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不被认可的杰作,生不逢时的超音速巨兽,米亚-4战略轰炸机

近期多艘美国巡逻舰出现在鄂霍次克海域,由于这一海域长期以来都是俄军的堡垒海域,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于是,俄罗斯空天军迅速派出图-95战略轰炸机进行战备巡航,五角大楼随即呼吁俄方要保持冷静。尽管图-95轰炸机已经诞生了将近70年,但是从此次事件也能够看出,这位“老兵”依然是俄罗斯重要的远程打击平台和战略威慑力量。图-95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在服役的螺旋桨动力洲际轰炸机,同样也是目前服役战机中飞得最快的螺旋桨飞机。直到今天俄罗斯依旧对它委以重任,并对其不断升级延寿。现阶段依然有150架左右的各型号图-95在俄军中服役,堪称名副其实的长寿“马车”。图95不仅性能优异,还有着众多改型,可谓是一款传奇轰炸机。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回顾一下图-95轰炸机的传奇经历。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

图-95战略轰炸机

研制背景

图-95是苏联研制的一款螺旋桨式远程战略轰炸机,北约绰号为“熊”。图-95研制于冷战初期(上世纪五十年代),此时二战刚刚结束,苏联的军事实力虽然迅速增强,在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上也开始影响世界,但是美国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不仅国力雄厚,军事实力也独霸世界,再加上他们手中还握有核武器这张王牌,其实力一时无两。1947年美国以核武器为讹诈手段,威胁要对苏联进行全面核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远程战略轰炸机无疑是苏联的头号威胁。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2)

冷战初期美国的核武器是讹诈苏联的一张王牌

当时,美国已经发展出了B-36“和平缔造者”以及B-47“同温层喷气”这两种远程大型轰炸机,而此苏联人手中却只有仿制自B-29的图-4轰炸机。图-4在二战结束后就已经处于了落后地位,而且受地理环境所限,图-4也无法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这让苏联在远程轰炸机方面处于绝对劣势。伴随着苏联核武器的发展,军方对远程战略轰炸机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因此,快速发展出可以从苏联本土出发,携带核武器打击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机,就成了苏联扭转这种战略不利局面的可行方法。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3)

B-47“同温层喷气”轰炸机

苏联军方要求设计一款新型战略轰炸机,至少可以携带11吨武器弹药,具备不低于8000公里的航程。在五十年代,喷气式飞机不断发展,苏联航空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派以米亚西舍夫为代表,他们认为喷气式飞机才是新型轰炸机的不二之选。在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机对螺旋桨轰炸机拥有巨大的优势,这证明螺旋桨轰炸机已经过时。而另一派则以图波列夫为代表,他在设计新型喷气式中程轰炸机(图-16)时,对当时的喷气式发动机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图波列夫认为早期喷气式发动机动力小、油耗大,要想提高速度,必然会大量消耗燃油,从而导致飞机的航程受到影响。战略轰炸机采用喷气动力,将难以兼顾速度和航程。

图波列夫觉得按照苏联军方的要求,如果新型轰炸机采用喷气动力将难以满足打击美国的航程需要。使用螺旋桨动力,除了速度会有所不足外,其他条件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图波列夫认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螺旋桨动力比喷气动力更适合战略轰炸机。苏联军方最后分别对米亚西舍夫和图波列夫下达了设计要求,米亚西舍夫最后拿出的方案发展出了米亚-4轰炸机,而图波列夫的螺旋桨动力方案最终诞生了图-95。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4)

图波列夫对于早期喷气式轰炸机的认识很独到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5)

图-16轰炸机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6)

米亚-4战略轰炸机性能并不可靠

“熊”的诞生

图波列夫吸取图-4轰炸机、改型图80以及图85轰炸机的经验,提出了采用悬臂式中单翼的后掠机翼,圆柱体机身上安装4台NK-12涡桨发动机,驱动4叶对转螺旋桨。1951年图波列夫开始设计,1952年制造出了第一架原型机,并于1955年开始进行飞行测试。测试期间,原型机在5吨载荷条件下的最大航程达到了1.5万公里,最大速度也达到了993公里/小时,巡航高度达到了1.13万米。经苏联军方确认,其整体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苏联军方的技术指标要求。随后,在1956年方案95正式定型并进入部队服役,编号也改为图-95。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7)

