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期待已久的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文娱行业也开始步入了冬奥时间,一大批围绕冬奥的内容题材纷纷上线,一股「冰雪热」可谓强势霸屏。

同类型内容频出,使得内容出圈的比拼变得更加激烈。谁能脱颖而出,终究靠的是内容的质感和鲜活的冰雪精神表达。而近期,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开播前就备受期待的《冰雪之名》今天终于与观众见面,正式登陆江苏卫视。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1)

立意上,在更长的时代跨度与丰富的历史纵深里诠释几代人追梦冬奥的历程;

阵容上,《冰雪之名》由执导《破冰行动》的傅东育担任总监制,《理想照耀中国》《澳门人家》等剧的编剧梁振华担任总编剧,由曾执导《和平饭店》《绝密使命》的白涛担任导演,演员方面更是囊括了众多颜值与实力兼具的中青年演员。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进行观察,在一众冬奥题材里,《冰雪之名》不是暖场的角色,而是炸场的C位。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2)

时代跨度

毫无疑问,《冰雪之名》最具辨识度的创新特色,是以篇章式结构作为整体故事的骨骼:

《冰雪之名》上篇的主题为「冰雪情缘」,它勾勒的是历史里的青葱岁月:以严振华、李冰河、唐剑等为代表的中国初代冰雪人筚路蓝缕,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拓荒者,他们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曾经历失败的苦楚。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身上的冬奥梦想已经被炽热点燃。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3)

而下篇的主题为「冬奥梦想」,它关注的是当下的无悔青春:新时代冰雪人严阳通过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不仅在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完成了父辈未竟的冰雪梦想,最终作为国家队的光荣一员出征北京冬奥会。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4)

相比单元剧,篇章式结构在故事维度上更加聚焦。

主旋律题材常常采用的单元剧,其单元与单元之间大多保持了人物、故事的独立性,单元之间的连接依赖于有机统一的主旋律主题。

相比之下,虽然《冰雪之名》围绕着70年代、90年代、2010年代三代中国冰雪人的奋斗故事展开,有着超40年的时间跨度,但该剧的主要时间线集中于上篇的1980-1994年,以及下篇的2018-2019年两个区间。

并且,老一辈冰雪人严振华、李冰河、唐剑与新时代冰雪人严阳、金莹、严忆北、唐寒、李念雪之间,不仅存在故事上相互勾连,更有着冰雪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更加聚焦的故事与人物关系,意味着更具悬念感的剧情与更浓烈的情绪感知。

而相比常见的连续剧,篇章式结构又多了份磅礴的史诗感。

围绕两代冰雪人的奋斗史,《冰雪之名》亦是时代变迁的映照。对冰雪运动发展的呈现,也伴随着对时代风貌的勾勒。

从预告片里便能看出,上篇里通过种种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我国八十年代初期的城市风貌:工业风与烟火气并存。而随着90年代工厂转型渐入萧条,整体画面在呈现出萧瑟感的同时又暗含着一种希望的氛围感,在怀旧中透露着浓郁的情怀。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5)

音乐方面,上篇以管弦乐及钢琴为主,强化美感和悠扬的旋律,并辅之以唢呐等带有地域特色的民乐,展现人物喜悦或悲伤的情绪。

而进入下篇后,《冰雪之名》的视觉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更加鲜丽的定位,通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影像强化了现代的都市感与时尚感。同时,在音乐方面则采用电子音乐与管弦乐相结合,让音乐旋律呈现出更加明快的节奏感。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6)

可以说,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在篇章式结构之下得以展现出奋斗精神的时代跨度与历史张力,共同汇聚为一部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燃情追梦冬奥史。

历史纵深里的截面

3.46亿。

这是去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最新人数。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冬奥效应」,让「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

但实现的过程绝非易事。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之下,实现3亿的目标并不困难。但《冰雪之名》改变了1号的想法: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背后,凝聚的是几代冰雪人的奋斗史。而《冰雪之名》,便如同是帮助我们探寻这历史纵深里的奋斗截面的透视镜。

在《冰雪之名》里,我们看到了冰雪运动的全景生态。

冰雪竞技运动项目丰富。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因此,能否尽可能全景式展现冰雪竞技运动的全景生态,成为了冬奥题材内容的题中之义。

为了更好地响应全项参与冬奥的号召,全面展示冬奥会多个竞赛项目的生态,《冰雪之名》并未聚焦于单一运动门类,而是将围绕双人花滑、速滑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生活进行延展,最大程度地拓展冬奥会作为最高级别国际性运动赛事的丰富语意空间。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7)

不同的运动形式,有着全然不同的镜头语言。根据导演白涛介绍,在「专业但绝不炫技」的原则下,两个篇章存在着差异化的表现风格。

上篇会重点放大双人滑项目的「美感、动感、孤独感以及悬念感」:采用「全景及中景多以固定镜头辅助缓移镜头,人物动态多跟踪移动镜头,同时也会大量使用特写镜头和主观镜头。除特殊场景,镜头语言做到绝不炫技,但悬念感极强的动作镜头会根据情节和细节做特殊的设计」。

