述窖的形式方法处理好井口沿。  川道地区,因地表距地下水位较近,所以水井较浅,一般井深约六丈。但川道土层多沙质,或为流沙淤积而成,不能直接打成直筒井。必须先挖成侈口的大深坑,待地下水大量涌出,再用砖石转圆圈砌筑成径约四尺半的直筒至井口沿,用上述方法处理好底面与口沿。

    30.井水辘轳 井水辘轳是从水井底部向上打水的工具,由辘轮、摇把、绞索、轴杠与支架等部件组合而成(图36)。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5)

   

   辘轮是径约二寸半、厚约七八寸的硬圆木盘,盘的侧弧面中部有宽约一寸、深约一寸多的凹槽,称为索槽;辘轮侧的两道凸楞分别用扁铁绕圆圈包钉加固;辘轮圆平面距沿约一寸多处有一边长各约一寸的方直透孔,称为摇把孔;圆平面中心有一径约二寸多的圆直透孔,称为轴孔,轴孔的两端用扁铁环形包钉加固。

   摇把为径约二寸多、长约四尺半、中部有拐弯的硬圆木椽,弯的一端直

  长约一尺,修成各边长约二寸的方形,装套于辘轮的摇把孔内,拐弯的另一端长约四尺,为大弧弯形,逐修细为手抓摇柄。

    支架为两块扁石桩,每块一端多有一径约二寸多的圆透孔,空开适当距离,平行、两孔相对固定栽置于井口一侧。

    轴杠为长约四尺五寸、径约二寸多的硬直圆木椽,一端穿套于两石桩支架的透孔,一端对准井口穿套辘轮。铁轴杠则更佳。

    绞索为多股细绳合成的径约一寸的粗麻绳,或用较坚韧的草根合制而成的粗草绳,其长度要大于井的深度约丈余。

    打水操作:打井水比较麻烦费事,最少需两人搭档配合协作,多只桶盛水。绞索的两端各牢系一只空水桶,一人执摇把逆时针方向摇转辘轮,一人手执索绳逐搭于轮上索槽,先放下一只空水桶至井底,另一只空水桶已随之放人井口内,索架轮槽。此过程称之为下索。

    井底的空桶装满水后,执摇把者顺时针方向用力摇转辘轮,执索者蹲坐于井口右侧用力向下拉索,待空桶下井过半,两桶与索绳两端基本平衡,执索者停止下拉,摇辘者稍用力即可摇转辘轮,及至最后主要是掌握好摇把,轮即自行转动,待空桶人井底水内,摇辘者执把暂停,抓索者用脚踩紧索绳不致下溜,双手用力拉索上行,执把者继续摇辘,装水桶出井口。提倒另一只空桶。然后把索绳调换方向置于索槽,两人照前方法继续操作。

    打水结束时,空桶与索绳不再下井,执把者摇转辘轮,执索者用力拉索上行,最好再有一人绕圈盘索,至装水桶出井口。此过程称之为出索。

    川道地域的水井较浅,所用的打水辘轳相同于前述窖水辘轳。

    31.炕锤  炕锤是农家最简单的木质工具。用长约二尺多、径约五寸多、约一百三十度折曲的质量硬圆木制作而成,分为锤身与锤把两个部位。锤身长约一尺、宽约七寸、厚约二寸多,底面平光,两侧与上部面弧方均可;锤把向上折曲,长约一尺,根部粗,尾部细,中后部能以双手前后紧握即可(图20)。

