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9 20:4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李华 郭戟铠 贺元凯

“海丝遗韵·长风招宝”——2018第二届蒲公英原创诗会的诗歌征集令已经发出,而今天,诗会的采风队也出动了。

除了镇海区作家协会的10多名会员,采风队伍里还有几张不一样的面孔。他们是来自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的留学生代表,目前正在浙江工商学院就读。

从“一带一路”来到“一带一路”的始发港,他们的到来,为这次采风活动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播放蒲公英诗歌(蒲公英原创诗会采风队出发)(1)

早上9点,大部队在招宝山景区集合完毕,小伙伴们就满心喜悦地出发了。

宁波是记载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而位于甬江出海口的招宝山,则是镇海关隘、甬江咽喉、海防要塞,素有“浙东门户”之称。古往今来,无数驶向“一带一路”的风帆,就是从这里出江如海,在这里作别陆地驶向汪洋大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招宝山虽然不比名山大川,但是却因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历史经历,积淀下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在招宝山半山亭,采风小组就被一幅对联吸引了,纷纷在亭前合影留念。“百舸争流通异域、一山招宝耀中州”,这副对联,可以说准确概括了招宝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的辉煌历史。

登上山顶,瞬间豁然开朗。正下方就是雄伟的招宝山大桥,不远处,就是镇海港,一幅江海相接、车来船往的忙碌场景尽收眼底。采风队成员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着壮美的景色。

来自“一带一路”的留学生们更被眼前的壮丽景色吸引。

“远处的是大海吗?”“码头上这些船是开往哪里的?”得知不远处就是太平洋,而码头上这些船只来自全球各地,他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播放蒲公英诗歌(蒲公英原创诗会采风队出发)(2)

从招宝山下来,采风队又走进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聆听历史,感受海防英雄文化。

明朝中叶以来,镇海先后经历了抗击倭寇和抗英、抗法、抗日四次闻名中外的反侵略战争。在中国近代海防抗击外敌的战斗中,镇海人取得了抗击法军入侵的完全胜利。在抗倭时期,名将戚继光镇守镇海,鏖战甬江南北,威扬史册;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林则徐与裕谦亲自督战,血战英军;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于招宝山、戚家山,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展出的一件件实物、一位位历史人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让采风队对这座英雄之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纪念馆里展出的各种航海船只模型,让来自异国的留学生们大为吃惊。“没想到中国这么早就造出了这么大型的船只,不愧是一个文明古国。”

一幅古代区域航海地图,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是手工绘制的吗?还是印刷的?”一位留学生好奇地提问。得知这是历史上手工绘制,并且他们熟悉的三江口等在其中,他们感叹不已。

播放蒲公英诗歌(蒲公英原创诗会采风队出发)(3)

采风的第三站,来到了江水拍案、船来船往的甬江边。这个古码头,曾是海商丝绸之路的起碇港,历史上无数海外客商,就是从这里下帆登岸,开启东方古国的经贸之旅。

利涉道头,曾是古宁波港的第一个码头,镇海自唐代起,就为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使节、商旅船舶进入宁波的必经之地。宋淳化三年,朝廷设杭州两浙路市舶司于镇海城内。招宝山的造船场,是当时全国十一处最大的官办船厂之一。

江边停泊的一艘“万斛神舟”,就是这座古码头历史再现。这艘神舟,其原型是北宋时期为遣使高丽而下旨明州船场建造的官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经常听到海上丝绸之路,没想到今天有机会来到始发地,特别高兴。”来自孟加拉国的木俊说,他知道今天的宁波港口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但是没想到在古代就已经这么发达,甚至在几百年前船只就可以航行到他的祖国。

播放蒲公英诗歌(蒲公英原创诗会采风队出发)(4)

采风行程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宁波帮博物馆。这里是宁波商帮辉煌发展历史的荟萃之地,更是对宁波出江向洋走向“一带一路”的生动记录。

“宁波帮”是中国的十大商帮之一,因为独特的海商气质,宁波帮从诞生之初,就秉持开放的理念。邵逸夫、包玉刚、董浩云、李达三、曹光彪、王宽诚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博物馆里聆听这些宁波帮人士的事迹,观看他们留下的物件,采风队一行对宁波商帮的开放气度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

“月亮菩萨仆仆拜,拜到明年游世界,世界大,柯只鹅,世界小,柯只鸟。”……在博物馆,一首首反映宁波帮历史的童谣,引起了大家的目光。

“这些童谣虽然谈不上文雅,但是生动再现了宁波人闯世界的勇气和心怀故土的风气,是对宁波商帮精神的精炼刻画。”采风队一位成员表示。

采风行程将行结束,作为采风队一员的项杰已经构思出了诗歌作品初稿,并发到了微信朋友圈请朋友们提意见。“海丝遗韵昔日吟、候涛迎客今朝行;广纳五洲四海客,长风劲吹浃江滨。”

播放蒲公英诗歌(蒲公英原创诗会采风队出发)(5)

(图片记者 郭戟铠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