而下篇则会着力呈现出速滑项目的冷峻与刺激:「这里除了教练偶尔的命令,只有冰刀划过冰面的声音。速滑项目的特质就是速度,反复重复的动作,严峻的表情,没有你死我活的嘶吼,却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同时,除了竞技之外,我们也能通过《冰雪之名》看到冰雪运动员的真实训练日常。系统化、严格的体能训练、姿势训练等内容都在剧中有着真实的还原,从而保持对竞技运动呈现的专业性。

在《冰雪之名》里,我们还看到了「社会推动力」的真实面貌。

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开展,不仅有赖于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冰雪健儿,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奋斗者,同样值得被看见。难能可贵的是,《冰雪之名》以群像式的刻画,还原了冰雪运动背后的「社会推动力」。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8)

冰雪人绝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运动员,也包括志愿者、冬奥主办者、冬奥媒体记者、甚至民族企业家。例如,以严阳的叔叔严森林为代表的冰雪人,从体育场馆建造、竞技技术开发和研制、运动器械及服饰等周边产业的制造等等领域积极助力冰雪事业。

正如该剧总编剧梁振华所说,「剧中主人公的每一次全力冲刺背后,都承载着整个中国基础设施的飞速建造、科技产能的大量投入、冰雪产业的全力支持,承载着教练员、建设者、媒体人、志愿者的奥运梦想,他们因滚烫的冰雪之心和爱国之心聚集,他们的身影也浓缩着当代中国精神」。

以梦想之名

冰雪之名的背后,是梦想。这个梦想,便是十四亿中国人心中的冬奥梦。

什么是冬奥梦?

宏大叙事长于历史谱系的勾勒,却往往疏于深入历史深处对细节进行生动刻画。而这,恰恰是激励人心的文艺作品所能的大显身手的舞台。可以说,《冰雪之名》的意义正在于此——

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冰雪追梦人,通过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织,将隐匿于民族情感深处里的「冬奥梦」进行艺术化的呈现。

第一代冬奥梦,是遥远、质朴与朦胧的。

在东北这个与冰雪运动密切相连的地域里,人既与大自然展开博弈,又在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里感受无尽的野趣。以严振华、李冰河、唐剑等为代表中国的第一代冰雪人,正是因为诞生在无边无际的迷茫雪原,才让他们能够从小感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野趣。彼时,冬奥会还是一个遥远、质朴又朦胧的符号。

第二代冬奥梦,是从萌芽到渐渐生长的种子。

「摸着石头过河」,既是那个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写照,亦是中国冰雪运动制度化、系统化开启后的缩影。

初代冰雪人正是凭着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他们的冬奥梦充满着拓荒的遗憾和无尽的惋惜,但永不磨灭的是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和向往。在他们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从那时起,冰雪梦和冬奥梦便犹如一颗种子,在国民心目中深深扎根。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9)

第三代冬奥梦,则是矢志不渝的坚持与自我突破。

如梁振华所说,「短道速滑项目作为一种隐喻,展示着『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以严阳为代表的新生代青年,他们的努力拼搏奋战里,融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荣誉而战的使命感,更有着守望冬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

可以说,四十年的嬗变里,冬奥梦所承载的内容也在不断进化:我们既看到从个人荣辱向集体利益再到国家荣誉的递进式蜕变,也真切感受到这种国家荣誉感与使命感对个体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同时,这个冬奥梦也越来越具体与真实,并变得触手可及。

冰糖炖雪梨冰场比赛(冰糖炖雪梨之后)(10)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只引领、不跟随」作为内容创新纲领的江苏卫视作为主流媒体平台一直积极布局冬奥题材。

2020年,江苏卫视推出以冰上运动为切入口的青春爱情竞技成长剧《冰糖炖雪梨》,实现了收视、热度与话题齐飞。

今年1月推出的综艺节目《超有趣滑雪大会》以冰雪为主题,集合「体育项目」与「创意游戏」,冲破了大众对于滑雪运动的认知壁垒,实现了对新世代娱雪方式的积极引领;

而在刚刚落幕不久的2022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里,冬奥内容更是精彩纷呈:周深动情演唱的歌曲《雪花落下》婉转动听,冬奥冠军陈露则带来花样滑冰表演,歌曲与花滑相结合,在悠扬的歌声中呈现滑冰运动的艺术与竞技之美。

这些兼具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精彩内容,与《冰雪之名》一道共同奏响了江苏卫视致敬冬奥的乐章。

1号结语

《冰雪之名》用扎实的质感告诉我们,当文娱业刚刚步入「冬奥时间」的开端,出圈爆款便已有了可预见的答案。

行文最后,1号也借此祝福中国的冬奥健儿们,在这个别样的冬天书写新的传奇,也希望所有人跟随着冰雪运动健儿们一道,将「冬奥精神」持续地烙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北京冬奥会成为我们热爱冰雪的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