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回忆卖菜郎(老韩讲了一个故事)(1)

早晨七点一过,院子里就只剩下瞿欢欢一个人了。

昨夜的白毛霜下得很大,瓦瓴上、花木上、石椅石桌上、水泥路面上,闪着白白的光。瞿欢欢看着留在路面的小车轮辙,丈夫和儿子的脚印,当然还有她送到院门边的脚印,甜甜地笑了。

丈夫充实在一家大型铁道机车制造工厂工作,既是高级工程师又是技术研发部的负责人,属高管人员,有着丰厚的年薪。儿子充知读初中一年级了,可以顺路坐他爸的小车去上学和回家。他们中午不回来吃饭,在各自的食堂饱腹。瞿欢欢每天的要事,是料理早餐和晚餐。她起得很早,早餐快上桌时,她才叫醒丈夫、儿子起床洗漱,六点半准时用餐。今日的早餐,是小米粥、梅花饼、拇指小馒头,还有一碟子白糖、一碟子榨菜,可以各取所需。

充实说:“这道梅花饼的梅花,取自院中的梅树?”

“当然。我搭梯子一朵一朵摘下来,洗净,捣成茸,掺入和好的面粉中。”瞿欢欢笑着说。

“这拇指馒头里,夹两颗煮熟的小红豆,构思巧妙。每天的早餐都不重复,晚餐的菜也花样时新。妈是天才!”

“让你们父子吃了还想吃,不会忘记我。”

每早,当丈夫、儿子走了,瞿欢欢赶忙去洗涮餐具,再顺带打扫一下卫生。然后呢,看看书、画几笔画,或者写点儿文字。中饭她随便吃点,饭后喝杯红茶,睡个短短的午觉。午觉醒来,侍弄花草,再消消停停准备晚餐。

瞿欢欢做全职太太十年了。22岁从株洲商学院包装设计系(她原想读烹饪系,没有女生名额)毕业,应聘到一所中专技校教书。26岁与充实结婚,然后就辞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同学们都各司其事各奔前程,有好几个是读了本科再读硕读博,比如女同学于琛琛。

读书时,大家都觉得她颜值平平,才华也平平,志向更短小,却喜欢颠锅掌勺,有些看不起她,“瞿”与“厨”谐音,便赠她外号“厨娘”。

瞿欢欢听了,浅浅一笑,说:“我喜欢这个名号!”

瞿欢欢的爸爸是一家大酒店厨房的掌勺大师傅,她妈妈在一个工厂的食堂当炊事员,从小她就喜欢操持厨事。上初中时,她在家就可以下厨了,炒出的菜品父母很赞赏,并常得到认真的指点。到上大学时,她在宿舍里置放一个大木箱,里面放着刀、勺、锅、砧板、碗、碟、各种调料,还有一小罐煤气和一个煤气灶,用时随手取出。她间常自己去买菜自己来做,同宿舍的于琛琛和其他同学,被邀请来共进晚餐。

于琛琛私下里劝她:“厨娘呀厨娘,女人不应该沉溺这个玩艺,将来去为丈夫、儿女服务?得干大事。包装设计是新兴行业,大有前途。”

“琛琛,你是才女,又是读书种子。我只问你这几道菜口感如何?”

“当然……好!”

这十年,瞿欢欢很少与同学见面,只是偶尔用手机或发微信问候几句,不参加任何群体活动,不去串门聊大天。同学来家做客,她交代请上午来,吃个中饭,便揖手而别。

瞿欢欢在这个上午料理完家事后,正好十点钟。突然院门“咚咚”敲得山响。有门铃不摁,直接敲门的,只有急性子于琛琛。

瞿欢欢赶忙去打开院门,果然是于琛琛。

“厨娘,不速之客来了!”

“于教授啊,不在大学讲坛上课,跑到寒舍来做什么?”

“来问道释疑!”

“我一个闲人,俗而平庸,哪敢开口?”

