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讯 (张学鹏 李敏)年过七旬的陈所利老爷子,是中国铁路哈尔滨集团公司三棵树机务段退休职工,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他当过火车司机,修过火车,但跟其他人不同的是,这位老爷子的业余爱好是搞发明,直到退休后,老爷子仍然在教学之余不断钻研。近日,老陈又收到了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挂号信,里面装着他的第5个专利证书。

五项发明专利成就 7旬退休火车司机边讲学边搞发明(1)

陈所利展示自己的专利证书(图由本人提供)

工作中善发现 一把拖布开启发明之路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1950年出生的陈所利,除了是一名退休10年的火车司机,更是一名勇于改革创新的发明家。在三棵树机务段的老职工都熟悉他、佩服他,称他为“发明家”。

原来,在铁路工作的近40年里,他先后开了10年蒸汽机车,又修了10年火车,而对于能用白纸黑字证明的专利获取,要从一把拖布说起。

上世纪80年代,陈所利经常要乘坐普通旅客列车去交接班。这期间,他帮列车员打扫车厢,看到列车员徒手拧拖布,他便萌发了做一个机械拧干拖布的“家伙什”。经过反复设计、论证,1985年,陈所利的第一项专利——“拖布挤水器”获得专利证书。从此,陈所利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科技创新之路。

1987年的某日,当他看到建筑用的水泥袋子满天飞,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就开始思考如何取代塑料袋子。最终,他将目光锁定在用“红麻”做“骨架”,用秸秆做“肌肉”的植物纤维水泥包装袋。经过两年的研发,他设计的“新型水泥包装袋”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1993年,当他看到环卫工人进马葫芦进行清掏作业,不但有人身安全隐患,成桶吊上来的淤泥也污染了路面。他便设计出半机械化的作业车,取名“城市排水检查井清理工程车”。作业车自带“抓斗”,淤泥直接“上车”,环卫工人不用下井,在地面操纵就可以完成清掏作业。

五项发明专利成就 7旬退休火车司机边讲学边搞发明(2)

退休之后更忙了 教课发明两不误

对很多人来说,退休后,就休息了。但对老陈来说,退休后他更加忙碌了。老陈因为开火车、修火车业务精湛、远近闻名,还被哈尔滨铁道技术学院聘为讲师,主讲机车和运输等几门课程。

作为铁路人,陈所利的目光也始终在火车上。老陈的第4项专利“列车编组制动流放作业制动铁鞋”,历时近十年“出品”。

记者从三棵树机务段了解到,他设计的“列车制动铁鞋”,采用靠动滑轮与火车轮对之间的摩擦止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硬摩擦造成的轮对损作,经济价值巨大,引起了车辆系统专家的关注,他们称这款“鞋”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可以充分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的正确性。

5月23日,陈所利收到了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挂号信,挂号信里装着他的第5个专利证书。

据老陈介绍,这第五项专项,名为“铁路货车粘着制动闸瓦及铁路货车制动系统”。从萌生想法到今年获批,历时13年。主要针对现有铁路货车制动系统制动力不均匀,易造成列车轮对和钢轨轨面擦伤的问题。老陈通过改进车体上的制动闸瓦,最大限度减少了轮对和钢轨轨面硬擦伤,相当于给火车安装了“防抱死”,延长了轮对使用寿命,消除了安全隐患。

活到老学到老 70岁收到第五项专利证书

70岁,5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学历不高的老陈,要时时充电,查资料、访专家。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图书馆、哈市图书馆、省图书馆成了他的“书吧”。

一边学,一边搞发明,一边写论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20年,老陈撰写科技论文近十篇,散见于《机车车辆工艺》《铁道安全》《哈尔滨铁道科技》等省部级刊物上。

记者了解到,尽管专利多,但陈所利的专利受成本等原因影响,都未投放市场,但他公开的专利成果和论文却使很多城市轨道专业学科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受益匪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找到陈所利求教和探讨。

说起铁路发展、机车更迭,陈师傅说,我眼见着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的更替,又激动又兴奋,“我还不是党员,我还有个愿望,有生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说着,他拿出写在稿纸上被勾勾划划、修改了好多处的入党申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