    炕锤的唯一用途是制作捶打新火炕的炕泥皮,再无他用。炕锤虽简单,但打泥新火炕却较麻烦。过去农家人的住宿均为火炕,多在窑洞前部靠窗部位或厦房靠边墙的一角打泥火炕,俗称盘炕。火炕大小不等,分为单炕与接锅台炕两种,其装修方法都相同。用土坯(砖更好)砌成宽约不足一尺、高约二尺的炕墙,四堵炕墙围成方或长方形的坑,在一侧炕墙的中下部留有高约一尺、宽约七寸的直立长方形炕洞El;在炕坑中间顺直分别立置高约二尺、径约不足一尺的两个圆柱形土炕桩;暂封炕洞Vl,在炕坑内装满细碎黄土,与四边炕墙、两个炕桩齐平;在坑墙、炕桩与黄土的平面匀摊厚约五寸的麦草泥;待麦草泥稍干硬化后,即用炕锤反复多次用力普遍捶打,开始捶打时因麦草泥较湿软,间隔的时间要稍长些,每天一两次即可,边干边多捶打,一日两三次亦可;经数十次反复捶打后,麦草泥则紧缩结实干涸硬化平光,稳固地坐落在炕墙与炕桩上;待麦草泥全干后,启开暂封的炕洞口,从洞口挖出原填装的全部黄土;在炕坑内多次燃烧柴火,炕皮遍洒麦鱼拔出余水,新炕告成,即可使用。

    在新盘新炕的屋外靠墙的一角或一侧,用土坯砌筑高约六尺、内边各长约八九寸的正方形空间的烟洞,或在土窑面墙开凿同大的烟洞,或在修建房厦、砖石窑的墙壁内预留烟洞均可。烟洞越高越易于出烟。烟洞的内底面要宽大些,并低于炕内的底平面,要能盘卧一只大狗,俗称狗窝。若遇风打烟洞顶口,则洞内的烟返回进入狗窝,再旋转复上外出顶口。

    农家新盘的火炕稳固平整、经济实惠。冬天从炕口填进麦草等细碎柴火,再用稍大的柴火点燃,可慢速续燃,炕皮则通夜甚至整天温热不冷,人坐卧热炕休息睡眠舒适香甜。俗谚:“炕锤简易没小量,捶打炕皮平又光,柴火逐燃热堂堂,坐卧睡眠舒囊囊。”

    现时,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科学取暖方法设备的增多,农村已有极少数家户睡床过夜休息。但火炕仍不失它的使用功能与价值,炕锤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32.纺线车纺线车主要为木质结构的器具,由轮(包括轴、刺、绞绳与拐把)、架、头、锭和弦等构件组成(图37)。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6)

  

图37 纺线车

    轮轴为长约一尺、径约二寸的硬圆或方木,除中部长约不足一尺外,两端皆为径约一寸的细轴,各穿套一组三个木板条的轮刺,前端细轴长约二寸,穿套于前立柱的轴孔,后端细轴长约半尺多,穿套于后立柱的轴孔,轴的后端头外露于立柱外约三寸,并榫安长约半尺,根粗梢细的锥形圆木拐把。轮刺为长约一尺多、厚约三分、中宽约二寸、两头宽各约六分的六根木板条,板条中心各有一径约一寸的圆透孔,分两组穿套于轮轴粗部的两端外的细轴上。两组轮刺花插开,各相斜对面的刺头用细绳攀绞。

    车架为丁字形的两根木条作底座,丁字身木长约一尺五寸、宽约一寸多、厚约一寸多,一头榫安于车头右侧的中部,一头榫安于丁字头木的中部;丁字头木长约七八寸、宽约二寸、厚约一寸多,中部左侧铆安于丁字身木头;丁字头木的两端,各竖立榫铆安装一高约一尺、宽约二寸、厚约一寸的木柱,两柱的上端大面各有一径约一寸的圆透孔,用以穿套轮轴两端的细部。

    车头为长约五寸、宽约二寸多、厚约二寸多的木墩,上部面前端向下成斜坡,木墩上部平面的中间榫铆安装两块直立的小木板,小木板右侧各系一小环形皮条,用以穿挂铁纺锭。

    纺锭为长约六寸、径约半公分的细铁棍,两头细尖,前尖长约一寸多有细微稍密的螺纹,便于攀挂纺线;纺锭的中后部(空开后尖约一寸)长约五寸,用细绞线适当缠绕,缠线的两头各穿套固定一铜钱,用以逼挡纺弦;在前铜钱的前部活穿套一径约一寸多的圆木片或软葫芦片,用以隔挡纺成的线穗。

