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情感判断哀乐颠倒、诗句理解错误等命题人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思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思路(诗歌鉴赏选择题根本选不对)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思路

一、熟悉四大设误方式

1.内容情感判断。哀乐颠倒、诗句理解错误等。命题人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选项】“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勒,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对点分析】哀乐颠倒。“写出词人喜见之景……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错误,这里应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词中所描绘的春景虽然是乐景,但体现的却是只身漂泊,客居建康的哀情。

2.形象画面判断。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命题人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如果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就无法判断出形象特征的正误。

【原文】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选项】“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下第而叹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对点分析】“路上行人”错误,属于身份理解不当。从诗中看,本句的“行人”应指“朋友”,而不是“路上行人”。

3.表达技巧判断。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命题人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原文】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选项】“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对点分析】从上片的“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分析,这是词人想象的情景,是虚写;从“三万”分析,该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由此判断,“虚实结合”是错误的。

4.语言特点判断。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分析错误、语言风格分析错误等。命题人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述的正误。学生如果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例如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就无法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

【原文】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选项】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

【对点分析】“妻孥”“且旧居”“深知”“不忍问”“情亲”“欺老病”等用词古朴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颈联表达了对妻儿的宽慰,谈不上欢快。“含蓄委婉,慷慨悲壮”的表述错误,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

二、巧识客观选择题所设“陷阱”

常见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文化常识等几个要素上。设误类型:曲解诗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题不合等。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营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1.形象、意境特点概括不当

(1)逐一比对

见到试题中对形象、意境、语言、情感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着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2)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命题人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2.表达技巧确认不准确和效果分析不当

(词句理解)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三、解题步骤

步骤一: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入手,全面通读诗歌,力求做到读懂诗歌。

步骤二:审清题干

首先要明确赏析指向。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4题“对这首诗的赏析”;有的是针对诗歌局部,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4题“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其次要明确操作指向。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还是选择两项?有的题干中出现“最恰当”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选项的优中选优。

步骤三:逐一比对

逐一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

步骤四:精准排误

通过选项与相关诗句的比对,找出诗歌赏析的错误项。这样依据排除法,就能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作宅,种柑橘千株,他临死时叮嘱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后果然。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

★1.【考点 :理解和赏析诗歌】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一二句点题,首句写种柑,点出种柑的数目,第二句写种柑时的情景,“春来”与“城隅”点明时令和地点。

B.诗人由“怜”写起,到“几岁开花”的盼望,再到“何人摘实”隐含的淡淡伤感,对柑橘的情感经历了一波三折。

C.颈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一个“闻”字把柑橘树开花似“喷雪”与花香四溢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氛围。

D.尾联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实际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甘树成林。

2.【考点 :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诗人在颔联用《橘颂》及“木奴”这两个典故的用意何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梅花绝句(其一)①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②,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③

【清】汪中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注】①陆游写此诗时已是78岁高龄。②化身千亿:化用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的诗意。③此诗是诗人离别故乡后,从扬州回到当涂,在春寒尚厉之时所作。

★3.【考点 :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第二句把枝头的梅花比作雪堆,既写出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开放的盛况。

B.陆诗前两句写梅,后两句写人,前两句写梅为后两句写人作铺垫,后两句虽是翻新,但诗意盎然。

C.汪诗中,“江上一枝开”一句是回过头来描写客馆的梅花,与首句“孤馆寒梅发”相照应。

D.客地梅花开放的时间与故园百花开放的时间有所不同,汪诗通过两地的对比来表情达意。

4.【考点 :赏析诗歌思想感情】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5.【考点 :分析理解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中由“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显示出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心态。

B.“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南宋统治集团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一味地苟且偷安,本末倒置。

C.这首词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激越中显沉稳,豪放中见沉郁,溢满全词的是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

D.这首词以“恨”字为主题,语言犀利,沉雄激昂,表现了词人对当权者的愤恨;词人刚毅不屈的品德与愤世嫉俗的壮语贯通全篇。

6.【考点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用典是辛弃疾诗词的一大特色,本词多处运用典故,请任选两例分析其用典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解析】A项,“第二句写种柑时的情景”错误,第二句写的是柑树成活时的景色,而非种柑树的情景。

