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系列报道之二十七】

参观少林寺增长了哪些知识(散文系列报道之二十七)(1)

走近千年古刹嵩山少林寺

作者:丁康权(逗号)

在河南嵩山,有一座千年古刹,它时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题材之中,向来是名门正派的代表,也是小说家金庸先生偏爱的寺院,常年香火鼎盛。铁头功、金布衫更是这一门派的看家本领,并因寺院学徒卓越的武术基础,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演出。它,便是闻名中外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一、登封嵩山脚下:十万少年在习武

每年春节之际,自然少不了觥筹交错、串门拜亲,一年一年的周而复始,使得常年在城市里的我感到无趣乏味。2013年的大年初一,经过再三的商议,终于踏上了这一片河南中原的大地,探访了每个武侠迷心中的梦想——少林寺。此次旅程采用的是跟团游,由于时间有限,导游的讲解也只有寥寥几语,但也令我欣喜难耐。据当地导游介绍,少林寺位于中国佛教禅宗发源地登封,这儿号称是“中华武术之乡”。难怪每年的央视春晚的武术小孩都来自于这儿。登封的山起伏连绵,山峦环抱、峰峰相连,形成了无数屏障。由于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特取名“少林寺”。这儿有少林寺院、塔林、达摩洞、初祖庵等景点构成,始建于495年的少林寺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当大巴行驶至嵩山脚下,马路边便开始出现一所所少林武校。导游讲解时说:在河南约有10万人,占到登封县城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武校学习,其中以小龙武校等为佼佼者。河南小龙武校就是由当年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饰演小和尚的释小龙的父亲所创立的,这使得我更加喜悦,年轻时候看电视剧里,小和尚的机智勇敢,武功高强,依稀存在记忆中,现在实地游览,就可以离少林寺更近一步。“天下功夫甲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这句话在我们这次旅途中再次得到了验证。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是唯一省办武术学校,采用文化加武术的办学理念,以武术为特色的教学模式,从小学一直培养到高中。少林寺有10万学生,这所学院就有3万人。这些毕业生学习结束后,一般报考武警部队,或为公安警队工作,或报考体育大学,参加少林寺表演团进行全国巡演和武术交流,也有从事表演的特技演员。今后去做保安和保镖的占绝大多数。

有这么多会武术的人,我心里一想便问导游道:“这里的人都好相处吗?”本以为导游肯定会说登封市民出了名的热情,没想到导游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在10年前,那就是个黑社会,因为数十万习武少年四处游荡,治安非常乱,后来来了一位有勇有谋的女局长,她重拳打黑,砸向了登封的黑暗势力才制止了这一现象,你应该也知道,她就是电视剧里出现过的任长霞。”“任长霞?!”原来这座城市竟有着这样的真实故事,由此看来,少林寺的罗汉拳、文合拳、梅花拳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一定要用到正处,才能发挥正能量。

二、少林寺剧院表演:管理失控

到了少林寺停车场,就开始了步行,这一走才吓一跳,从停车场到少林寺的距离,竟有1公里之远,因少林寺位于中原地带,向来是名门正派,所以走的也都是直线的路程,抬头仰望嵩山,形状各异的山峰,忽隐忽现的顶端,更无愧于“中岳嵩山”这一称号。少林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便是它高超的武功,导游见我们有兴趣,便带我们到演艺厅去观赏,这不到不知道,一到可吓一跳,整个场馆自门口至阶梯都站满了排队的人。我们进入寺庙后,恰巧赶上16:00的表演,我们约在15:25左右进入外场排队,这个场不大,却聚集全国不少武林高手,在这儿为数千万的中外游客进行精湛的武术表演,表演一般安排在15:00、16:00、17:00,每场30分钟,这样大密度的表演也为表演者们带来了不少负担。由于今天是大年初四,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将出入口围得水泄不通。这时有两个女服务员来要求大家不要拥挤,如果硬要进去,每人另外再掏20元座位费,便可获得VIP的通道,并保证有座位可以坐到。考虑到保证座位,我交了60元钱,进去挑选座位,剧院有三个方向的大门入口,由于15:00的第一场人还未散,我们绕过拥挤的南门口人群,我由于个子较高,因此抢到了2排3、4、5号的位子。坐下来后,才发现本来只能容纳150人的小小舞台,此刻竟然被围得水泄不通,大约挤满了300人之多,他们个个争相进去观看,拥堵不堪,如若有些意外,可谓自食苦果啊!与第二天,我在开封市的包青天府中看“斩美案”表演相比,这里可谓十分混乱!那儿是无论多少人看表演,都有三个人负责指挥调度,以免现场发生骚乱。

少林寺的功夫表演确实令我们这些游客敬佩,表演场地被打成一个个小坑,地面砖头地上也反映少林寺“拳打一直线”的表演风格特点,是表演人员刻苦练功的历史见证。在少林寺严厉的教规之下,我们一群现代人却表现得浮躁不安,很不守规矩。

