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清山风门至三清福地登山神道的一座山头崖壁上,高高地镌刻着“天宝石”三个字在其北下方的山坡石壁下,又刻有“云雷”二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朱允炆 唐明皇李隆基和明建文帝朱允炆的惊人历史巧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朱允炆 唐明皇李隆基和明建文帝朱允炆的惊人历史巧合

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朱允炆 唐明皇李隆基和明建文帝朱允炆的惊人历史巧合

在三清山风门至三清福地登山神道的一座山头崖壁上,高高地镌刻着“天宝石”三个字。在其北下方的山坡石壁下,又刻有“云雷”二字。

通过笔者考研,原来这题刻的设计者是要用这一对石刻指向性地索引出一段惊天巧合的历史故事,留给后世以警醒和教训。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42年-756年的年号。“云雷”则是唐玄宗珍爱的千里马,飞快的宝駃。李隆基为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玄宗在位开创“开元盛世”改年号为“天宝”后,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故李隆基又有天宝皇帝之称。天宝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假造奉密诏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反唐。当时唐代和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三日乙未(凌晨),李隆基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军士哗变,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乱刀砍死杨国忠,并迫使唐明皇缢死杨贵妃。贵妃死时,年38岁。李隆基仓皇逃难入四川成都。安禄山进入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洛阳,唐朝至此落败。兵荒马乱之中,太子李亨于七月十三日即位,遥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后又送“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尊号。李隆基晚年忧郁寡欢,上元三年(762)五月三日去世后,葬于泰陵,上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历史不会给人以重演的机会。但往往有着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巧合。明代建文帝朱允炆的亡国史,竟然与唐明皇有着许多惊人的雷同和巧合。

请看:一,“天宝当年”: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以“忧国之危”、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与“建文当年”,燕(藩)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以为国“靖难”、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造反如出一辙。

二,安禄山称大燕皇帝,朱棣称燕王,其号“燕”字相同。

三,更为奇巧的是唐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明皇”,与建文帝“明仁孝友”的大明皇帝极其相近。

四,李隆基兵败,于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三日仓皇出逃,离开京都长安流亡四川,与建文帝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仓皇出逃,离开京都南京流亡江南各省竟是巧合到同一个月份的同一天!

五,明皇生前有“上皇天帝”的尊号,建文帝塔龛前有“昊天玉皇上帝”的尊号。

六,还有天宝十五年(756),到景泰七年(1456)三清山三清宫重建,时间恰巧是整整700年!

如此众多的相似和巧合都落在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明建文帝朱允炆身上,可见天意难违,冥冥之中有定数。

尊重历史,正视事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无疑为我们以史为鉴,彰往察来,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个关乎兴亡成败的极好历史镜鉴。

三清嶕gt 重修写于2023.2.1.发表于202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