图-4轰炸机

图-95在设计上非常有特点,该机的机身结构与B-29颇为相似,采用了全金属半硬壳式圆柱体机身,由机头向机尾截面直径逐渐减小。机翼前部为增压舱,后掠的机翼穿过机身,飞机重心在机翼根部后缘,水平尾翼略高于机身。机翼采用了全铝合金悬臂式中单翼设计。机翼内段后掠角为37度,外端后掠角35度,展弦比为8.4。较大的翼展显著提升了图-95轰炸机的升限,提高了飞行性能。同时为了适应严寒天气,机翼前缘还设有除冰系统。

起落架采用了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为两个并列的机轮,主起落架为两组小车式起落架,每组主起落架各有4个直径1.5米的机轮。机尾防撞减震器上还装有2个可收放式机轮,以保障起降安全。弹舱位于机身中部,后期型号的机腹和机翼发动机舱下可挂载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机尾、背部和腹部设有2门NR-23自卫机炮。机头玻璃罩内设有导航和投弹手舱,后面则是驾驶舱。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8)

图-95轰炸机三视图

图-95的最大特征就是其独特的4台对转螺旋桨,它们不仅为飞机提供了强劲动力,保证了飞机的速度,还兼顾了经济性和耗油量,这让飞机的航程有了极大的提升。实际上,图-95的诞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库兹涅佐夫设计局设计的NK-1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然而这款发动机技术却有着名副其实的德国血统。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出品了很多高级军事科技,包括后掠翼、喷气式战机和导弹技术等,这些技术带给了盟国极大的震撼。

二战末期,美苏都极力搜寻德国技术人员和相关技术,以便为己所用。苏联获得了容克公司设计的Jumo012型发动机,并将它连同一些技术人员一并带回了国。Jumo012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3000千牛,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对这种大推力涡桨发动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大推力涡桨发动机。此时,恰逢图波列夫正在为图-95的动力系统选择发动机,库兹涅佐夫依靠技术积累,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NK-1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可以提供13600马力的动力,其直径为1.15米,长6米,重为2.9吨,具有动力强、耗油量小的特点。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9)

NK-12发动机

如果NK-12发动机驱动常规螺旋桨的话,为了满足动力要求,螺旋桨的直径就会非常大,桨尖的速度也会很高,从而导致螺旋桨的推进效率降低,容易产生翼尖失速问题,难以满足轰炸机的设计要求。图波列夫和库兹涅佐夫创造性地使用NK-12驱动了两个AV-60型反转可逆桨距的螺旋桨。AV-60螺旋桨的直径仅为5.6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缩小螺旋桨的尺寸,还可以提高飞行效率和飞行性能。在低速飞行时,图-95主要依靠螺旋桨的推力前进。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螺旋桨的推力开始降低,发动机后方排气流所形成的推力则不断增加。因而在高速飞行时,排气流形成的推力成为图-95的主要动力来源,这极大地提高了飞行速度。除此以外,对转螺旋桨的两个螺旋桨在同一轴上,转速相同转向相反,可以有效抵消对方产生的扭矩力,保持稳定并增大推力。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0)

NK-12驱动两个AV-60型反转可逆桨距的螺旋桨作为图-95的动力

图-95的对转螺旋桨动力装置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巧妙、非常实用的设计。它不仅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螺旋桨发动机,还是燃油效率最高的螺旋桨发动机。它让图-95轰炸机具备了900公里/小时以上的飞行速度,还保证了图-95具备1.3万公里的航程。可以说它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动力系统。

不过,对转螺旋桨在高速飞行时桨尖速度可以达到接近音速的水平,这使得图-95的发动机噪音非常大,甚至西方潜艇在水下都可以听到图-95螺旋桨发出的巨大噪音。这也导致图-95的机内环境不佳,飞行员往往会留下听力损伤的后遗症。同时,巨大的螺旋桨也会成为雷达反射源,使得图-95很容易被防空雷达发现并识别。此外,由于NK-12设计比较复杂精密,其整体维护保养要求也很高。不过,单从技术上看图-95的动力系统还是非常成功的。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1)

图-95的对转螺旋桨噪音非常大,雷达特征明显

“熊”出没

图-95进入部队服役后,凭借出色的飞行性能、较远的航程、较高的载弹量以及优异的可靠性,很快便得到了苏联军方的青睐,并力压当时并不成熟的米亚-4,成为苏联进行核打击与战略威慑的不二之选。不过,当图-95首次在土希诺航展上露面时,西方却对它抱以消极态度。西方认为喷气式飞机才是高科技,螺旋桨飞机是落后的代名词。由于图-95只是一款螺旋桨飞机,所以西方对它并不感兴趣,反而对米亚-4极为重视。

