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件花木奇闻,据说北宋年间,扬州一个大户人家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杏树,杏树长大后便开始开花。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一过好多年杏树年年开花却从未结过一次果、没有结过一个杏子,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时间久了主人不免心存疑虑、又心怀遗憾。这一年春天又到了杏树开花的时间,只见满树的花儿一簇簇一串串,红光闪闪,风儿轻轻一吹好似蝴蝶翩翩起舞。

摽有梅在诗经的典故(摽有梅女曰)(1)

主人来到树下,看着满树流光、灿若云霞的杏树忍不住一阵叹息,如此美丽的杏树竟然只能开花不能结子,实在是让人遗憾。这个时候邻里有个人出主意说,这棵杏树如此的美丽宛若盛年的女子,俗话说花木有情,何不请一个媒婆给杏树许一个婚配的仪式送杏出嫁,说不定她就能结子了。主人想想邻里这话说的也有道理,草木有情、万物有灵,何不请一个媒婆试一试呢。于是他就请来了一个媒婆,按照当地的出嫁风俗给杏树披上了嫁衣,并且还请来了乡里亲朋好友设宴祝贺,仪式也是非常的隆重。结果真是令人称奇,第二年春天,这棵原本只开花的杏树竟然真的就结出了一树红彤彤的杏子。

宋.庞之英《文昌杂录》:“朝议大夫李冠卿说,扬州所居堂前有杏一窠极大,花多而不实。适有一媒姥见如此,笑语家人曰:‘来春与嫁了此杏。’冬深,忽携樽酒来云:‘是婚家撞门酒。’索处子裙一腰系杏上。已而奠酒辞祝再三。家人莫不笑之。至来春,此杏结子无数。”

后来民间就流传了嫁杏这一说法,同时还出现了一句跟女子出嫁有关的俗语,叫摽梅之年、嫁杏无期。意思就是说一个女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是婚约却还遥遥无期让人着急。

嫁杏或许只是民间的奇闻趣谈,但是摽梅之年的摽梅之叹却是实实在在的出自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这首古诗就是出自诗经而后世流传度非常高的《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掉落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迨:及,趁。吉:好日子。今:现 在。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 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摽有梅》被后世称作女子春思求爱诗之祖。说它是"祖"有两个原因,一是诗以梅子兴比,唱出了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女子心理活动。二是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从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到中唐无名氏的《金缕曲》

“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从《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叹惜“花谢花飞飞满天”;以至闻捷《吐鲁番情歌》中的“苹果树下”和“葡萄成熟了”这两首名作,可以说,无不是这一原型模式的艺术变奏。然而,《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却更为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在我国南方,每到进入农历五月就迎来了雨季,这个时候也正是梅子由青转黄的季节,人们便称这个时间为梅雨季节,一到这个时节古代那些待字闺中还未出嫁的女子便要望梅起意了,于是便有了这首《摽有梅》中一个先秦女子望梅盼嫁越来越急切的三次呼唤。

摽有梅在诗经的典故(摽有梅女曰)(2)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梅子熟透往下落啊,树上还有七成果。要向我求婚的各位男子啊,快趁着这好日子前来吧。

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寿命普遍比较短。因此男女婚配年龄也比现在早得多,尤其是女子,女子的结婚年龄大概是十五到二十岁,如果超过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就会被人耻笑看不起。所以那时的女子对于迟婚是非常恐惧的。而我们诗歌人女主人公——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子看来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或许是十五六岁吧,在送走一个接一个闺蜜后可是还没有人来给她说亲,于是就着急起来 ,所以才在梅子树下独自唱道,那些想向我求婚的男子啊,你们就趁着这梅子成熟的好日子来求婚吧。

摽有梅在诗经的典故(摽有梅女曰)(3)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梅子熟透往下落啊,树上还有三成果。要向我求婚的各位男子啊,今天就来吧。

这一次啊女孩子更着急了,梅子只剩下三成果了可是为什么还没有人来向我求婚呢?!于是她就放低了求婚条件,也不在乎什么好日子不好日子了,退而求其次地唱道,那些想向我求婚的男子啊,你们也不用挑什么好日子了,今天就快来吧。

摽有梅在诗经的典故(摽有梅女曰)(4)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熟透往下落啊,一拣就是一大筐,向我求婚的男子们啊,只要你一句话就行了啊。

一树的梅子都已经熟透掉落了,而我的大好婚事还没有着落,那些向我求婚的男子啊,你们就赶紧来吧,也不需要挑日子了,也不用那些繁杂的礼仪了,只要你一句愿意的话我就嫁给你了。

看得出来女诗人对于自己的婚事已经是心急如焚了,急于出嫁的她真的是一天也等不下去了。

摽有梅在诗经的典故(摽有梅女曰)(5)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地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

在我国古代类似这样的盼嫁诗还有很多,比如南北朝一首民歌《地驱乐歌》写道: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呼天

像这样的诗句虽然朴实接地气,但是太粗俗,没有摽有梅这样的诗经佳作的清新美感。

摽有梅在诗经的典故(摽有梅女曰)(6)

最后,希望我们的女诗人有了一个美满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