“女同学中,只有你是富贵闲人,不上班,丈夫还这么喜欢你,应该有绝招。”

“我一听,就知道你和丈夫闹矛盾了,跑到这里来消遣我。外面冷,客厅里开了空调,我们去喝茶、聊天,再招待你吃中餐。”

“好!”

他们在客厅前端的长条案前坐下来。

“喝龙井中的旗枪茶好吗?”

“何谓旗枪茶?”

“一叶一芽连在一起,叶是旗,芽是枪。一斤需五万多个芽叶。”

“哦?我尝尝。”

瞿欢欢沏好了茶,又拿出两个深黄色圆形的盒子,揭开盖,里面各放着糖果和夹心小酥饼,从盒子里面飘出淡淡的柚香。

于琛琛是搞包装设计的行家,捧起一个圆形盒看了又看,嗅了又嗅,说:“从哪里买的?这是用整个柚子皮做的,不加任何装饰,第一次见到。”

“我自个儿做的。”

“怎么制作?”

“简单呀。买来形状圆硕的柚子,在齐腰处用刀子切断,再把柚肉小心地掏出来,在里面嵌入大小适当的瓷碗,放在透风处吹干,然后取出碗,修理出盒身盒盖的接缝。用它盛糖果、点心,有纯净的柚香。乡下老人用它装旱烟,别有意味。”

“你的专业没丢啊。”

“见笑。当年同学都笑我平庸,然后结婚生子,过一种寻常生活。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厨艺,家传的手艺培养了我的味蕾,会做也会吃,还想写些关于食材、刀工、火候、配料、调味、烹制方面的文章。我要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丈夫善解人意,也有这个经济实力,让我闲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些年,我也来过几次。看过你的书房,古代的烹饪书不少,《食宪鸿秘》、《随息居饮食谱》、《随园食单》、《吴氏中馈录》……还有关于诗词欣赏、古琴演奏、衣服剪裁、栽花种草方面的书,你活得又雅致又舒闲。这一点,你比我强。我只是一个职业女性,而且想和男性见个高下,不想生孩子,也不想做家务,吃饭在食堂,满脑子是工作和学问,连丈夫这个大学教师匠,也露出不想和我过了的意思。”于琛琛叹了口长气。

墙上的挂钟当当当地敲了十二下。

瞿欢欢说:“我该下厨了,总不能饿着肚子聊天吧。你歇着,或者也到厨房去和我说说话。”

“我当然到厨房去。”

“我记得你喜欢吃虾仁菜,我就做湘菜中的软炸虾仁球、虾仁烩干丝、炒鲜虾腰、虾茸茄夹。五十分钟,菜可上桌。”

“我成独享小灶的人物了,荣幸之至!”

瞿欢欢系上围腰,说:“你看好表,我开始了!”

择菜、洗菜、切菜、配料。开启两个煤气口,一个煮饭,一个炒菜。锅勺搅动之声,此起彼伏;油烟与水汽升腾,如云山雾罩。

于琛琛看得眼花缭乱,佩服得不行;看得喉结上下蠕动,舌尖生香。

“听说,你先生早晚两餐,必在家里用。”

“对,除非他出差去了外地。单位有应酬,朋友有宴请,不管在什么有名的大饭店,他一概不去。”

“为什么?”

“他说:我老婆的饭菜做得精美,其味无可比拟。”

“要是他外面有相好的呢?”

“没有发现,我也不探问这种屁事。即便有,他习惯了我的好饭菜,舌尖上的味蕾会告诉他赶快回自家来!”

于琛琛眼里忽然有了泪水。

“五十分钟到了,菜齐了。琛琛,请上桌!”

“呵,我都口角流涎了。欢欢,以后……你教我炒几道菜好吗?”

“没问题。虽是小技,可自享也可他享。有个孩子更好,看着他吃得高兴,心里美滋滋的。”

“将来你出书,我自告奋勇作序,以作答谢。”

“好啊。中午,我们要好好喝几杯葡萄干红。”

“美酒佳肴,太好了!”(作者 聂鑫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