现实却与西方的判断大相径庭,图-95才是性能更好的一个。直到由图-95改进而来的图-114客机出现,西方才察觉到不对劲。图-114的最大速度为877公里/小时,航程可达8048公里。图-95的性能肯定要优于图-114,这让西方真正开始重视图-95。随着图-95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多,它逐渐成为苏联与西方“猫鼠游戏”的重要主角,西方对图-95的了解也开始全面起来。随着冷战的进行,图-95的飞行员与西方飞行员见面次数也越来越多,彼此甚至熟络起来,有时西方飞行员会对苏联飞行员挥手或者展示花花公子杂志,而苏联飞行员有时则会来个急转吓一吓西方飞行员。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2)

图-114客机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3)

图-95与西方战机的“猫鼠游戏”

起初图-95在苏军内承担着投放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任务,随着冷战的进行以及导弹武器的发展,采取凌空投弹方式的图-95,生存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已经不太可能完成凌空投弹任务了。为此,苏联人开始对图-95进行导弹化改装,使其具备导弹打击能力。苏联对图-95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和改装,包括换装新型雷达系统、制导系统以及复合挂架等设备,让图-95可以使用苏联的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

图-95的机腹可以挂载Kh-20大型空地导弹、Kh-22超音速空地导弹等空地武器,而最新型的图-95MS还可以携带Kh-55、Kh-101等多种型号的空地巡航导弹。图-95MS还能够携带16枚Kh-55巡航导弹,打击2000公里外的目标。Kh-55这类巡航导弹不仅射程远、突防能力强,还具有威力大、精度高的特点。这使得图-95从原来凌空投弹的战略轰炸机,变身为具备现代远程防区外打击能力的远程空中打击平台。此外,图-95凭借大航程、大载荷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还发展出了多种型号的特种飞机,包括反潜巡逻机(图-142)、侦察机(图-95U)、电子侦察机(图-95RTs)等多种机型。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4)

图-95可以携带16枚Kh-55导弹,变身防区外打击平台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5)

图-142反潜巡逻机

总体评价

总体上看,图-95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轰炸机,其优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可靠性高、成本较低,其缺点则是容易被雷达发现、噪音大、发动机维护保养也比较复杂。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螺旋桨动力的图-95能够在一众喷气式轰炸机中脱颖而出,这也足以看出其设计功底和优异的性能。西方起初将螺旋桨的图-95视为异类,并认为其战力低下。可是,现实中的图-95却凭借独特的对转螺旋桨设计,几乎完美地保障了速度和航程之间的平衡,同时也保证了大载弹量的需求。从设计到首飞图-95仅耗时4年,这也反映出当时苏联航空水平的强大。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6)

图-95在速度和航程之间的做到了最优的效果

自图-95出现后,它与核武器的结合成了打破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苏联核力量的提升,苏联对美国战略打击能力和威慑力也越来越强,图-95也成为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底气来源。不过,伴随着苏联导弹技术的发展,赫鲁晓夫提出了导弹万能论,以图-95为代表的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也一度陷入停滞。

正所谓成也导弹,败也导弹,战略导弹的发展让图-95被束之高阁。而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崛起,却拯救了图-95。凭借大航程、大载弹量的特点,图-95反而具备了很大的优势。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远、威力大、精度高。轰炸机不再需要进行凌空投弹,只需远远地发射导弹即可,这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图-95作为战略轰炸机在使用上也更为灵活,随时可以改变目标,随时可以彰显战略威慑能力,其作战和威慑非常灵活。这些优势让图-95摇身一变成为了重要的空中打击和战略威慑平台,它既可以进行战略打击,又可以实行高强度的战略威慑,对于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图95轰炸机猛图(老骥伏枥的北极)(17)

图-95的平台优势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

正因如此,图-95轰炸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苏/俄战略轰炸机中的重要一员。它力压同时期的米亚-4,即便是在图22M和图160面前,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尽管图-95电子设备并不先进,红外特征和雷达特征也非常明显,但是凭借出色的飞行性能和实用的作战能力,图-95依旧是俄罗斯战略力量的中坚。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对图-95进行升级,改进其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使其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图-95作为一款老当益壮的传奇机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担负起保卫俄罗斯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