2.①借橘抒怀,托物言志,用屈原《橘颂》典故表明自己像屈原一样喜爱具有美好品德象征的柑树,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

②反用“木奴”典故,表示自己种柑橘树,并非为了谋利,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态度,不愿为利屈节的高情逸致。

【解析】颔联“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意为: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诗人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诗人心交古贤,寄情橘树,悠然自得,不慕荣利,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心地。然而透过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波澜。屈原当年爱橘、怜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曾作颂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炎荒,此情此心,对谁可表?只有这些默然无言的柑橘树,才是自己的知音。这一联的对偶用反对而不用正对,用两个含意完全相反的典故表达出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既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转,并能引起内在的对比联想,读来令人感到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D【解析】D项,“故园百花开放”错误,“故园花落尽”中的“花”承首句的“梅”,当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尽,显得与事实不符。

4.①陆诗描写梅花,把对梅的痴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想学仙人的分身术,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这足见他对梅花的喜爱。同时陆游借对梅花的喜爱、依恋,表现出自己孤高的情操。②汪诗描写梅花,表达客居异地的孤凄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故园梅花已落,客馆梅花才开,两相比较,表达了“哪里都没有家乡好”。

【解析】①陆诗以奇思妙想与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梅花的挚爱。首句写梅花在清晨凛洌的寒风中傲然绽放。次句写诗人放眼四顾,树树梅花开遍山野,犹如山中落满了皑皑的白雪,极为壮观,显示出梅花不畏严寒、果敢独立的气势,语句耐人寻味。接着诗人以物喻人,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诗人自身的情怀和节操的写照。最后诗人自问何时才可化身千亿,立于每一株梅树前,仔细地欣赏着梅花的容颜呢?陆游这里甚至想学仙人的分身术,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这足见他对梅花的喜爱。全诗在自己对梅花的情感上未著一字,仅在三四两句中,用“身千亿”和“一放翁”既表现了对梅花的依恋、爱护,又表现出出自己孤高的情操。②汪诗首句写客地见梅。梅开报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照理说自有一番喜庆之气,可诗人的心态却不甚佳妙,表现出的是“孤”,是“寒”,一开篇就流露出深重的乡思乡愁。描写梅花,表达客居异地的孤凄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后两句写怀念故乡。“故园花落尽”,是说故乡的梅花早已凋落殆尽。这一句以故乡花落,反衬客馆始花,进一层写出作者客居他乡的孤苦意绪。“江上一枝开”,这一句是回过头来写客馆的梅花,故园花已落,客馆花才开,以两地花开时差作比,表现出羁旅游子“哪里都没有家乡好”的心态,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之情。

5.C【解析】C项,“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错,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

6.①“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②“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词第二句“何人为我楚舞”,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高祖曾经想要废黜太子刘盈,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被吕后请张良设计阻止。汉高祖在无奈之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此曾向刘邦哭泣,刘邦只能无奈地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表现了刘邦对此事无可奈何的感情。“听我楚狂声?”典出《论语·微子篇》中,楚国隐士、也是狂人接舆,曾当面唱歌讽刺孔子执着于从政。疲于奔走,李白便有诗句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辛弃疾此处同时使用了这两个典故,表现了词人“长恨”的无可奈何,同时也表现了他不愿意趋炎附势,昧着良心屈从主和派。词中以反问的语气提出,造成了一种荡气回肠的震撼。第四句“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用《渔父》中的典故,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操守。渔父曾经告诫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在劝屈原审时度势,不妨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辛弃疾此处只说“濯吾缨”,其实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会随波逐流,只会坚持自己。第五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是用西晋张翰的典故。根据《世说新语》记载,西晋的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辛弃疾反用其典,同时也是抒发牢骚之意。词人抗金的理想,一直被打压,难以实现,所以才会发出“要什么身后之名”的牢骚。最后一句“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典出《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深感当时的混乱和黑暗,所以隐居起来,不为五斗米折腰,辛弃疾此处表明心迹,表达此次进京,并非去追求个人私利,也不想在京城中和主和派同流合污。《列子》中,有以鸥鸟为友的记载,辛弃疾借以表达,自己宁可归隐,也不愿向主和派投降,表现出渴望归隐和劝慰友人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