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今年的频繁“出圈”,对二三线卫视的破局有何启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河南卫视最新排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河南卫视最新排名(河南卫视的出圈逻辑与二三线卫视的生存之道)

河南卫视最新排名

河南卫视今年的频繁“出圈”,对二三线卫视的破局有何启示?

| 晴栀

河南卫视又一次出圈了。

刚刚过去的传统节庆——端午节,河南卫视凭借一场匠心独运的端午奇妙夜刷遍全网热搜,获得网友的大量好评,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官媒的集体称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点赞《洛神水赋》节目,#河南卫视杀疯了#一度霸占热搜第一的位置。

从春晚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到《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原本在全国卫视阵营中名不见经传的河南卫视,今年却频频出圈,获得一片称赞,这背后展现出的除了优质内容的卖方市场力量外,更有以河南卫视为代表的二三线省级卫视的坚守与探索。

深挖传统资源、传达文化内核

出圈的为何是它

业界达成共识的是,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的节目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成功之作。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祈》水随舞动、衣袂翩跹,飞天造型翩若惊鸿,琵琶演绎的《兰陵王入阵曲》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龙舟祭》融合了祭祀、舞蹈、杂技、击鼓、奏乐等多重元素展现端午祭祀盛景,傀儡戏与舞蹈融合的《唐印》和重现大唐盛世的舞蹈节目《丽人行》各具特色,却都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大唐风韵。

不同于以往认为传统文化难活化、难输出的观念,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制作盯上了传统文化这一深厚的资源宝库,与“文化”挂钩似乎成了新的“流量密码”,传统文化呈现“回潮”之热。

洛神水赋《祈》(下同)

河南卫视节目执行策划徐娜在接受采访时说,“好的作品国人看了会有感受,会奔走相告,希望用好的作品来吸引流量。”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大众知识和审美水平的普遍提升,让洛神、飞天、琵琶等元素在唤起我们共同记忆的时候获得了文化教育的加成。

但实际上,当下的文化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生搬硬套的应用逻辑,空有传统文化的套子而没有实质内涵,想要在传统文化的电视化表达上真正做到出圈、出彩,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洛神水赋》舞美、舞蹈的设计充分展现出女性舞者的空灵飘逸,立体深邃的灯光、橙蓝色彩的碰撞、恰到好处的音乐,都无一不成就其艺术高度。节目给观众带来的是极具意境的审美体验,这种美的体验没有门槛,却可以给人带来直接的感官震撼和内心共鸣。

河南卫视就将这些在大众认知中留有印象但并不了解或很难接触到的内容,以一种创新的表达和顶级的声光效果传达给受众,这无疑是个优质的策划。

以往的晚会类节目,能够获得热搜加成的更多集中于表演者本身的热度,而“端午奇妙游”中出圈的却是一个个具体的节目,甚至是从节目到人,水中跳舞的姑娘及其背后的故事被挖掘并传播。这印证了优质内容的出圈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其他优质内容的创作。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需要结合新技术、新模式,也需要扎下根沉下心。

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员对文化自信引领文艺“破圈”的评论表示,“面对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件件珍宝,我们要做‘寻宝者’,找寻传统文化与现实的连接点;同时,我们也应是‘守宝人’,守正演绎,创新表达;我们更应是‘荐宝官’,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之美,用新时代的审美风尚,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

头部效应之下

二三线卫视的坚持与突围

我国四级办台制度实行之下,各个省份都有属于自己的省级广电传媒平台,但平台发展程度受到经济水平、传媒环境以及历史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参差不齐。头部卫视如湖南、浙江、东方等拥有较强的全国影响力和业界领先的制作班底,而二三线卫视甚至发展更差的省级卫视则在市场中明显处在弱势地位。

疫情期间,电视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有了一次相对大规模的回升,但二三线省级卫视在全国市场范围内仍然是失声的。CSM媒介研究所有调查城市数据,2020年上半年,省级头部卫视份额大幅增长,前十卫视份额累计达到18.5%,其中前五卫视累计份额达到13.7%,相较之下,其余卫视份额累计仅为7.1%,同比下降4.6%。

在跨越地域之后,二三线卫视往往很难出圈,电视行业的头部效应和马太效应明显。

虽然晚会类节目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是一场严格的大考,意味着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的峰值转折,但实际上,卫视平台本身在晚会舆论中通常是缺位的,相关热搜中更重要的部分往往落足于某位明星、某个造型、某个节目,各家之间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嘉宾阵容上。而河南卫视这个在全国市场一向未拥有过高名气的平台,在这场晚会之后也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有了大幅提高,舆论在讨论端午特别节目的同时也对河南卫视的内容创新给予了由衷的赞叹和支持,戏称其“打通了任督二脉”。

