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之四,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聚焦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之四

“下雪了,语文老师会启发和引导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词,科学老师会趁机解释雪是怎么形成的,音乐课堂上则会响起跟雪有关的旋律,美术老师则干脆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室外画雪景……”日前,安徽省阜阳市莲池小学校长闫洪亮告诉记者,在颍州区坚定推进“五育”并举教育改革创新的实验中,融合课堂已成为学校可以摸得着抓手、看得见效果的育人新方法。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围绕设计教育惩戒办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出实招、多维评价成育人指挥棒等举措充分激发了区域办学活力。

教育和惩戒相融合

“对缺乏耐心的孩子罚拼拼图,对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罚跑步,对不爱阅读的罚朗读课文,打架的孩子要给对方画一幅自画像,写出对方的三个优点……”近日,阜阳市六里小学教师康晓黎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制定了班级公约,并设计了不同的惩戒教育办法。

如何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吃透,让教师有底气的同时也让教育更有温度?对此,颍州区教育局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学习讨论活动,颍州教师们在实施教育惩戒上也逐渐形成了以“小惩大戒、以趣施惩”的地区风尚。

在阜阳市十五中,教师马玉让犯了错误的学生从班规、校规允许的处罚中自主选择一种方式接受惩戒。“小学生认知处于成长阶段,直接的惩戒方式利于孩子理解教育的目的,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较波动敏感的,有的学生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批评,有的学生就能在鞭策和批评声中快速成长起来,我们通常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

虽然有了明确的惩戒方式,阜阳市莲池小学教师在选择惩戒措施时采用了更有温度的方法。有同学喜欢带诸如指尖陀螺、水晶砂之类的危险玩具到学校玩,老师们就要求学生将玩具做成危险玩具标本放在班级文化柜中,再制作一份安全手抄报,列举出该玩具的危害之处,用以警示其他同学;有孩子多次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就任命他为“纪律班长”让他带头管纪律。

“国家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基层教育管理者来说是一剂强心针,颍州在落实《规则》的同时,也希望既能遵循教育规律原则,又能灵活运用,重视方式方法和实际,做到了教育和惩戒的有机融合,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颍州区教育局局长白莽说。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出实招

日前,颍州区教育局官网上一则《“高师数学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培训查处情况的通报》让阜阳家长们拍手叫好。通报内称“责令阜阳高师数学培训机构立即关停,并将其拉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一年内不得申报办学许可;责令阜阳高师数学培训机构退还违规收费,视其整改情况,作出进一步处理,直至将举办者拉入失信名单”。

2021年春季开学伊始,颍州区教育局加强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春节前后进行了三轮地毯式排查,并对排查到的违规招生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和处理。

“为老百姓们做了件大实事,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确实需要政府为老百姓们除去迷雾了!点赞!”家长刘云曾和万千家长一样被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忽悠得“云里雾里”,“现在不愁了,要报哪个机构,先上教育局官网看看黑白名单,心里门儿清。”刘云说。

近日,颍州区教育局还根据群众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查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印发了《颍州区校外培训机构十规范》《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负面清单》《颍州区校外培训机构诚信办学星级评估实施细则》等重磅文件,为该区培训机构明确了办学方向,为实行黑白名单制度提供了依据,为规范办学划定了底线。

多维评价成育人指挥棒

2020年期末,阜阳市北城小学的老师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一段话:“德智体美劳如何体现?让每颗星星如何闪亮?改变,从一张奖状开始!”原来,从本学期起,北城小学不再印制“三好学生”证书,而改为印制“五好学生”证书,奖励一学期以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聚星小星星们。

这一张小小的证书,不只是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做了一个引领性的教育评价变革,更是为了学校有效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

近年来,在运用教育评价指挥棒改变地区教育单一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上,颍州区做足了功夫。

如今,苗桥小学依托校本课程创造性地开发了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成为了学校破除“五唯”的有力抓手。通过“课上参与”“作业情况”“动手实践”“习惯素养”等多个评价维度,学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甄别式评价,而转向发展性和过程性的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环节均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通俗地说,对学生的评价要像一个‘泵’,不断给学生加油,而不是成为‘筛子’,使一部分人成为失败者或淘汰者,对学习终身厌烦,评价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打破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局面。”校长吕春华说。

【局长说】

从教育生态视角把握发展方略

颍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白莽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教育事业不能采用单一向度的加强或提高措施,而要从教育生态的视角把握发展的方略。近年来,颍州区依托完善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坚持走均衡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变革教育评价导向,着力打造出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关键是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和个性。目前颍州区正在进行教育评价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了“唯分数、唯升学率”的问题,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应试为本,走向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各学校都在围绕促进学生学习,对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路径、方式、手段、技术、策略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探究,开始全面考察他们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合作能力等方面,老师们也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发展,进阶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除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颍州区各学校的教育评价也融入到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更紧密,走出了一条“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颍州名校孵化模式。

“多样性 多元化”的评价杠杆,打通了颍州区“教育生态”和“教育质量”之间的转化,助推了教育改革破局。一个好的教育生态能让每一个孩子在群体中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和尊重,每一颗心灵都能在强有力的教育支持下健康生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9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方梦宇 特约通讯员 刘银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