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本文略长。

提到星巴克,你会想到什么?

我是一个对咖啡没有什么感觉的人。但是,多年前第一次去星巴克的印象至今记忆深刻。那天,我约了客户上午9点在星巴克碰面。一进星巴克,我就被窗边的老奶奶吸引了眼光。老奶奶一头银发,坐在窗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杯咖啡,伴着蓝调音乐在看报纸。她那种神态给我的感觉好极了,心里默默地想,老了以后我也想成为那个样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说不上来,直到我读了星巴克老板霍华德·舒尔茨的自传《将心注入》,我发觉,那或许就是星巴克文化里“第三空间”所营造的氛围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1)

来自星巴克官网

星巴克目前在全球有超过31000家门店,40万员工,是该领域的巨无霸,也早已成为美国文化和时代的一个醒目的标志,星巴克开创了美国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首往事,1987年以前的星巴克还囿于眼前的成功,偏安一隅。但是从1987年到1992年,仅仅用了5年时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了一个国际品牌,星巴克员工也从不到100人到了2.5万人。

但是,最令人惊讶的,是星巴克成功的背后,是一个穷小子梦想的实现。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星巴克,那就是霍华德·舒尔茨。现在准确的说,应该叫星巴克咖啡的前董事长和首席執行官。因为2018年霍华德·舒尔茨已经从星巴克辞职。

他是如何做到的?星巴克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2)

这些都是《将心注入》这本书告诉我们的。这本书是霍华德·舒尔茨的自传,讲述了他从一穷二白到成为星巴克之父的心路历程,这里有星巴克独特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来源,有平凡人梦想成真的故事,有企业经营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

读的过程中,我很感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

下面来简单看看,星巴克背后的这些故事。

一、原生家庭

霍华德是在卡西纳的廉租房里长大的,这里是纽约的布鲁克林东区,是贫民区。

父亲是蓝领工人,做过卡车司机,车间工人,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照顾他们三兄妹,辞了前台接待的工作。等于说,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手停口停的家庭。

父母经常会商量着要去借多少钱,跟谁借,买个菜也要看兜里有几个钱。他小时候对贫穷还没什么概念。7岁那年父亲脚上裹着石膏的样子,他还觉得很新鲜。等他再大一点,就明白了家里有多穷,也产生了因贫穷被救助是耻辱的感觉。所以,他从很小就开始打零工挣钱,骑车送报,餐馆打工,小工厂兼职,为的就是减轻家里的负担。

看着、经历着家里的一切,他暗下决心要逃离,“离开廉租房,离开布鲁克林,离开父母终日生活的那种环境。”

可是,那个环境很难看到机遇,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做什么。直到高中,他发现对他来说唯一一条能逃离的路径,就是体育。他高中时是橄榄球校队的,令人心酸的是,一件运动衫钱家里都拿不出。

有天北密歇根大学到他们学校物色球员,他被看中,北密歇根大学还给他提供了奖学金。至此,他终于走出布鲁克林,成为了家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四年后拿到了一张大学文凭。

为了维持学业,他做过很多兼职,甚至还卖过血。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是他坦言“走出布鲁克林和获得大学文凭给了我继续做梦的勇气。”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3)

21岁的作者要步入社会了,但是他跟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他目前的情况,已经远超父母的天花板,也没有人能给他指导和建议,只能自己思考。

大学毕业后,他在密歇根的一家溜冰场工作了一年,之后回到纽约,在施乐公司做销售。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打50通电话,然后上门推销,虽然辛苦,但他业绩很好,工作上取得的成绩,让他越来越有信心,还清了大学的助学贷款。

25岁的时候,他跳槽去了一家跨国公司,1年后成了这家公司在纽约的副总裁和总经理,负责公司在美国的运作,管理几十个员工。经过努力奋斗,28岁的他在曼哈顿的上城东区买了房,还经常去剧院看演出,下馆子,跟朋友办派对,生活过得很好。这些生活,是他父母想都不敢想的。

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会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了。但是,他想的是,下一步。可能出于不安全感和他自身不满足的性格因素,他想的永远是下一步。想把命运更扎实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4)