实际上,在做文化节目上,河南卫视早已经是个中老手了。早期的《梨园春》和《武林风》以豫剧和武术这两个河南文化的典型符号为核心的综艺节目,已成为文化类节目的经典之作;2013年与爱奇艺合作推出的《汉字英雄》收视率曾获全国第四,内容反响良好;之后又陆续将文化内容与流行的节目形态向融合,推出文学户外真人秀综艺《文学英雄》、大型户外儿童真人秀《少林英雄》等。

《梨园春》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执行策划、《端午奇妙游》执行策划徐娜曾在采访中说,“坚持做文化的我们,遇到了正在等文化的受众们”。赶上“国潮回春”的风口是河南卫视出圈的契机,但这种长久以来对电视内容制作的坚守,或许才是这场”破圈“盛宴的内在逻辑。

据报道,为了这场由7个节目组成、历时41分钟的端午晚会,河南卫视导演陈佳带着团队跑了多地进行拍摄,第一次以“网综 网剧”模式组合创作晚会,第一次将水下舞蹈表演搬上荧屏,惊艳了受众的洛神飞天舞历经了3次拍摄、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从这些幕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创作的精益求精,从最终呈现出的节目效果中,观众也能看到创作者的用心。

相对于头部卫视注重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的打法,二三线卫视在节目策划上整体比较稳定。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等品牌节目虽然收视和话题度上并不显眼,但一直都在保证产出。这种做法虽缺少出圈的基因,但对留存已有观众、保持平台特色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河南,扎根古代文化就是河南卫视的基因特色,这种深挖传统文化、创新节目表达的方式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但对于祖国辽阔大地上相去甚远的地域特色来说,不同地区的卫视平台想要立足本土视野打开全国市场,提升整体的社会影响力,绝不仅仅是经验学习和简单效仿那么简单。

IP化与联动

优质创作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节目的策划应该具有一定的包容度,需要在实践层面上适应平台的内容生产能力,也需要有可扩充的空间,能够支撑起后续创作的发挥,如此才有形成连续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基础。

河南卫视在不断策划贴近节庆时令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其“IP化”,例如在《元宵奇妙夜》中有意识地埋下许多彩蛋,引导网友们去挖掘;例如吉祥物一般存在的四位“唐小妹”形象,就在不同晚会、不同节目中接连出现,贯穿始终。

据导演透露,在接下来的七夕、中秋、重阳、春节等重要节点,“唐小妹”还将带给观众更多惊喜,给观众带来亲切观感的同时加深着受众的印象,提升了平台的辨识度。

四位“唐小妹”

主创与观众进行良性互动,《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前传》在策划阶段就曾公开向网友征集唐小妹名字,还与微博开办端午奇妙游手绘大赛。《唐宫夜宴》节目火爆后节目组为答谢观众筹备的元宵晚会在结尾处特别鸣谢了“全国网友观众以及可爱的粉丝们”。

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的新鲜感消退迅速。河南卫视年初凭借《唐宫夜宴》和《元宵奇妙夜》火了一把之后,很少有观众对其后续有持续的关注,而新鲜出圈的“端午奇妙游”,再一次激发了网友们对平台后续规划的期待。

据河南卫视统计,截至6月13日上午9:30,端午奇妙游相关话题词总阅读量7.2亿,这对于一个知名度不高的非头部省级卫视来说无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绩,甚至是在过去难以企及的。互联网消解着电视媒体早些年来打造的传播权威,将自媒体与权威媒体放在了同一流量池中竞争,但在冲击着广电媒体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了这些传统媒体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趁着端午节令的热度还没有退去,河南卫视就将屈原作为其平台推出的一档大型诗歌演绎特别制作《天地诗心》的节目主题人物,屈原的作品也将用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重新演绎呈现,体现现代音乐和古典诗歌的碰撞。近日又公布消息,B站将与河南卫视共同推出舞蹈节目《上下舞千年》,引发了舆论的又一波关注。

在完成了流量的原始积累之后,河南卫视的创作机会和曝光渠道肉眼可见得多了起来,这也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内容创作者注入了强心剂——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的机会。

观众追求感官刺激的内容是不可扭转的人之本性,但内容创作者需要的是对受众审美的尊重,在视频内容数量前所未有地攀高的当下,视频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的买方市场,但对于创作来说,优质内容稀缺的现状也在让真正用心创作的生产者受到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