    纺弦为细丝绳,长约七尺半,环形攀绕于刺上的绞绳和纺锭身中部缠绕的绞线上。

  使用操作:纺妇盘坐于纺车的怀前,右手握拐把向右摇转车轮刺,刺上的绞绳带动弦绳,弦绳带动纺锭飞速转动;左手握长约七寸、粗如手指、中部顺长有细孔的软棉花棒,俗称棉花眼子,在飞速转动的纺锭前尖缠挂,稍慢匀速向后拉动,即可纺出细线。一次拉纺的细线长约三尺,绕缠于纺锭的中前部,称为上线,稍留余线经锭尖再拉纺。如此反复动作,经锭尖多次上线,逐成长约五寸、前尖、中后部粗(径约二寸)略似短粗萝卜形的线穗。 

  手工纺成的棉线,再经浆洗等多项工序后作为经线与纬线,在土布机上织成白土布,再染色即可缝制衣服。俗谚:“嗡嗡嗡嗡纺线线,萝卜线穗一大摊,能做经线和纬线,织布缝衣身体暖。”

  33.织布机  织布机即农家使用的土织布机,全为木质结构,也是结构操作最复杂的农家器具。其部件有机架、经线架、老鸹架、踏架、吊弓、吊绳、绞线棒、竹食、攀带与织梭等(图38)。 

    织布机的误差:①吊弓梢部交叉合并;②卷经架的两端各有十字交叉木板;③浮、底经线在卷架的后部合拢;④竹食前有绞线排,两上角用细绳向上分系于两鸦尾;⑤踏架为横向稍斜平置的长方形木框,向上的两角用细绳向上分系于两鸦头。

    机架由两条立柱、两条平肩、两条斜杆、两条平杆、两条后腿、一块座板、三条衬木等,榫铆套装固定而成。另有两根能活动的圆形压经杆,分别穿套于两斜杆和两立柱的中部。

    经线架即卷经线的架,用四条小木板做架刺,两两分别在一长方形木条称为轴的两端各空开约三寸,榫铆套装成两具十字交叉,架轴的两端的三寸稍弧圆,架于平肩、立柱、与斜杆三者相交叉上部的空间,用稍长的一条小木板横担于机肩的后部,棚住架刺不使架轴转动。

    老鸹架呈竖长横置的工字形,两端的横木两头向上弧弯,前稍短轻,后稍长重,略似乌鸦,前为头后为尾,故称老鸹架。架中间的平木两端距头沿各约三寸的两个一寸多下部为弧形,两个弧弯处置于两立柱顶端呈w形的凹槽上,可以适当转动。两鸹头各用细绳向下分系于踏架长杆的两端,两鸹尾各用细绳向下分系于绞线排的两端,通过鸹头尾的上下,拉动绞线排向上,绞线排拉动底经线上浮。

    踏架即脚踏架,是横向稍斜平置的长方形木框,后长木条稍长,两头为圆形,分别穿套于两斜杆下部的圆透孔内,可以转动;前长木条稍短,两端头用细绳向上分系于老鸹架的两个鸦头部,用以拉动鸦头与鸦尾下上浮动。  吊弓为长约丈余的两根枣杆,分别下系于两立柱的下部,中系于平肩与斜杆的交叉处,上弧弯有一定弹性,梢部交叉绳系固定并用两条细绳向下分系于竹食的两端,用以拉动竹食前行。

    竹食,农家简称为食,寓意吃线。用粗若手指的四根竹竿,两长两短,榫铆套装成长约一尺七八、宽约五寸的长方形框,在两长竿的ral懊ll修成窄细的空槽,上下槽口相对套装约四百余根薄细、光滑、坚硬的小竹签,签与签稍留有小空间,签的两头与上下横长竹竿分别用细绞线连续环绕螺纹式的圆圈,以夹套固定竹签,用以穿越经线并打实织梭过往时拉出的纬线。竹食为专制商品,用者自购。

