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后的练习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但是,还有一些课文后的练习题并不尽如人意,还有待改进,以便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课后口令练习教学设计?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课后口令练习教学设计(测评让课后练习题为语言训练有效导航)

课后口令练习教学设计

2011版《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后的练习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强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但是,还有一些课文后的练习题并不尽如人意,还有待改进,以便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第一学段:紧扣重点词语设计课后题,为语言实践提供素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中的一篇课文,去除课后生字和资料袋,课后题共有两道:

第一道题目是读一读,也就是朗读课文;

第二道题目是读读写写,也就是在读句子的基础上仿写句子。

这两道题目设计得不错,关注到了语言运用,不过,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的训练并不能体现这篇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且,这两组词语在生活中是经常会用到的,放在一年级进行表达训练更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这一课的课后题我们不妨这样设计:

我会读,也能用。

夸赞 称赞 赞扬

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这道课后题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运用中体验到积累的价值。

【教学设计片段】

在运用中体验积累的价值

1.出示句子,自由读。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2.这三句话中有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你发现了吗?

3.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这惟妙惟肖的画作,你也情不自禁地想来夸赞,你会说些什么呢?

4.同学们,如果我们能够像课文中商人和教书先生那样,在夸赞的时候用上像“绝妙之作”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表达就会更加生动了。谁积累过这类好词语,跟大家分享一下。

5.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真了不起!如果大家能够在你夸赞的句子中把我们刚才积累的意思相近的词语用上,那就更好了。如:我夸赞道……我赞扬道……

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先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三个意思相近、值得积累的词语——夸赞、称赞、赞扬,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然后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来夸赞戴嵩的画作,进行表达。同学们相互分享好词,可以让表达更加具体生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运用刚刚积累的意思相近的词,用“我夸赞道、我赞扬道”来表达。这样,孩子们能够真切地体验到积累的价值。

二、第二学段:挖掘课文空白设计课后题,为语言实践创设情境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课后设计有三道练习题。

第一道题目是,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道题目是,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

第三道题目是,我能体会到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呢。

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的三道题目注重语言的积累,也关注到了语言的运用,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些语言的运用点并非作者这一课写作上的亮点所在,因此,这样的语言训练还不是最有效的。我们不妨把第三道题目改一改,这样设计:

想一想,写一写。

1.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 作者如此喜欢的猫如果哪天不高兴,老舍先生会对猫说些什么好话?老舍先生的孩子又会对猫说些什么好话呢?

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聚焦语言运用的练习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

【教学设计片段】

抓住“空白”,运用“方法”,强化语言训练

1.快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你又看到了哪些画面?

(1)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通过“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踩印几朵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感受猫的温柔可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想想看,作者如此喜欢的猫如果哪天不高兴,老舍先生会对猫说些什么好话?老舍先生的孩子又会对猫说些什么好话呢?

2.师:老舍先生写猫的什么都怕和勇猛这些特点与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课文的前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

(3)运用写法,通过具体事例把这一段话写具体。

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4)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写的猫什么都怕的事例。

这只猫的性格是古怪的,让学生写一写猫如果哪天不高兴,老舍先生以及他的孩子会对猫说些什么好话以及这只猫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的场景,一方面丰富了课文内容,将猫古怪的性格表现得更加充分,同时也将“通过具体事例把文章写具体”这一写作方法落到了实处,让语言运用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第三学段:抓住表达秘妙设计课后题,为语言实践指明方向。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课后练习题有三道。

第一道题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道题目: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道题目: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课后的三道练习题注重语言的积累,也关注到了文章宏观写法上的特点,但却忽视了语言的实践。我们不妨加上一道练习题:

读句子,试着运用加点的词语,并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如,______;还有西洋景观,如,_____。

圆明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根据这一直指语言运用的课后题,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片段】

用活资料,让表达更有效

板块一:表达运用之“如……”

1.出示句子: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这段话表达清楚,但还不够具体,我们能不能把它写具体,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方法?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者老师提供的资料,用上我们学到的方法把这段话写具体。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如,______;还有西洋景观,如,_____。

资料一:

圆明园中的安佑宫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

圆明园在全盛时期还陆续建成了清夏斋、涵秋馆、四宜书屋、春泽斋、中和堂、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畅和堂、招凉榭等多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建筑。

资料二: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

3.交流。

板块二:表达运用之“有……也有……,有……也有……”“如……”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写圆明园宏伟的建筑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十几行,但是写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却只用了短短的三行。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上刚才学到的方法,有序、具体地描绘出圆明园中珍贵的历史文物来呢?你可以用上“有……也有……,有……也有……”,也可以用上“如……”,或者把他们结合起来用也行。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我们试试吧!

资料三:

在圆明园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等应有尽有。战国时的和氏壁、被称为“鬼工球”的宋元时代的楼花套球等艺术品中最精美、水平最高的都集中在圆明园里。

圆明园内收藏着《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以及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包括南宋画家马和之画的《国风图》真品,唐代画家韩晃的《五牛图》真品等。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