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东锋

9月6日,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

作为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在近年来外资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不时制造话题,在疫情持续威胁全球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大背景下,项目首套装置顺利投产,不仅意味着给投资方和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共赢收益,且具有意味深长的标志性意义。

梳理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及其落地历程,首先引人关注的是其诸多“大”的元素,如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项目,是首批由外资企业独立运营的综合性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等。进一步剖析,这些“大”不是单纯的“为大而大”,实际上是双方互相选择、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对前者,看中的是“湛江地理位置优越”以及“广东是中国工业生产制造的腹地”;对后者,看中的是全球最大、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受赞赏化工公司”的行业引领力、产业带动力。

另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快”。从2018年7月在中德政府高层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巴斯夫和广东省政府签署备忘录、公布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基地落户广东,到项目于2019年11月启动,首套装置于2020年5月30日开建,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而从项目开建打下第一桩,到如今首套装置投产,也仅仅又过去了两年多一点。速度背后,是双方携手克服疫情影响、打造标杆项目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求,携手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蕴含着广阔的机遇和美好前景。

这是开放不止步决心的彰显。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进入新时代,被寄予了“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的深切厚望。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不仅有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庞大的消费市场,还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吸引外资发展的“强磁场”。特别是在疫情反复冲击全球经济的当下,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相继出台实施《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稳外资、稳投资举措,展现以开放拥抱世界的十足诚意。

巴斯夫化工项目湛江(南方观察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投产)(1)

这也是对广东经济、中国经济信心的见证。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坦言,“选择广东和湛江的理由,是看好中国未来的投资和市场前景”。近年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纷纷指向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湛江在内的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从上游原油开采、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不断强化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功能,给各国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

全球企业和投资者如何看中国机遇、广东机遇?数据是最好的证明。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233.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4%,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今年前7月,广东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346.2亿元、同比增长17%,在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占比达32.4%。事实证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投资中国、互利共赢的前景无限。

【作者】 张东锋

南方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