    绞线排是用长约五寸,一粗若手指,一粗若筷子的两根竹竿, 竿上缠绕(经布时套底经线再缠绕,这里先叙及其形象)固定排列另色稍粗坚的四百余条等长约三四寸的环形线,用以套钩底经线可以使之上浮。

    卷布杆为长约一尺多、边宽各约寸七八的方木条,两端头稍细,用以卷置织成的布料。

    攀带为长约二尺、宽约寸七八的皮或布带,两头各系一木或铁质的方形环,用以环套卷布杆的两端头。

    织梭,农家俗称梭子。是用长约八寸、宽约二寸多、厚约二寸多的硬木头,在厚侧的一面的中部凿空成长约八寸、中宽约一寸多、两头各宽约三分、中深约二寸多、两头各深约一寸、内壁光滑弧弯至底,底宽约半公分、底长弧弯、底中心有一线透孔,两头稍凸尖的空槽,从侧壁看内槽略似鼓腹的少半个月亮形。织梭空槽的外壳形状相似于内槽的形状,两头稍凸尖、鼓腹、背弧弯、面光滑。除梭尖外,槽的口沿、内壁与底皆厚约半公分。质地坚硬,周体光滑,是布陈纬线的工具。织梭是专卖商品,用者自购。

    织布时,织梭的槽内顺置一纬线穗,即把纺成短粗萝卜形线穗上的线,用高梁秆的箭秆两头齐光,中间穿套一长约寸七八、菱形中有小孔、弧圆光滑的骨质穗牙,以固定纬线穗和穗的内线头,绕缠成长约六七寸、鼓圆略似大肚的小擀杖的纬线穗,抽掉箭杆,从穗侧中部抽出穗牙带出穗的内线头,并稍拉长内线暂绕缠于穗的中部待用。把纬线穗泡湿捏干,在与穗内线头孔对称的一侧,顺置一长约八寸的细竹签或铁丝,穗与秆的两端用另线稍缠缚固定,把穗的内线通过梭槽从底部的线孔拉出,穗的内线出孔对准梭槽底孔,把纬线穗顺长放入梭槽,穗表竹签的两头套逼于梭槽两端的内壁,用以挺直纬线穗。

    农家纺线、织布都是妇女的生活。织布更是繁琐复杂、多项工序、项项相连、环环相套的较长时间的操作过程。因此,必须数人自始至终精心细致、紧密配合、搭档操作,最后才能织出较为合宜的布料。

    织布前,先要预制好上机的全部经线。①拐、浆、蒸、晒、绷经线。②经线束打成筒穗。③组合经线。④经线穿竹食。⑤刷整组合经线。⑥绞线环套底经线。经线的组合、穿食、刷整、卷架与拾缯绞线的几个过程,农家总称为“经布”。

    织布操作:用土机手工织布,是一项连续操作、连锁活动、往返循环的运作过程。织妇用手脚推拉、抛接、踩踏织机的有关部件,身、手、脚与织机各部件的活动,要紧密配合、协调动作,同时还要眼观各个方位,随时调整处理所出现的绊结,才能顺利进行。

    农家纺织的多为白色土布,一般宽约一尺二寸,比较粗糙。好织妇一天可织成三米以上的白土布。如果用适量的彩色线作部分经线与纬线,则可织成不同格式的花格布料。

    随着纺织事业的飞速发展,用机器纺织的各种布料以及缝制的服饰,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穿,还舒服合身,更适合时尚,所以农民都已不穿土布衣服。也就不再用土法纺线织布了。纺线车与织布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社会舞台,成为人们展览、观赏、研究的工具。但现在土织布连大城市渐成一种时尚产品,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7)

  34.褡裢  褡裢是用较粗的白棉线手工织成的袋子,长约四尺,宽约一尺二三寸,双层,四边密缝坚固,浮层正中留有一道长约一尺二三寸的开口 (织时预留)。四角各缝系一长约五寸的缨穗,浮层预织时顺长有两至四道蓝色线绳作经,稍作装饰以示美观(图39)。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8)

