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尽管在我们的孩提时代,国产自主生产的汽车品牌远不像今天这样丰富,种类也只能说是屈指可数,但这并不妨碍当时的我们围着一辆也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早已略显陈旧的吉普车或面包车,新奇的注视着这个拥有着四个轮子的大家伙,渴望着能够有机会体验一下坐在上面的感觉。让时光倒流片刻,让我们重温一下,曾经记忆中的老车。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1)

一、北京吉普212

老美的Jeep最喜欢说的一句广告语,也许就是已经烂大街的那句"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Jeep"。诚然,我们的北京吉普当然不会挂Jeep的车标,但我们的北京吉普,却远比Jeep更有情怀。

北京吉普212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基本上70%都进口于前苏联的国内汽车市场,开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当时保有和使用量都占绝大多数的"嘎斯69"型吉普车停止供货,越野车的使用短缺,确实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款车采用了双门设计,尽管看起来颇为拉风,但后排乘客的上下车着实不方便,因此,在210车型的基础上,北汽又推出了四门版的211和212车型,而212更是以前后钢板弹簧的可靠的悬挂设计和更为短小的轴距,在通过长期的耐久性测试之后,成功胜出并成为最终获得量产的车型。

BJ212搭载的了一款2.4排量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75马力,最大扭矩172Nm,与之匹配的是一台3速手动变速箱,整备质量1395kg,并且配备了四驱系统。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2)

就车身尺寸方面,量产车的长宽高分别为:3910mm、1760mm和1880mm,轴距则为2310mm,车身尺寸短小精悍,应对各种复杂路况也是绰绰有余。

在此基础上,北汽也是在BJ212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不同的型号版本,除了满足人员乘坐的要求之外,军用版更是可以作为无后坐力炮等轻武器载具之用,一时间,BJ212的生产如火如荼,红遍大江南北。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北汽也开始在BJ212的基础上,为适应更为广泛的市场需求,推出更多的的衍生型号,而北京吉普2020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款。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3)

2020不仅在车身颜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逐渐推出硬顶版本,而发动机马力也从最早的75马力提升到了100马力,同时在配置上,也引入了铝合金轮毂和空调系统,更加贴合市场需要。

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已经陈旧的212也难逃退市的命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二、上海牌轿车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内的汽车工业刚起步的时候,那时的上海,已然走在了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前列。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4)

在一汽于1958年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东风牌"小轿车之后,作为传统工业重地的上海,当然也不甘于落后,也就是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上海汽车的前身)便推出了一款名为"凤凰牌"的轿车,也就是本文中提到的、"上海牌"轿车的的前身。

"凤凰牌"轿车一经亮相,便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地轰动,可以说一时间形成了"北有金龙、南有凤凰"的"龙凤呈祥、交相辉映"的场面。(当时的第一辆名为"东风"的国产轿车,车头竖立着一尊金龙)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5)

在随后的1964年2月,随着SH760轿车的推出,凤凰牌轿车正式更名为上海牌,从此,上海牌轿车,开始以其稳重大方、线条明快的样式,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之中。

在北京吉普212那种标准的军绿色映衬下,SH760明快而又毫不张扬的车身色彩,无疑吸引了人们更多的眼光。

早期的SH760搭载了一款2.2L的金凤680QK直列六岗发动机,最大马力达到了90马力,而扭矩则有166Nm,与之匹配的是一款四速手动变速箱。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6)

在此基础之上,上海汽车对SH760进行了全面的外观改造,放弃了原有的凸起式圆筒形大灯,将车身原有的曲线造型调整的更为平直,使得整辆车的外观看起来更为方正,而在动力总成和底盘平台方面,并没有做出调整,并将升级后的车辆命名为SH760A。

因为车型定位的原因,SH760A要比红旗车型更低一些,当然,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可能,走入寻常家庭。

截止至1978年,上海牌轿车已经累计生产了17000多辆车,但年产3000余台汽车的产能,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这样火爆的生产和销售景象,一直持续到上海大众桑塔纳的出现,毕竟早已有些老旧的技术和平台,终究无法和后来的桑塔纳同台竞技。

在持续了几十年的辉煌之后,终于,1991年的11月25日,最后一台上海牌轿车缓缓下线,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三、天津大发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曾经火遍全国的天津大发的这句广告语,就像这款车一样,朴实,直白。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7)

早在1984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将日本的第六代大发Hijet850引入国内,起初以CKD的方式进行国产,而短短的三年之后的1987年,天津汽车制造厂便已形成了年产两万辆的规模,此后,醒目的黄色大发也开始作为出租车的代名词,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甚至由此衍生出一个专门代之出租车的词汇:面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发只能算作一款微型面包车,长宽高尺寸分别为3195mm、1395mm和1660mm,不过得益于面包车的设计风格,轴距达到了1820mm。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8)

车身方正平直,没有过多的线条修饰,结构也相当简单,但一对圆形的头灯使得车辆看起来相当呆萌。

在悬架方面,大发前悬使用的是麦弗逊独立悬架,但后悬却使用了板簧悬架,当然也是保持了和同门的各种衍生小皮卡车型通用的设计。尽管舒适性可能一般,但好处同样非常明显:承载力强,既能载人也能拉货,而且载重量颇大。同时,大发还具有省油,经济实惠,皮实耐操的可贵品质。可以说,天津大发在当时还没有追求车辆乘坐舒适度的情况下,满足了人们几乎对车辆的所有基本需求。

公认几款最耐开的车型(致敬消失的经典)(9)

就像一个时代特定的产物一样,天津大发终究没有赶上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越来越追求驾乘舒适性的条件下,天津大发日渐没落,终究退出了市场,再难觅踪迹。

总结:

车,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有着各自的审美和各自的需求,当然也就应运而生的了各自的代表作,尽管以现在的目光去审视那个时代的车型,可能会觉得简陋甚至说是格格不入,但这却丝毫不妨碍曾经的车型,作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和印记,永远留驻在人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