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在位五十九年,认为儿子孔甲性情乖戾、沉湎酒色、不似人君,于是禅位给弟弟扃,十年后不降去世;八年之后,扃去世;接替王位的是扃的儿子廑。廑在位八年而崩,遗诏孔甲接任王位,夏朝的王位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不降的儿子手中。那我们看看孔甲继位之后都做了什么?

性情乖戾,父心甚忧

孔甲应当是不降最小的儿子,当初不降也想过将王位传给孔甲。但是孔甲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性情乖戾。他喜怒无常、随性而为,做事不合乎情理。这么说吧,他的做事的风格和当时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某些方面是是相悖的。当时孔甲应该已经成年,也应在夏朝中央做官员,至于治国能力,乏善可陈。

不降心想,如果自己去世后,孔甲做了夏王,拥有了至高权力,岂不会任意而为?大臣、诸侯岂能不离心离德?这样的话夏朝的政权怎么延续?不降深为忧虑。于是,不降想将王位传于可以安邦治国的弟弟,以延续夏朝国祚,但又深恐死后孔甲作乱夺权。在深思熟虑之后,不降在生前将王位传于弟弟扃。

扃在位的第十年,不降在都城老丘去世。又过了八年之后,扃去世。

历史记载:

《竹书纪年》:(不降)五十九年,逊位于后扃。《竹书纪年》:帝扃元年戊戌,帝即位。《竹书纪年》:帝扃十年,帝不降陟。《竹书纪年》:帝扃十八年,陟。堂兄既死,继承君位

叔父扃去世了,王位由要被认定为太子的堂兄廑接任。廑继任的第一年,将都城迁到了西河(即今夏都西河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菜园镇南的西河村。)。孔甲也跟随着到了新都。但他的堂兄廑也只做了八年的王位就去世了,死前遗命孔甲接任王位。

扃、廑父子在位的二十六年中,虽然没有更大的作为,但也维持了夏朝的稳定发展和影响力,称得上是守成之君。

堂兄去世了,王位终于落到了孔甲的手中,也将从不降手中交出的权利收回了子孙手中。

帝廑八年,即帝孔甲元年,孔甲登基为夏王,仍以西河为都城。

国王嫌儿子太笨把他赶出去(登上王位的他都做了什么)(1)

孔甲

历史记载:

《竹书纪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史记·夏本纪》: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破斧之歌》,始作东音

根据史书记载,孔甲还颇具创作能力,创作有《盘盂铭》三十六篇及诗乐《破斧之歌》。由于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夏朝有文字传世,也没有史书记载这些作品的内容,我们无缘得见。或许孔甲也像后世的陈后主、李后主一般,在音乐、文学方面有着非凡的创造力。

而这首《破斧之歌》,也被后世称作“东音”。孔甲的堂兄廑在迁都西河之后,因思念故都老丘,也曾作“西音”。这里的“东、西”,是指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东音应是颇具东方特色;西音则颇具西方特色。

《破斧之歌》的原文我们虽无缘得见,但根据史书记载,他的创作缘由是这样的:话说孔甲在位的第五年,有一次到东阳萯山去打猎,突然之间天就刮起大风,天色晦暗不明。孔甲和随从迷失了方向,走进了一家老百姓的家里。恰巧这户人家有孕妇要生产孩子。有人说:“君主到来,这是好日子啊,这个孩子一定大吉大利。”也有人说:“就怕享受不了这个福分啊,这个孩子一定会遭受灾难。”孔甲,说:“让他做我的儿子,谁敢害他?”于是把这个孩子带回去认作义子抚养。到了孩子长大成人后,有一次风大帐幕掀动,屋椽裂开,斧子掉下来砍断了他的脚,于是只好让这个孩子做守门之官。孔甲叹息:“哎!发生这种灾难,难道是是命中注定的吗!”于是创作出《破斧之歌》。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孩子的命运不就是孔甲和夏王朝的命运吗?孩子被斩落一脚,意味着夏王朝将遭遇重创;只得做守门之官,意味着夏王朝将失其政,为华夏族守得一隅。这样看来《破斧之歌》已隐隐有亡国之音了。

历史记载:

《竹书纪年》: 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於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於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太平御览》引《汉书》:孔甲作《盘盂铭》,三十六篇。 ​《吕氏春秋·季夏纪第六·音初》: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胜也,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余子,谁敢殃之?”子长成人,幕动坼橑,斧斫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孔甲好龙

传说孔甲在位时期,获得了两条龙,一雌一雄。孔甲无法饲养,而一时之间也难以找寻自舜帝起便开始养龙的豢龙氏。当时陶唐氏部落已经衰微,陶唐氏的后人刘累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如何驯养龙。于是刘累以此来侍奉孔甲,称能够饲养龙。孔甲十分高兴,嘉奖刘累,赐他为御龙氏,并废豕韦氏,将豕韦氏的封地封给刘累。后来,其中的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地将龙剁成肉酱,进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后竟觉得十分美味,可能觉得不过瘾,于是派人再向刘累要龙肉吃。刘累十分害怕,于是迁移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居住。后来的范姓就是刘累的后代。

国王嫌儿子太笨把他赶出去(登上王位的他都做了什么)(2)

孔甲和龙

我们现在看来,孔甲所获的龙应该是在当时还未灭绝的恐龙遗种或者大型的鳄鱼。但既然当时有专门的贵族来饲养龙,说明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龙是神物,是天上的祥瑞,可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得龙者是真龙天子有道明君。而孔甲为自己口舌之欲而食龙肉,就是以自己的异端行为挑战天下人的共识。所以,在人们心中,他已然是一个无道昏君。

历史记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对曰:“………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史记·夏本纪》: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好鬼神,行淫乱,孔甲乱夏

根据史书记载,孔甲在位的九年间,开始信奉、祭祀鬼神;更是肆意行淫乱之事,沉湎于酒色歌舞,是一个十足的昏君。

如此一来,臣民离心离德,各诸侯国、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的统治,夏朝国势由孔甲开始走向衰落,并且逐渐走向崩溃灭亡。

帝孔甲九年,孔甲去世。其子皋继位。

历史记载:

《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史记·夏本纪》:孔甲崩,子帝皋立。《竹书纪年》:孔甲九年,陟。《竹书纪年》: 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卫彪傒: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司马贞《史记索隐》:降于孔甲,扰龙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