    农村人赶集上会或外出走亲戚,用以装置衣物,亦可内装约一斗粮食。可搭于人肩部背负,也可搭于驴鞍驮负,故称“褡裢”。现时已很少见到与使用。

    35.串玲  黄铜铸造,略似葫芦形,故称“葫芦铃”。其造型为上下各半的空壳,中间转圆圈有半公分宽的窄缝,相对称的两侧有短片相联结,内有杏核大的铜铃胡一珠,铃的一头有环形小钮,用以穿系。数颗铜铃穿系于环形皮带,皮带下端系挂鲜红璎珞穗,装饰美观,环套挂于畜颈,畜走铃响。串铃多为结婚娶媳妇时的畜用品,春节演唱秧歌时,化妆的跑竹马、骑毛驴等,亦多系带,都显得热闹红火。

    此外,还有牛颈系带的草铃,有大有小,形体不同,声色各异。有铜质、铁质的,有圆形、扁形、直筒形、喇叭形、倒钵形的等。主要是为了夏秋季在野外放牛吃草时,惊动蛇远离,不致咬伤牛体;牛若吃草走远,人们闻听铃声便于寻找。冬春季牛上槽喂养时,卸铃搁置。

    36.竹扫帚 黄陵地区不产竹子,竹扫帚全是从外地贩运购买。购回的新竹扫帚都扎绑得不很平整结实,需要重新加工整理才能适宜耐用。

    新竹扫帚用于打麦谷扫场,半旧竹扫帚多用于扫院,过旧的秃梢竹扫帚宜于扫雪与厚土。

    37.竹筛子  竹筛子也是购置外地的产品,其结构为底、帮、沿三个部分的连续编织圆形物,口与底同大,径约一尺五寸,帮高约四五寸。用稍细的竹篾编织成有豆粒大孔眼的浮底;用稍宽厚点的竹篾编织成有拳大孔眼的扶底,两底相合,用四根细竹条参套两底的经篾,辫式编织一圆圈,造成直径约一尺五寸的圆形底;把两底经篾稍弯曲扶立作帮经,用细竹篾作纬连续转圆圈,较密实地织成高约四五寸的立帮;用四根细竹条两两分别参并帮的经竹篾,辫形编织一圆圈收口作沿即成。

  竹筛子用于打谷场筛谷物,谷物颗粒从筛底孔眼下漏,筛内积存谷穗肋筋与空谷朵,俗称“谷黄穰”,转倒积存,或作燃料,或再适当铡剁碎作为牛的饲草。平时用筛子给牲畜揽倒饲草,还可筛去饲草中的沙粒与灰尘。

  38.碗架板  木质结构,可大可小。其结构为:用长约六尺、宽约三

  寸、厚约一寸多的四根木板条作四条腿,头部稍作装饰;用六根短木条作衬桄,在前后两腿中上部的三点纵向分别榫铆套装相联结;用六根各长约六尺的木板条在前后两腿的中上部的三点横向分别榫铆套装相联结;在四条短衬桄上横向分别棚搁两米余的木板即成(图40)。一般为木本色或黑色油漆。架板下部空间放置水瓮、腌菜瓮与米面瓮等;中上层放置中型灶具器物。过去农家住土窑洞时,为省工料资金,往往没有后腿,纵向的四根木衬桄则安装在崖墙的土洞里。过春节时,主家妇女在纵横的木板上粘贴垂空的纸质烟熏板画。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19)

  

图40碗架板示意图

    39.、水瓮 瓷质器物,有大有小。一般为口径约一尺二三寸,高约四尺、平沿,稍圆唇,微鼓腹,敛平底,棕、黑色釉面,俗称为“老瓮”。也用来装食粮,其大小也按盛粮多少而论,俗称“几斗瓮”。一瓮可装约六担水,大家户也用以腌盐菜、窝酸菜、盛水。

