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新 实习生 郭晶

探寻长沙百年老街(走读长沙老街镇⑪)(1)

在长沙蔡锷中路与东庆街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通道,在其靠西一边的街口,耸立着一座麻石牌坊,两只威严的石狮把手,牌坊上端从右至左镌着“藩后街”3个镏金大字,承载着长沙厚重的历史。

藩后街,原名藩围后街,因其位于明清时期的行政机构布政使署的后面而得名,距今数百年历史。它西起蔡锷中路,与东牌楼相对接,东止落星田、肇嘉坪、东庆街交汇处,全长244米,位于今芙蓉区CBD核心地域。

探寻长沙百年老街(走读长沙老街镇⑪)(2)

从古朴的牌坊下经过,踏上藩后街,脚步慢下来,如同慢慢步入历史的隧道。

在数百年前,这里原本是民不得进、官也不得闯的王府重地,如今住满了“民”。菜馆、小吃、粉店、拉面馆店铺林立,很是热闹,树叶绿得发亮,被风吹得飒飒响动,天地悠悠,无声息地诉说着“明朝的那些事儿”。

探寻长沙百年老街(走读长沙老街镇⑪)(3)

1477年,明代明英宗第七子朱见浚受封吉王并于长沙就藩后,仿照“紫禁城”,花了四年时间打造了规模宏大的吉王府。王府占据了长沙城“十之七八”的面积,有城门4座,俨然是一座“城中之城”。至今长沙城内不少街巷名,如东牌楼、西牌楼、藩正街、藩后街等,都是沿袭原来藩王府的旧称。

街道南向侧是长沙市公安局大院即清代藩司所在地。藩司即布政使司,明代为一省最高一级的行政长官,清代为总督、巡抚的属官,掌管全省钱粮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司(臬司)并称两司。藩司官署占地面积宽广,署内屋宇高大宽敞,后面为花园、有假山亭台之类的建筑物。

探寻长沙百年老街(走读长沙老街镇⑪)(4)

据《芙蓉古韵》记载,民国时期,这里一度为湖南省政府所在地,1926年北伐军总司令部也曾设在这里,1938年“文夕大火”中被焚为一片瓦砾场。1948 年在原址上建民主新大厦,民主大厦分前后两栋,前栋为大礼堂,后栋为办公楼,均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红砖外墙,绿色琉璃瓦,感受它的建筑之美。

20世纪 80 年代大院改建,署前的藩正街变成了一片绿地,大礼堂原址上建起了一栋现代化的高楼,所幸临藩后街一侧的后栋仍然被保留了下来,这红墙绿瓦与高大的红漆木门内外,不见当年骑马射箭的王侯将相。

探寻长沙百年老街(走读长沙老街镇⑪)(5)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市政府、市委设于此,这个区域成为“省、市首脑机关”的历史长达三百多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机关的干部宿舍集中在藩后街,故称藩后街为“三湘第一官巷”一点也不过分。

行走在麻石道路上,“二十四孝”廉孝故事、“生旦净末丑”大型戏剧脸谱、儿童嬉戏的铜雕小品等在这里展示,栩栩如生,颇富情趣,引人驻足。街西头靠蔡锷路不远处有一口几百年的古井,如今已经围起来进行保护。

探寻长沙百年老街(走读长沙老街镇⑪)(6)

据芙蓉区定王台街道藩后街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藩后街提质改造前,不仅路幅较窄,而且路况也较差,改造后,再现了数百年来尤其是晚清以来藩后街所呈现的风韵,希望让这条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街巷历史文脉延续了下来。

一审:胡什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小雷

出品/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 新湖南长沙频道

策划/曹辉

监制/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撰稿/陈新

编辑/胡什

[责编:胡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