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天气多云转晴。经过精心的准备和部署,河南工业大学“新希望”暑期实践团队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重阳镇重阳村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今天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主要活动是引导大家诵读红色经典,铭记时代使命。

受疫情不能大规模聚集的影响,今天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定于线上使用用腾讯会议进行。由于参与今天诵读活动的大多数还在上学,所以团队选定了《青春之歌》这部以学生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经典作品。

红色经典诵读文章不忘初心(诵读红色经典铭记时代使命)(1)

诵读红色经典活动于今天上午10点开始。从10点开始,陆陆续续有二十个人进入群聊和会议室,主持人群发了一份电子版《青春之歌》,不少活动参与者表示看过《青春之歌》这本书,但是对故事背景不甚了解。主持人就先花了四十分钟简单介绍一下了《青春之歌》的故事背景和梗概,介绍作者和主人公主要事迹,帮助大家建立起大致框架。介绍完后,主持人告诉大家暂时关掉腾讯会议,留出四个小时自己仔细研读经典,下午两点四十准时开始,进行讨论和感悟分享阶段。“四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一本书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读,读不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四个小时的阅读中看到什么,学到什么,作为当代青年,个人思想命运与国家的关系又是什么,希望大家好好体悟。”主持人如是说。

下午2点40,主持人进入会议。下午的会议一改上午沉闷的氛围,大家唧唧喳喳地讨论着自己的阅读进度和想法。主持人让大家安静下来,轮流发言。“很震撼”“看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力量”“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大家的想法很一致,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青年,个人和国家身上。“少年之所以可期,是因为热爱在沸腾。热爱各有不同,青年本该如此,每一代逐日移山的青年,都有自己奋不顾身的热爱,每一份炽烈的热爱,都值得被用心对待。找到自己的所热爱的事业并为之付诸行动,忠诚于党和国家,才会不负自己,不负韶华。”一个叫张仪博的同学说出这番话。其他同学纷纷叫好表示赞同。下午4点50,会议接近尾声,主持人作了总结并建议大家继续把《青春之歌》读完,鼓励大家在群里继续发表自己的感言。

红色经典诵读文章不忘初心(诵读红色经典铭记时代使命)(2)

红色经典《青春之歌》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重现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中国青年曾经豪情万丈、斗志冲天,但在衣食无虞、一切应有尽有的今天,许多人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彷徨与空虚。尤其是学生群体,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精神生活的贫乏和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是一对极大的矛盾。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并不能取代精神生活的安慰作用。作为一种革命话语,红色承载着历史叙述的重任,即以进步的历史观念理解过去、证明今天和明天。同时,作为一种文学话语,它又容纳并造就了几代人的生活想象、青春和成长希望。因此,“红色经典”有着其它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青春之歌》向我们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们为了民族命运、革命事业敢于抗争,抛头颅,洒热血。举办这次线上诵读经典活动的意义就是让青年能从红色经典中汲取营养,明确时代使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投身于热爱,为国家建设、为人民幸福做贡献。青春应该是灿烂的、明确的、肆意的、无畏的、多彩的,而不是无为的、单调的、虚度的。愿你我满怀热爱,奔赴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