    还有稍小的瓷瓮,多用以装米面,或腌菜与装水。再小些的俗称“棒槌瓮”。还有敛口、直短领、稍弧宽肩、微鼓腹的瓷瓮等。

   40.瓷盆  瓷质器物,有大有小。一般中型瓷盆El径约一尺、高约七八寸、弧圆沿唇、微鼓腹、稍敛平底,棕或黑色釉面。多用以和面与发酵蒸馍面。

    还有灰色陶盆,大小不一,多为中小型,形似瓷盆,稍浅些,弧圆空心沿唇。盛装少量粮食或杂物用。

   41.瓦瓮  灰色瓦质器物,有大有小。微敛口径约七八寸,直短领,稍弧宽肩、鼓腹、敛平底,高约一尺二三寸,用以装少量米面等。现已很少见到。

    还有敛圆口、直短领、微弧宽肩、直简体、圆平底略似瓦瓮的瓷坛子,多用以腌小菜。

   42.陶罐  灰色陶质器物,有大有小,俗称“瓦罐”。口径约五寸、高约一尺,敛圆口、直短领、两耳(穿系可提)、弧肩、鼓腹、敛平底。还有四耳的大陶罐。还有瓷质罐,带盖瓷罐等。多用以送饭提汤(图41)。现时已很少见到。

   43.油酒瓶  瓷质器物,有大有小,形状略异。一般高约八寸,圆奢小口(用玉米芯堵塞口正好)、弧弯束领、单耳(穿系可提)、弧肩、稍鼓腹、敛平底,黑或棕色釉面,主要用于盛装流质物,如清油、煤油和打酒用。所以俗称“油圪搭”(图41)。现已很少见到。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0)

  图41厨用器皿示意图

    44.剁面刀  铁木结构。刀长约七八寸、宽约二寸多,背直且两头各有小铁裤,内安长约二寸多、径约一寸的木把,刃微弧且稍钝(图41)。农家用以单手切面条与双手剁面片。

    45.狮子盒瓷质器物,有大有小,略似小南瓜形,比拳大些,棕、黑色釉面,分上盖与下体两件,盖面中部有狮形小钮,故称“狮子盒”。还有南瓜形、苹果形的。多用作装放面、盐与油泼辣子的调味盒。

    46.面案木质器物,有大有小,农家多用大面案。

    47.铁锅 生铁铸造,其造型有两种,一种为圆口、平沿、直帮微斜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1)

  

图42厨用器具示意图

  倾、圆弧底,锅帮外下有稍窄薄、稍下斜的第二道圈沿,搭坐锅台时平稳严密不漏烟火;锅直高约一尺二寸,口径为一尺八寸,俗称为“老锅”(图42),多为大家庭所用,做饭时用以蒸馍、活馍、烧开水、熬稀饭。还有形状相同略小些,但无第二道圈沿的口径一尺六寸、一尺四寸的铁锅,多为中等家庭与小家庭使用。俗称“直桶锅”。规格以口径而论,即尺八锅、尺六锅等。

    另一种铁锅俗称“偏撑锅”,胚薄些,圆奢1:3、尖唇、双耳、圆弧底,口径八至一尺二寸不等(图42)。偏撑锅多安在老锅后边,俗称“后锅”,多用以烧温水与炒菜。也有尺八的偏撑锅,小户用以做饭、烧水,叫就八撑。

    此外,还有铜炒锅,黄铜铸造。主要用以在火炉或火盆上炒菜,轻便快速。

   48.蒸箅  木条、箭秆、荆棘条的组合物,有大有小。以一尺八寸的老锅为准,径约一尺七寸。一般用两层箅蒸馍,底层箅略小些。木档与衬桄以杨、柳木为宜,没有气味。

   49.橱柜  农家的橱柜为木质结构,比较粗笨。柜面板长约三尺多,宽约一尺三四寸,厚约一寸;四个木柱各高约四尺,上头与面板的四个角(四边各空开约一寸的内沿)榫铆套装相联结,下头各相邻的两个立柱(各空开三四寸的柜腿),用四根平梁横向分别榫铆套装相联结;柜体的左、右与后的三面各用薄板相套装,柜体前面的抽屉下,柜门两侧仍用薄板相套装;面板下向前左右有两个抽屉,抽屉面的中部有小铁环拉手;下部的平梁上内部棚搁厚约七八分的底板;抽屉与底板之间的内中部棚搁同大的薄板,把柜体内分为上下两层;柜体前面的中下部有上下自带两个木轴的双扇小门,两门对口线中部的两侧有铁环扣;门扇木轴的贴柜处的木条上附有四个木轴卷孔条,用以穿套门扇。柜体表面多为黑色油漆(图43)。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2)

