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今天六叔家里办酒席,我们过去帮忙咯”

“走啊走啊,你拿凳子和桌,我拿锅和菜刀”

说到这,我又想起小时候村里摆酒席热闹的场景,各家人拿着摆酒席需要的东西去帮忙。

还记得小时候无论是谁家结婚、盖新房子、新宅入伙、孩子满月酒或者是老人过世。村里面的人都会主动的过来帮忙,而且是一家大小都过来帮忙,并且大家都是回各自家吃,不是为了吃才来帮忙,纯粹就是过来帮忙。一村子的人其乐融融,和睦相处,嘘寒问暖,有什么事都一起商量。

农村人情味是什么(为什么农村里人情味越来越淡了)(1)

农村流水席

现在的农村比如盖房子,如果没有出工钱,我想已经是没有人愿意来帮忙了;再到办喜酒,如果家主没有上门请,也不会主动来帮忙;再到白事,现在村里的人一听到是白事,都恨不得走的远远,生怕给自己带来不好,更别说过来帮忙了。

大家都是同一个祖宗,抬头不见低头见,而如今农村发展成大家淡漠相见,表面性打招呼,甚至亲兄弟反目成仇。下面我们来讨论下为何会这样?

一、血缘和归属感慢慢变得淡薄

以前爷爷和父亲的辈分,大多是亲兄弟的血缘,尤其是爷爷这辈,因为那时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同一个父亲,所以血缘关系非常浓厚,就算结婚分家,大家也是相互扶持,为了温饱问题大家共同努力,共同付出!

其次,大家的归属感也很强烈,对于这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很热爱,都愿意牺牲自我,成就这个大家庭。

而现如今,随着不断地繁衍后代,血缘分化,有的还没有在农村出生,基本上都是在城市里生活,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对村里的人还有环境都是处于陌生的状态,就连基本的交流都没有,更别提人情了。

农村人情味是什么(为什么农村里人情味越来越淡了)(2)

二、生活水平提高,利益成为了“主使”

比起以前每天想着怎么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的生活水平再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了,因此也出现了攀比心理,都想着怎么比别人好,同时还有些人想着怎么破坏别人家的关系,村头村尾议论别人的是非,从而使得别人家庭不和睦。

现在的农村需要办点事情,大家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利益,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而不是齐心协力的把事情做好。比如说建房子或者修路,地方不够,想要从别人家换点地方,不但要换相等同面积的地方,还要给予一些金钱补偿,甚至还出现为了一巴掌的地方争的头破血流,从此两家人都是冷眼相待,互不来往。

农村人情味是什么(为什么农村里人情味越来越淡了)(3)

三、大部分人外出打工,交流渐少

现在的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或中年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逢年过节什么的才会回来。他们都在各个地方为自己的家庭奋斗,平常没什么大事,一般也不会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变的陌生,也就没有什么人情了。

遇到村里办喜事,他们有的都是工作比较忙回不来,有的回来了也不会去帮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回来吃喜酒的,并不是来帮忙的,慢慢的大家为了不想麻烦人,便请外面的团队来做这些活。

如果不是有这么点血缘关系,估计也有很多人不会回来村里了。

农村人情味是什么(为什么农村里人情味越来越淡了)(4)

四、交流少,自然人情就淡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交流方式越来越方便。很多时候,都是以打电话来解决问题,没有以前的走亲戚聊家常,反而见了面都不知道聊点什么,因为不熟悉了,也不知道从哪聊起。

俗话说,“亲戚亲戚,不来不往就不亲了,朋友朋友,不经常联系关系就淡了。”所以没有了来往,人情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

爷爷经常说道:虽然你在城里买了房,但是农村就是你的根,你不要忘记这里的一切,咱们做人不能忘本。

这句话也在我耳边经常响起,所以我有空都会回家看看。

虽然农村里有一定的劣根性,但是农村里的淳朴、实在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所以也呼吁大家多回老家看看,多走动走动,联络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