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被电脑、手机等智能化工具包围。智能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用户在享受大屏幕快感的同时,出现了“鼠标手”“手机手”等信息时代病。近日,一些医学专家发出警告,“手机手”不容忽视。

那么,什么是“手机手”?

经常用大拇指在智能手机上打字、玩游戏、刷视频,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这样小小的动作,每天重复下来,对拇指产生的危害不能掉以轻心。拇指产生疼痛等不适症状,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1)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2)

为啥会得“手机手”?

1.长时间单手使用。

腱鞘炎多发于大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易患病者的手指活动有几个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强度大;三是时间长。很多年轻人普遍具有这些特点。

2.屏幕尺寸过大

大手机对于小手来说,腕关节背伸的角度和手指活动都会超过一般的角度范围,长时间就会使得肌腱过度摩擦和关节囊挤压,造成劳损,如果手指反复重复某一动作,还会造成指神经受伤。有调查显示,最适合手部的手机尺寸是4英寸,手机宽度不应超过虎口(手背大拇指与食指的接合处)到食指中节的距离。

手机手自我诊断

1.该病除了多发生于手机过度使用者身上,也常多见于哺乳期女性或从事手工劳动的中年妇女,俗称“妈妈手”,具有起病缓慢,且逐渐加重,偶尔可突发的特点。

2.桡骨茎突部疼痛,疼痛在拇指及腕部活动时加剧,可向手、肘及肩部放散,提物乏力,伸拇活动受限。

3.桡骨茎突部压痛,大部分患者伴纵行肿胀区,有时可触及类似软骨样小粒状物,早期可有摩擦音。

4.Finkelstein征阳性。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3)

如何治疗?

休息或以护具固定,可以使症状减缓或消失,如果不休息,再多的治疗也是效果不明显的。两星期的药物治疗配合局部超声波、冲击波等理疗。如果症状仍未好转,则须采取局部注射类固醇的治疗。少数仍无法改善之病例,可以考虑接受手术。

如何预防?

告别“手机手”关键是要改变操作习惯,减少使用频率,并且掌握正确的使用姿势。当一只手拿着手机时,另外一只手用来触碰手机屏幕,最好不要用大拇指划动,而是用手指“戳”屏幕。使用手机时要适当让大拇指休息,用其余几个手指打字,或是使用语音发消息。疼痛症状消失后,可配合正确的伸展运动和肌力训练。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有: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4)

动作要领:向手的拇指侧和小指侧活动腕关节(桡偏和尺偏),在最桡偏和尺偏的位置上各保持5s,注意动作轻柔,不可操之过急。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5)

动作要领:向前弯曲腕关节,在最屈曲的位置上保持5s,向手背侧弯曲腕关节,在最背伸的位置上坚持5s,注意动作轻柔,不可操之过急。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6)

动作要领:腕伸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着左手四指,然后向后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 30 秒。换右手做。重复 2~3 次。换方向。腕屈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后向内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 30秒。换右手做。重复 2~3 次。换方向。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快来看看你有没有(7)

动作要领:五指合拢,用一根皮筋或橡胶圈套在手指远端,五指张开至最大角度,对抗皮筋阻力,并保持1~2秒,然后合拢。重复10~15次,每次2~3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