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个人都有过肚子痛的体验。很多人觉得肚子痛就等同于胃不舒服,但其实“肚子”里包含着很多器官,而胃只是其中的一个“零件”,所以肚子痛未必就是胃出现了问题。那么肚子痛的时候,究竟该如何辨别病因呢?

一般,我们把胸以下、屁股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都统称为“肚子痛”。而在医生眼里,这块从横膈膜到膀胱之间的区域,包括了肝胆、脾胃、十二指肠、胰腺、大肠、小肠、阑尾等重要器官组织。

所以肚子痛这个事情可大可小,辨清肚痛的具体部位,就能帮助我们初步判定病因与病情。

左上腹

左上腹的位置主要有胃和胰脏,一旦这个地方发生疼痛,很可能就是这两个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等。

相对而言,胰腺炎引发的腹痛往往更为剧烈,具有持续性,有时还会放射至腰背部,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多于饮酒后、暴饮暴食后或是吃了太多的高脂高热量食品后发发作。

另外,高脂血症及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引发胰腺炎。

右上腹

右上腹所包含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胆囊这两个,所以如果右上腹发生疼痛,一般预示着肝胆出现了问题,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肝炎、胆囊炎、肝肿瘤、胆结石、肝脓肿等。

若是肝脏方面的问题,大多还会伴有乏力、厌食、黄疸等症状;若是胆囊方面的问题,则多是阵发性绞痛,多在吃饭后症状加重,并伴有明显的触痛、恶心、发热等症状。

胆囊方面的疾病必须及时干预治疗,否则可能有胆囊穿孔引发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后果非常严重。

上腹部

这个位置是胃和十二指肠所在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出现疼痛不适,多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各种类型的胃炎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同时还常伴有嗳气、饱胀、恶心、反酸等症状,其发病原因主要和饮食有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位置和心、肺连接紧密,所以心绞痛、大叶性肺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上腹部疼痛,如果是心肺疾病引起的疼痛,则多伴有胸闷、气短、咳嗽、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与肠胃不适的症状区分较为明显,比较容易辨别。

肚子痛是不是会有个前兆(肚子痛可大可小)(1)

左侧腹

左侧肾脏和降结肠都在左腹部位置,这里出现疼痛很可能是降结肠疾病或是肾脏和输尿管结石所致。

右侧腹

右侧腹是右侧肾脏和升结肠的所在位置,这个部位的疼痛,通常提示着肾结石、肾炎、输尿管结石及升结肠病变。

中腹部

中腹部的主要器官为肠道和胃,所以这个部位出现疼痛的情况尤为多见,如急性肠炎、肠梗阻、胃炎、胃溃疡、蛔虫病等,都会引起中腹部的疼痛,通常还伴有腹泻的症状。

另外,铅中毒的其中一个症状也是以肚脐周围为主的腹痛,所以如果之前接触过含铅物品,并出现了这个反应,则需高度警惕,及时到院排查。

左下腹

左侧输尿管、乙状结肠和卵巢等器官都位于左下腹,这个地方发生疼痛,有可能是结肠病变、卵巢囊肿,甚至可能是宫外孕引起的。

右下腹

右下腹牵涉到的器官比较多,有阑尾、结肠、右侧输尿管、卵巢等,一旦发生疼痛,可能的疾病有阑尾炎、尿道炎、结肠炎、盆腔炎等。

其中阑尾炎的腹痛有一大特点是具有转移性,初期可能是在上腹部肚脐周围,经几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多呈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重。几小时后有发热表现,体温可能上升至38℃甚至更高。

小贴士

急性阑尾炎的致命率比较低,只要能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比较快地康复。

下腹部

下腹部这里有子宫、膀胱和直肠等器官,这里发生疼痛首先要关注子宫、膀胱和肠道疾病,如盆腔炎、男性前列腺炎和睾丸炎、直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等。

其中膀胱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都可能伴随有尿频、尿急、血尿、排尿痛、膀胱水肿等症状。

肚子痛是不是会有个前兆(肚子痛可大可小)(2)

01

及时就医别拖延

如上面所说,肚子内的器官非常多,因此引起肚痛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有一些隐藏病症还不是能被人轻易发现的。

而且像一些非常危险的病症,如胃溃疡、胆石症等,若延误治疗,可能并发穿孔和重症胆管炎,造成休克,对人有生命威胁。

所以如果出现肚子痛,尤其是那种剧烈的绞痛或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千万不要自己忍着、拖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帮忙查清病因、对症下药。

02

切勿乱吃止痛片

肚子疼痛难忍时,很多人会选择自己买止痛片吃,以为把痛止住了,病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做后果其实非常可怕。

一些比较紧急的病症,如胃溃疡穿孔等,用止痛片会掩盖症状、延误治疗;而像胃出血等症,若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止痛,反而会加重病情。

所以不明原因的腹痛切勿自行吃止痛药,一定要就医查清病因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治疗。

03

日常饮食需留意

夏天少吃冷饮、寒凉的食物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以预防胃肠炎、痢疾等症;控制食量,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造成急性胰腺炎;不酗酒,饮酒有量,以免导致消化道出血;胆囊结石病人一定要按时吃早饭;高尿酸血症患者则要大量饮水,预防泌尿结石的发生。

因脾胃不好常会有胃痛症状的人,平时建议多喝些小米粥。小米粥有开肠胃、补虚损的功效,老少皆宜,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可养胃健脾,减少胃痛的发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