当时场景十分混乱,有许多孩子被拥挤的场景吓哭。现场的混乱与少林寺的威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感到少林寺剧院是只顾收钱,其他什么都不管。演武厅将舞蹈、灯光、音乐合为一体,体现了少林功夫的魅力四射。

三、童子功表演者:未入少林寺法门也姓“李”

此次少林传统表演中不乏铁头功、金布衫之类的有名绝技,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童子功。童子功,顾名思义,将2至3岁的男孩送入寺中学功夫,从而练成软筋骨的效果,看着台上只有10岁的小孩将自己的身体扭来扭去,心中着实觉得不忍。想起自己的童年,还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而他们却为了台下的观众,已经被锻炼得“刀枪不入”。

少林寺童子功是一种难度极大的武术。在少林寺,一般2—6岁幼儿园的小孩就开始练习了。童子功内壮外强,藏而不露。当我用手机将他拍下来欣赏以后,就感到有一种“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的气势。少林寺的动作包括罗汉拳、童子拜佛、朝天登、中底藏花、花式武术等。这些幼儿从小就要练好梅花桩、丁字桩、椅子桩这三大基本功,才可今后出来行走江湖。当我们全家三人看到这个小小的身躯,做出那么高难度的动作,不禁联想到如今城市里幼儿园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对美食、玩乐还是不亦乐乎。同时,也让我想到两个月前,在央视一套节目中看到的释小松(国际武术童子功奖获得者)。他今天与电视上的装扮的一样,现年5岁的释小松,已经出来练功两年多。他的父母在他3岁时就将他送到少林寺这一佛门之地,受到少林寺森严的寺规,受了常人不能受之苦。联想到在当今社会,不是所有小孩都能够遵从这其中的“戒律”,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两次犯法的案例呢?还有出现“我爸是李刚”的大笑话呢?释小松在未入少林寺法门前也姓李。同样姓李的小孩,差别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参观少林寺增长了哪些知识(散文系列报道之二十七)(2)

四、少林寺碑塔:争当“七级浮屠”

看完表演后,导游带我们进入了少林寺的碑塔,它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已经历许多风雨,曾多次遭到战争摧毁,在少林寺建寺以来,有无数高僧住持为它作出不小的贡献,因此,寺院专门为那些有贡献的僧人建立碑林,建的越高代表功德越高,且最高不超过七层,便也是“七级浮屠”的由来。一般的僧人大多只能埋葬在石碑下,而只有立了功的僧人才有资格建立石碑,这里大多存放的都是得道高僧与住持。观看了现任住持释永信的师父方丈的塔后,开始领悟到了佛家的另一种禅道。这一个个类似水滴状的佛塔,也寄托着对僧人的祝愿和祈福,每个人都何尝不是希望自己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呢。

中国最大的塔林,位于少林寺西侧300米左右的山脚下,有唐、宋、金、元、清及现代的墓塔260多座,是历代少林寺僧人的墓地,一般塔的级数代表了僧人的品级高低。李导游告诉我们,这塔林背后的五乳峰有一个天然石洞,俗称达摩洞,是当年印度高僧达摩祖师隐避九年之地。从公元527到536年,用九年的时间居住此洞然后成佛,东壁本来面目有四个字,达摩在此面壁修行,圆满超生,金盘炫日、光照于表。堪称“九级浮屠”。当中还有唐代的法如塔、同光塔,较高级的为少林寺作出贡献较大的,圆寂之后便可达到五级。导游告诉我们说,达摩大师曾经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可能成佛的,也就是领悟到菩提的大哲理,明心见理。

提到佛家,不得不说菩提树。据说当年释迦摩尼弟子就在此树下修炼,诵出了千古名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几座大殿中还摆放着明玉观音,剔透玲珑,前面至厢房为军阀时期所毁重造,还可以看出当年枪林弹雨的洗劫。“文革”时期遭受第二次摧毁。这些斑印为这座少林寺塔林添上了深厚沧桑的历史故事。

不同于想象中的小说场景,真实的少林寺塔碑也给我们一种佛家的禅道之韵味。可能当年的僧人也没曾想到,自己百年以后,少林寺这块中原之地,却会经历这么多磨难。所幸,现在一切都安好。虽然少林寺是佛家清净地,但现在因为旅游开发的需要以及武校学艺人数的增多,拥堵吵闹也成为了它的新时期新条件下的负担。但是,我还是认为佛家清净地,还是少一些纷扰比较好。让佛家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不断升华!

让这些浮屠们在塔碑那儿好好安息吧!

——【发表于2013年3月27日无锡市如东商会官方网站】

——2023年3月23日修改

作者简介:

参观少林寺增长了哪些知识(散文系列报道之二十七)(3)

丁康权,笔名逗号。著名诗人、电视记者编导兼制片人、文化学者、经济评论家。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无锡市滨湖区作家协会主席、江南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逗号书院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