出生在这样一个原生家庭,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可依靠,能走到这一步,说真的,已经挺不错了。

曾经有很多年,他都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甚至对人隐瞒自己在布鲁克林长大这件事。

但是,也正是原生家庭的不幸,他想打破命运的枷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书里说的,“什么失败的可能性能够吓倒一个在廉价公寓里长大的孩子呢?”是呀,还有什么比贫穷更可怕呢。

事实上,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比如,母亲为人处世的方式给了作者极大的信心。那时,美国梦充满生机,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的母亲,反复鼓励他,给他灌输:只要倾心倾力做好一件事,一定会取得成功。她鼓励我挑战自己,要敢于把自己放在具有挑战性的位置上,从而学会克服困难。

再比如,父亲因工伤没有收入的时候,家里很是困难,就是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工伤赔偿。他一生辛勤工作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没有积蓄,没有养老金。最糟糕的是,从来没有在工作中获得过人生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

这些都是后来星巴克企业文化的种子,他在心里记着,假如有一天我出人头地,我一定不让别人沦落到这种地步。想必他的进取心和同情心也跟这卑微的出身密不可分的。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5)

二、与星巴克的缘分

1.邂逅星巴克

27岁那年,有天他发现有个零售商的订单很奇怪,他们只是西雅图一个小零售商,但是订购的咖啡研磨机数量,却超过了梅西百货公司。

经过调查,他发现这家零售商就是星巴克,当时的美国,喝咖啡很少人是手工操作,而西雅图的这种咖啡机正是需要这样。他很好奇,为什么?

于是,就到西雅图进行实地考察。

没想到,他一进星巴克,就被浓郁飘香的咖啡香味,咖啡师冲泡咖啡的艺术感,咖啡特别的口感,和一罐罐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迷住了。他急切地想了解更多。

原来,星巴克是在1971年,由几个咖啡狂热爱好者合伙开的。他们只卖咖啡豆和咖啡粉,只想指导顾客如何享受、享用咖啡,不卖咖啡饮品,有时也就提供一些样品供人品尝。

霍华德觉得这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未来大有可为,完全被迷住了。可是星巴克的创始人们没有一个人想把企业做大做强。

星巴克从营业起,生意就意外的好。渐渐地,他们在当地培养了一批忠实客户。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6)

星巴克最初的创始人、合伙人

2.入职星巴克

从西雅图回来之后,他心心念念着星巴克,想要入职这家企业,把星巴克推向全美。

然而,入职星巴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事实上,入职星巴克,就意味着他要放弃很多东西。比如,要放弃眼下待遇优渥的工作,要从跨国公司到一个只有5家店铺的小公司,要离开已经生活很多年的地方,去到3000英里外的陌生城市,而且准备结婚的女朋友的事业也在这里,家人也是反对的。

但是,对星巴克的创始人和合伙人来说,一个外来人想要进入他们的小圈子,是很冒险的事。

所以,第一次当他提出入职星巴克的时候,是被拒绝的,理由就是觉得他的想法太多,按照他的设想,星巴克的改变太多,太冒险了。他们担心会因为他导致星巴克发展的方向会改变,甚至会因他做事的风格摧毁公司现有的文化。

对于普通人来说,求职如果被拒绝,可能也就算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对星巴克特别着迷,认为星巴克未来大有可为,他想让星巴克变得更好,他必须加入星巴克。于是,他收拾了沮丧、绝望的心情,再一次跟创始人发出求职申请。

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了。“对星巴克的热情,对咖啡的热情,对机会的热情”,有了生长的土壤。

就像《将心注入》一书里说的,生活往往是一连串的错失组成的。这里面我们归结为运气的东西,说到底并非完全出于运气。其实,该做的就是抓住当下,为你的未来负责。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7)

3.离开星巴克

29岁那年去意大利出差的时候,他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小小的浓缩咖啡吧。对意大利人来说,咖啡吧是家庭前厅的一个延续,就像一个舒适的、社区似的、从家庭扩展出去的空间。

