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忌讳什么(心理咨询十二说)(1)

1. 咨询就是做人。

咨询师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多样性,这何尝不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品质?人际间的多少冲突,都是由于不尊重,想要控制对方所致。

2. 越是专家,咨询效果可能越差。

咨询师要学习专业的咨询知识,要洞悉各种“问题”的本质,要成为专家。然而越是专家,越有可能变得自以为是,越会教导来访者如何如何去做。越是教导,咨询效果越差,影响对方改变的可能性越小。

3. 来访者才是真正的专家。

每一个个体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一个来访者对自己的情况了解得最清楚,每一个改变都发生在也操控于来访者本身。咨询师只是一个助手,一个助推器,来帮助专家专业地解决自己的困惑,专业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4. 没有什么比来访者的隐私更重要。

隐私是来访者的权利,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解决“问题”的安全空间。没有经过来访者书面同意的咨询记录,即便将来访者名字改成化名,也不得公之于众。经过来访者同意的,在发布于各自媒体平台之时,也要加上适当说明,是否采用化名也要和来访者达成一致。

5. 理论是为了从根本上更深地理解“问题”。

理论或许不能直接帮助来访者建立“正确”的目标,但是可以引导来访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和“问题”的本质。理论同时还能帮助咨询师选择最佳的咨询技巧,最终促进和来访者一起解决“问题”。

6. 太多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

好的咨询技巧是达成咨访目标的关键,然而技巧用的太多,反而会矫揉造作。技巧更应该是达成目标的小径上每一个曲折点的连接器和润滑剂。没有技巧也能达成咨访目标,娴熟的技巧也可能看不出任何技巧的痕迹。

7. 没有相似的经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真诚和好奇。

没有自己的孩子并不代表不懂和教不好孩子,没有相似的经历也不意味着你不懂来访者和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咨询。相反的,没有相似的经历,可能更容易帮到来访者,但前提是咨询师要保持真诚和好奇。真诚地向来访者表达自己没有过TA那样的经历,并好奇地问来访者什么样的经历对TA产生了现在的影响。有过相似的经历,可能会自以为是地误解,或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强加在来访者身上。没有过相似的经历,真诚和好奇可能更容易让来访者在让咨询师了解的过程中,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同时更深地认识了自己和“问题”。

8. 咨访关系是一切咨询的前提。

没有好的咨访关系,咨询目标的建立和达成、理论和技巧的运用、咨询过程的推进等等都将是空谈。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顺利进行和目标达成的前提和催化剂。咨访关系不能超出其边界。

9. 答疑并不是专业的咨询。

咨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自己找到答案。咨询师若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给提问的求助者答疑,便是在教育,而非咨询。咨询师可以回答求助者的问题,然而更应鼓励求助者“来访”,不论是线上或线下,有现实的互动才能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10. 咨询师并不是也并不需要成为圣人。

咨询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咨询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咨询师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的“问题”,或许自己也有解决不了的时候。咨询所需要咨询师具备的,是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而不是先成为一个圣人。

11. 咨询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没有什么理论和技巧是一招学成就终身受用的,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过去的理论和技巧总会有不适用和过时的时候。咨询师必须致力于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最新的咨询理论和技巧,用最专业的方式方法帮到来访者。

12. 咨询就是最好的教育。

心理学和教育学一直以来就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很多心理学家都同时是教育家。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咨询是一个来访者主导的过程,咨询师是一个助手和支持者。相比之下,当今的教育并没有完全以学生为主导,而但凡好的教育成果,都与学生的自主性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工作近10年的人,我以为,咨询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文系“小四咨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关注“小四咨询”公众号预约公益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