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西南大山深处红崖山的半山上,有一块巨大的浅红色绝壁,壁长100米,高达30多米,石壁上有20余个深红色的形似古文的符号,似篆非篆,若隶非隶,非镌非刻,横不成列,竖不成行,大者如斗,小者如升,似文非文,似画非画这些符号在石壁上成上下两行不规则排列,线条深浅不一,走势苍劲有力,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崖天书简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红崖天书简介(未解之谜红崖天书)

红崖天书简介

在贵州西南大山深处红崖山的半山上,有一块巨大的浅红色绝壁,壁长100米,高达30多米,石壁上有20余个深红色的形似古文的符号,似篆非篆,若隶非隶,非镌非刻,横不成列,竖不成行,大者如斗,小者如升,似文非文,似画非画。这些符号在石壁上成上下两行不规则排列,线条深浅不一,走势苍劲有力。

明代的黔籍一落第举人邵元善因躲避仇人追杀进入到这里,发现了这隐藏与深山之中的神秘符号,百思不解其意,离开后,他写了一首《过红崖天书致宋氏大》,诗中详细描述了他见到的神秘红崖天书的经过与疑问,从此,山岩上那些仿佛文字的古怪符号,引来了无数人的探寻,红崖天书带着其诡异、难测的面貌一次次成为多少人探究的目标。因为刻着“天书”的岩壁呈红色,所以又被称为“红崖天书”。

关岭县外宣中心主任张定文说,有关“红崖天书”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公元1500年前后,那时“红崖天书”被人们称为“红岩碑”,晒甲山被当地人称为红岩山。

据《贵州图经新志》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

据介绍,“红崖天书”的发现者并非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或探险者,而是一位古代诗人。明代的黔籍文人邵元善,游山玩水之余写了一首《红崖诗》,由此,“天书”被世人所知,史学家、考古学家蜂拥而至。

红崖天书似画如字。字画混体,笔势古朴,结构奇特,虽然排列无序,却也错落有致,仿佛上古书家谋章布局,红崖天书千古迷,无论是禹迹殷碑说,还是苗文诸葛说,都肯定了红崖天书的人文历史价值,将天书的内容当成了一段轶事,一曲古歌,一部史迹,一种传说。这些轶事,古歌,史迹,传说虽然都未赢得专家的首肯,却也不失为一家之说。

清光绪末年,日本学者德丸作藏、鸟居龙藏不远万里到黔考察,并将“红崖天书”摹本带回国内,在日本学术界引起轰动,“红崖天书”扬名海内外。

一个多年研究宝藏考古的专家罗伯特·考努克来说迷失个惊人的发现。在查阅大量中国历史和参照天书周边地理、地貌后考努克得出结论;红崖石壁上留下的并不是什么难解的天书,而是一副藏宝图。

红崖天书到底是什么?谁能为我们揭开这个千百年来的迷团?如果是它记载的不是历史的事件,也不是什么鬼神的咒符,那么,它又是什么呢?趣闻解密小编与大家一样期待早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