  

图43橱柜示意图

    50.衣箱 木质容量器物,大小不一。用上下盖底板相等、前后箱板相等、左右挡板相等的六块分板,各边沿锯勒成密齿牙式的榫铆,互相套装连结成长约三尺、宽约二尺、高约一尺多的长立方体。在箱盖面下约三寸处纵向顺直长锯开成两件,上为箱盖下为箱体,锯口稍打磨平光,封口严密;箱口后部上下用牛皮或活页相联结;箱口前部与两档内面下部贴钉小长木板为箱牙;外表多为枣红色油漆。有的箱上下八个角用金属三角形薄铁皮包钉,两侧档外的中部垂吊有手提铁环。有的木箱盖部在中后部左右顺长锯开,为半开口。衣箱主要用以放置衣物,现时已很少见到。

  51.棒槌(chui) 农家妇女过去捶打洗浆的衣物和布匹的木棒。它是用硬木加工成光滑的浑圆体(图44)。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3)

  图44棒槌示意图

  52.供桌 木质结构。供桌的桌面长约四尺半,宽约一尺,厚约一寸;全木板腿高约三尺,宽约一尺;桌面两头的挡板向外稍倾斜弧弯,直高约七寸,厚约一寸,至最高处为尖唇楞;桌面两长边与桌腿两长边的侧面雕刻图案花纹;黑色油漆(图45)。主要用于祭祀时的供献,上置香炉、烛台、香筒、仙鹤与香、表、酒、馔、蜡烛等。

  53.八仙桌  木质结构,俗称“方桌”。桌面长宽各约三尺,厚约一寸;四条方木腿略似虎腿形状,高约三尺,上头榫铆套装于桌面的四角;四条木腿着地的四个脚,有的向内略似驴蹄形状,有的向外略似狮虎蹄形状,装饰美观(图45)。有的方桌为四方木直腿脚。有的方桌面四边稍有闪沿,有的桌面四边有包板。木本色或棕黑色油漆。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4)

  

图45

  黄陵人用方桌待客吃饭时八人围坐,故美称“八仙桌”。平时在桌面放置茶具、烟具、镜框与花瓶等,实用美观。桌旁置放两把太师椅或普通椅凳,供自己与客人坐用。

  另有小方炕桌,桌面长宽各约一尺五寸,直腿高约五寸,黑色油漆,置炕写字与吃饭使用。

  54.太师椅 木质结构,由靠背、坐面、扶手与四条腿等组成。靠背为厚约三分的木板,宽约一尺,高约一尺多(有的直高,有的略呈“S”形,且有少量透雕图案);坐面板长宽各约一尺,厚约六分;两个扶手各略呈“S”形状,前端稍宽,后头榫铆套装于靠背两侧立柱的中下部,中前部的下边各有两个短木桄与坐面板榫铆相套装;四条方木直腿各高约一尺三寸多;相邻的两腿的下部用木桄横向榫铆套装联结;坐板四边的下部各有一小木板,两头榫铆套装于椅腿的上头,上紧贴坐板,下为云形图案,黑色油漆(图45)。今已很少见到。

  55.圈椅  木质结构,由靠背、扶手、坐面与四条腿等组成。用一根长条柳木棍中间弯曲成多半个圆形(或大弯弓形),两端头直长约一尺,作为椅靠顶与扶手;用两根柳木椽中部各与椅坐面等宽锯成半片圆木,再分别夹住椅坐面左右的两侧边,弯曲垂直向下作为前后椅腿;用两根短木条把扶手与椅坐面(透过半片圆木)分别左右榫铆套装相联结;用四根木条在四腿的中下部,稍错开榫距位置,转圆圈榫铆套装相联结;坐面板长宽各约一尺多、厚约六分;用长约一尺多、宽约五寸的分板,或直长或“S”形稍向外倾斜作为靠背,上接柳木棍弓背,下接椅坐面板,榫铆互相联结,多为木本色(图45)。俗称“柳木圈椅”。制作较省工料资金,但比较笨重。现已很少见到。

