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绿道跑步、拼车步行、周末骑行,每年减少买不必要的衣服、空调调高一度可减排……周末,在广州IFC举办的一场名为“共创绿色星球”环保公益沙龙上,多位环保达人通过艺术创作和绿色生活方式分享,为公众解锁了多样化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倡导人们从自身出发传递绿色能量。

该活动由越秀房托、越秀商投主办,国际环境保护机构野生救援作公益支持。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新生活方式如何)(1)

达人传授“衣食住行”的低碳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实践绿色生活。

“大家可以先尝试踏出第一步,比如,从400米圈开始跑,然后再逐渐增加到400米两圈,1公里、3公里、5公里,循序渐进。”国内著名的跑步达人、美国硬石 西部百英里越野赛第一位完赛华人陈国辉,讲述了他关于跑步通勤的故事。

据介绍,他至今已拥有遍布全国的国际马拉松足迹,包括广州、深圳、香港、上海、厦门等,“在这些停不下来的脚步当中,我感悟到锻炼的可贵是在持之以恒,关键在于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以及科学合理的计划。”

“在跑圈有个说法,你跑了5公里后一定能跑到10公里,10公里之后必会有‘半马’,‘半马’跑完就肯定能跑‘全马’。”在陈国辉看来,跑步通勤也是同理,循序渐进,必能“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出行,亦是人们相对容易做到的事情。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新生活方式如何)(2)

“我曾经我带队十几人骑车经过北京天安门,这份与人共同拥有的环保记忆,正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态度。”国内著名的骑行达人邓家强认为,自行车并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它是日常运动和社交手段,可以打开新世界的窗口。

针对广州的骑行体验,他分享了其私家路线图,“在大学城、生物岛、增城、从化等地骑行,人少车少,空气也好”。

另外,他还特别提醒,不论做什么运动,都需要遵循那门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要避免因运动不当可能造成的身体损伤。

穿衣、吃饭、照明等日常生活场景,亦有不少可实现“低碳”的细节。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新生活方式如何)(3)

“低碳生活,可以从衣食住行开始。”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理事长梁毓麟分享道,比如“衣”,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若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即可相应减碳6.4千克。“食”,全国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排二氧化碳10.3万吨。夏日,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即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

“绿色出行,降低碳排放量,比如多乘坐公交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拼车步行、骑自行车等,人均碳排放量可以减少到个位数,甚至是清零。”梁毓麟还列出了不同交通碳排放系数,小型汽车的碳排放系数最高。

绿色主题展进入商场传递新生活方式

在都市里,绿色概念也常在工作或日常休闲的公共空间里闪现。比如在广州ICC环贸天地里,现正矗立着一轮体积达9立方米的“满月”大型艺术装置,而它的表面全部是由一次性塑料袋拼成。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新生活方式如何)(4)

“这个装置寓意着人们共同造就了这样一颗塑料星球,希望引起人们对塑料污染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为地球和自己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创作者、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驻留艺术家张有魁在现场分享道,《满月》是一件因材料自身背景和语义促成的最终视觉形态,“用一次性快递塑料袋来完成的这次仪式感,有了更深层次的寓意。”

在张有魁看来,这颗由艺术家们共同造就的“塑料星球”,不仅有望引起人们对塑料污染的重视和关注,还或可改变人们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据悉,大型艺术装置“满月”和主题摄影作品展将在广州ICC环贸天地、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悦汇城进行联动巡展。该展自启动以来,仅仅两周时间,巡展就受到公众极大关注,线上发起的“生动源自行动 共创绿色星球”打卡话题,也获超6万的互动和超300万的阅读量。

广州IFC的M空间也正在举办一场有关气候变化的绿色主题摄影展,该展精选了40多幅摄影作品,展示了气候灾难对人类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与威胁,以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所做的战略行动。

【记者】欧志葵

【作者】 欧志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