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旁(pánɡ) 敲(qiāo) 侧(cè) 击(jī),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语选用不当选择题及答案解析?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成语选用不当选择题及答案解析(成语旁敲侧击的知识)

成语选用不当选择题及答案解析

成语: 旁(pánɡ) 敲(qiāo) 侧(cè) 击(jī)

释义:指在旁边和侧面敲敲打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阐明本意,而是用若明若暗的语言影射、攻击,或转弯抹角地说出来。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讼》

知识内容: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得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聊斋志异·新郑讼》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长山县人叫有个石宗玉,是个进士出身,在新郑县当县令。有一个姓张的人,在外经商,因生了病,既不能步行,又不能骑马,便雇了一辆马车回家。身上带着做买卖赚的五千贯钱,由两个车夫载着他在路上走。

到了新郑县城,两个车夫把车子放在路边,去买东西吃,张某自己一人守着钱躺在车上。这时有个人从这车旁经过,瞄眼一看,见车上没有别人,就去抢张的钱。张某有病不能抵挡,被路人把钱抢了去。张某不顾有病,用尽全身力气爬起来,远远跟在抢钱人的身后。

走了不多时,见抢钱人进了一个村子,他也跟着进了村子。随后又见抢钱人进了一户人的家门里,张某不敢进人家的宅子,便从墙缝上向里张望。恰好抢钱人放下钱回头一看,也看见了张某,就跑出来抓住张某喊抓贼,并将张某绑起来送到县署去见石县令,恶人先告状,诬告张某做贼。石县令问张某,他详细说明了经过,喊冤叫屈。石县令因没有什么证据,就责令他们先回去。

张某与抢钱人下了大堂,都说县官没有青红皂白,石县令只当没听见。下堂后,石县令回忆起抢钱人很早就欠赋税,就派人去抢钱人的家里追缴,结果第二天,抢钱人就拿了银子来纳税。石县令问他银子是哪里来的,抢钱人说:"卖了衣物换来的。"并且说得有板有眼的。

石县令命人去问纳税人中有没有与抢钱人一个村的,正好抢钱人的邻居也在场。石县令就传来问他说:"你是他的邻居,他的银子是哪里来的,你当然知道。",邻人说:"不知道。",石县令又对抢钱人说:"邻居都不知道你的钱是哪里来的,一定来路不明。",抢钱人一听便害怕,使眼色给邻居说:"我卖了东西,你岂不知道?",邻人急忙说:"对!对!是有这个事。"。

石县令生气地说:"你必定与他一同偷过,不动大刑你不会说实话。",邻人一听要动大刑,就赶忙说:"因为我们是邻居,没有敢说实话。现在大刑眼看就到了我身上了,还隐瞒什么?他是抢的张某的钱。",石公问出了真情,便放了那邻居。这时,张某因丢了钱,还在城里未走。石县令就命抢钱人把钱还给张某。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石公为官是真心为民办事。

好了,以上就是成语“旁敲侧击”的知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收藏,以方便大家学习以往更多有趣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