   56.条桌 农家的条桌多不带抽屉,木质结构。桌面板长约三尺多,宽约一尺多,厚约一寸;四条方木直腿各高约三尺,相邻两腿的中上部用四根木条错开榫距位置,转圆圈榫铆套装相联结,上头榫铆套装于桌面板的角部;面板的四边各有闪沿,前后闪沿各约一寸多,左右闪沿各约三寸多;多为木本色(图46)。

 

延安好玩的农家小院(延安农家生活用具)(25)

  

图46

  带抽屉的条桌面板稍窄些,四边的闪沿稍小些;一般为两个抽屉,且稍深些,抽屉面中部有铁环拉手。还有带一抽屉的小低条桌,置炕使用。

  57.板凳 木质结构。凳面板长约三尺,宽约一尺五寸,厚约一寸;四条木腿直高约一尺七八寸,两两的中上部分别用两根短木桄榫铆套装相联结,呈梯子形,上头榫铆套装于凳面板两端的稍中部,多为木本色(图46)。俗称“长板凳”。

  还有凳面板长度约半的小板凳,俗称“床凳”“床床”。

  农村制作椅凳与桌子高度比例的顺口溜为:“尺(市尺)七二尺七,坐下吃东西;尺八二尺八,坐下吃西瓜;尺九二尺九,坐下喝烧酒。”这正符合一般成年人与生活需要的规律。

   58.木床 木质结构,其宽窄不一。农家的木床板面长约六尺,宽约二三尺不等,两头有木档条相包钉,底面有两道横向浅槽与两条木模紧密套装;四条较粗的方木直腿的中上部错开榫距位置,用四条木桄转圆圈榫铆套装相联结,上头榫铆套装于床面板;床面板的四边各有闪沿,长边闪沿约一寸五,短边闪沿约一寸六七;多为木本色。有的富户家的木床一长边还带有两个抽屉,床面板下部的两腿之间有厢板,并雕刻图案花纹,黑色油漆。 

  新中国成立以后,床的种类式样渐次增多,且质量逐步提高。有支凳硬板床、带档头支架硬板床、钢管硬板床、沙发床、带柜床、弹簧床等,现时逐步在农村流行。

  59.牛槽 石质结构,大小不一,其形式大体相同。在一块大条石上凿成为:长口、长帮、短档与稍厚底的大石槽,一侧帮有二至三个绳眼,用以穿套牲畜缰绳。石槽架置砖砌的槽腿墙上,前后左右适当用栽地木桩夹逼稳固。用以喂养骡、马、驴、牛,一般统称为“牛槽”。牛槽有六尺、八尺、丈槽,还有丈二槽。

   60.猪食槽  形似牛槽,体量小得多,置平地使用。

   61.秤 秤是人们交易中计量重量的工具,远古时人们以物易物,自然无须计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计量的交易,但没一定的规定单位是不行的,故产生秤。秤就是以市制为单位的计量工具。远古我国是以神权统治,神的地位高于一切,从心理角度想不管什么事都要求神明为鉴,才符合人心,所以秤也用神为公正。我国最初用十六两为一斤,就是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神为称量,也叫秤花,或秤星,让这十六位星君为人们评公道。在战国时我国还是诸多的小国,度量衡单位混乱,差异纷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再度统一文字、度量衡,进一步确定了一斤的重量,又把一斤的重量分成十六等分,每份为一两,由两再小到钱,由钱再小到分,一直到一九五八年因为十六两用起来十分不便利,难以和国际接轨,所以国家便改十六两为十两,一斤总重不变,但奇怪的是我国的一斤与世界的公斤相比,刚好为半公斤,那就是说我们的二斤为一公斤,所以出现了一公斤和一市斤的叫法和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