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时期,寰宇之内,洪水横流,平地水浸,民不聊生。大禹为民解困,率民治水。 他采取疏导方法,引水归河,然后倾入大海。

当时,淮河之中,有一头无角母龙,名唤蛟龙,是水兽之长 ,喜欢引发洪水,兴风作浪。

大禹治水挖龙门(大禹锁蛟龙立下锁龙井)(1)

它看见大禹通过治水,使陆地显露,海河安澜,危及龙宫,便率领九仔以及水蛇 、龟鳖之类,引潮呈凶,阻止禹王治水。

大禹利用母蛟喜欢引水上涌的特性,令臣民立于山 巅 ,等待蛟龙涌上来时,以滚木、滑石击之,蛟龙屡战屡退。

大禹先与之战于伊洛,又截于河朔,再追于陈蔡,最 后围困母蛟于颍河。大禹命人将颍渊堵住,使母蛟归海。于是蛟龙败阵,子孙四散。

大禹又命勇夫百名,跃入水中,以绳掷套,缚住母蛟 。遂在高阜处挖一深井,立上桩柱,把母蛟锁入井中,令其永世不得出来。只留下鱼鳖虾蟹之类,生存于江 河湖沼之中,与人类为友。

大禹治水挖龙门(大禹锁蛟龙立下锁龙井)(2)

今市区古钧台街之禹王锁蛟井,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缚锁 蛟龙的遗 迹。是禹县人民政府在1984年于原址稍东处重新修建的。

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阁,歇 山磨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 门窗。门额上刻着"禹王锁蛟井"五个大字 。

殿内正中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头,左手紧握铁链,一副威武气概。像前有深 井一口,以巨石掩盖。

大禹治水挖龙门(大禹锁蛟龙立下锁龙井)(3)

石上穿有铁锁链一条,以示井内缚有蛟龙。移开井盖,则见井内有水 ,水中有一石雕蛟龙,仰面朝天,似欲出之状。观者见之,无不缅怀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 福、治伏洪水的伟大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