他意识到,咖啡吧这种具有纽带作用的形式,正是星巴克所缺失的,这才是真正的咖啡精神和咖啡灵魂。

“我感受到了那种难以言表的浪漫情怀和社区情结的召唤”,星巴克向顾客出售的只是优质的咖啡豆,只是将咖啡视为一种产品。他认为,星巴克也要这么做,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机制,改变美国人喝咖啡的方式。(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当他提出这个建议之后,老板们非常不屑,觉得这么做有损咖啡店的尊严,他们认为,目前的星巴克虽小,但是运营的很好,年年都有盈利,干嘛还要多此一举。

他表示为了说服老板让星巴克供应浓缩咖啡,花了他近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创始人为收购企业,星巴克陷入了债务危机。更糟糕的是,收购搅乱了经营的注意力。星巴克的雇员感到被忽视,管理层跟公司雇员之间的信任发生断裂。

最后创始人终于同意在新店开张时,尝试开一家浓缩咖啡吧,这是星巴克第一个供应咖啡饮品的店铺,也是第一家开设在商业中心的店铺。

结果,他是对的,生意好的不得了,排队的人一直排到了门外的人行道上。他开始憧憬未来的许多可能性。但是,他的梦想又一次破灭了。

因为对我来说,浓缩咖啡是咖啡体验的灵魂和精神。咖啡店的意义不仅在于教顾客如何懂得优质咖啡,而且在于教顾客如何享用咖啡。对创始人来说,浓缩咖啡是对优质咖啡豆事业核心价值观的扭曲。

分歧越来越大,他下决心离开星巴克去实现梦想。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8)

4.买下星巴克

为筹措资金,他吃了200多次闭门羹,遇到无数难题,最终,他的“天天”咖啡馆在1986年4月8日开张了。

到1987年中,三家“天天”人气都超旺,每家店的销售额都达到了年均50万美元。

可以说,他梦想变成了现实。

同年,他生命中又一个不期而遇的机遇,出现了。就是星巴克的创始人决定卖掉星巴克(6家店)。

天天才运营不到一年,销售额远远比不上星巴克,之前为筹措天天需要的125万美元,已经让他黔驴技穷了,这一次,他需要400万美元才能买下星巴克。

这次为了星巴克,他被投资人半路截胡,被骂被威胁“如果你不接受我们给你的职位,你就永远也别想在这城里混事,你别想筹到一美元,你会成为一堆狗屎。”

但是,他没有放弃,1987年8月,终于凑够钱,买下了星巴克。

这次经历,也是后来星巴克企业文化中“给人以敬重和尊严”的另一个重要背景,当时被投资人在会议室粗暴的对待,他出门抱头痛哭,决心不管自己取得多少成就,都不可能用那种方式对待任何一个人。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9)

三、星巴克为什么这么成功?

1.品质保证

咖啡豆是星巴克的基本生命线。虽然星巴克曾面临过多次咖啡豆危机,但最后还是把品质放在了第一位,没有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

2.霍华德·舒尔茨梦想的推动

如果不是他想把星巴克咖啡推向全美,推向世界,可能今天就不会有星巴克。

3.企业文化打造价值观

前面也说了,因为父亲的经历,自己的经历,他骨子里认为,一家好的公司,不用牺牲员工的利益,同样能成功,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齐心协力打造更好的企业。

为此,星巴克开始盈利的第一年就开始实施各种给员工安全感的方案。比如,医疗保险,股权。

4.广招人才,大胆放权

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引进了管理体制,雇用了很多有工商管理技能的人才,并且愿意放权,给他们信任和支持。

5.星巴克体验

给顾客一种轻松浪漫的氛围,没有负担的、舒适安全的社交场所。

深度解析星巴克 平民小子是如何白手起家(10)

结语

现在看星巴克老板的自传,尤其是前半段,真心觉得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同时,也感慨,西雅图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出了很多大人物。比如,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等。

总之,一个普通的、平凡的美国人,没钱没傲人的学历没背景,却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梦想,铸造了美国式的传奇,或许这也是让我这样的平凡人感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