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太带劲儿了!

但先不说戏,有没觉得,今年的日子,过得特别快。

00后刚分手, 90后泡了满杯的枸杞,80后都成了油腻的中年人,70后,人呢?

70后都在这部戏里,回到那个时间还过得很慢的老北京儿,在胡同里溜达,在城门楼晃悠,整出这么一部——《生逢灿烂的日子》。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

口碑咋了?砸了?是炸了!

刘佩琦老师开个场,演技已经被赞爆,又贡献出一群小戏骨,张嘉译、姜武、果靖霖领衔的70后熟男天团,还没登场,满溢的老北京味儿,已经看的观众欲罢不能!

老北京是什么?是胡同里的爆米花摊子,家里盛水的大水缸,搪瓷缸子大口喝水,溜达出门走四方,东出胡同是南小街,沿小街向北就到了朝内街,顺着大街向东是朝阳门,朝阳门的城门过去叫齐货门。老北京是冬天里的煤烟味儿,是门外的“磨剪子嘞戗菜刀”;飞翔盘旋的鸽子成串儿的糖葫芦;有京腔儿才算京范儿。老北京,是种味道。

《生逢灿烂的日子》,是这个味儿。它把老北京儿,找回来了。

这种没流量、没噱头、没狗血,实实在在认认真真讲述70后一代青春史的剧,真有人看?一开播就夺下收视第一,绝了。观众,还真好这一口。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

新时代的日子越过越快,生活将去向何方?没人知道答案。观众为什么愿意回到这老北京转转,这件事,值得说道说道。

这部剧,算是把70年代老北京全找回来了

这部剧,讲的啥?一个家,四兄弟。40年。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3)

就这,够拍一部剧?可这20世纪70年代北京胡同里出生的一家四兄弟从青年到不惑的40年人生里,可是装着最地道的京味儿、北京文化、北京人的精气神以及老北京生活。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4)

原名,《北京人在北京》,难怪,从台词、场景到人物个性,全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切口小,诚意可不小。

一开场,就重现了一幅老北京风情画,仿佛带着观众一个转身,就回到了70年代老北京的现场。

最经典的四合院儿,最原味的北京胡同。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5)

四合院里一口大水缸子,老北京人看了也得叫声绝。

灰砖墙头、街景也还原得十分到位,对照老北京的老照片儿,是不是那个样儿?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6)

老物件,那当然也少不了。那年代的的爆米花,吃起来比现在的香一万倍吧。

现在的00后,绝想不到当年小伙伴儿做作业的样子。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7)

这细节,这味道,地道。

除了场景,老北京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那还用说——老北京人呗。

蓝绿军装穿在身上干架都有劲儿,挨板砖儿照样吃嘛嘛香,精神!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8)

一群人打起群架来,热闹!

真要说人,还必须是家长里短的四合院儿的集体生活。

门当户对,就是从这儿来的。门对门,户对户,抬头不见低头见,列宁同志都不咳嗽了,东家咳嗽一声,西家立马听到。

这真要老死不相往来了怎么办?老范家买了电视胡同四邻都去看,唯独老郭和三个儿子家里坐着,都说不想看,不稀罕。

可真就不相往来了?可是刘佩琦演的老郭一句“你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在一起,挺有意思” ,可不就说出了将来老二老三和胡同女神车晓未来的交集?

可是这老北京,真的只有个老?

告诉你,80年代改革初期的浸染、90年代经济腾飞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历史洪流滚滚而过,全在这灿烂的日子里。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9)

有一幕让观众印象深刻——

老二自己出去干个体户,卖羊肉,刀工被顾客嫌弃了,天天回家苦练,把老妈的罗卜全给切了。一身骚味儿,不敢让妈知道,骗老妈说在肉联厂工作。

老郭头去菜市口一看,当场要砸摊子。为什么?怕丢人。

那个时代,个体户,在老百姓的眼睛里,还真是个见不得人的行当。可是老二的兄弟看不下去,把老二的手给老郭一看,全是伤口,一席话,说得让人心疼,“我又不偷又不抢,干点儿正事儿,国家不也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吗?我们卖个羊肉怎么了?”

下一个镜头一转,家里一锅涮羊肉,老大姜武回来问爸哪儿去了,“羊肉不好卖,给你弟弟联系卖服装去了。”

戏小不小?小,可小小的人物命运里,装的全是历史的齿轮。

生活永远不缺甜酸苦辣的佐料,日子在时代这锅里炖着,慢慢散发出生活的原味。

在四兄弟中,有人年轻入狱,有人半路离家,有人是病秧子,有人是好苗子。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0)

凑一起,就是一个时代的北京人的命,和运。

老北京,那也是北京人的老北京。

这戏这么拍,你服不服?我服了。

老北京人的精气神,还得靠张嘉译姜武这群70后熟男天团给演出来

看《生逢灿烂的日子》,会发现:角色苦乐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冷暖。

家长里短里,藏着北京人这个不变的命题。

对于这样的老北京,编剧果靖霖无比怀念。他说,写一代人的成长史,其实写的是一代人的“精气神儿”,“70后是有信仰、有拼劲儿的一代,且从未被时代改变,我希望通过这部戏告诉大家这代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和无畏精神。”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1)

可这群00后口中“中国目前最富有的一代”、“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到底是什么样?

这部剧,得把人字拍出来。

张嘉译原本不想演。嫌自己拍板砖儿岁数大。结果一看,还有个姜武,好,岁数大不怕了。再看一眼剧本,不行了,不演不行了。

这剧本,你不演,心里放不下。好演员,都一个毛病。

为什么张嘉译放不下?因为这本戏的角色,味儿正!什么味儿?北京味儿!

别急,你先猜猜,张嘉译在四兄弟里,演的哪个?猜中了,算我输。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2)

老大命运曲折,儿时勇敢的孩子王,为了帮老三报仇,错手捅死了邻居,成了杀人犯,最后出狱后几经挫折,最后远赴草原寻找心灵归属;

老二小时候一身是胆,改革开放后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功成名就;

老三背负着害大哥入狱的心结,大学毕业顺利分配,可他不久便辞去稳定安逸的工作,直接投身到股票市场,曾经一夜暴富,也曾一无所有。

而老四患有先天性哮喘,讲话结巴,苦练绕口令和相声,最终成为一名邮差。

张嘉译演的,是老二。一身是胆,混世魔王!张嘉译?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3)

就是他!

不靠谱?看完戏,你要是不服,我给你50块。佝偻着腰就不能干个体户干得风生水起?你也太小看张嘉译的演技了吧。

老大,姜武演的。角色的悲凉、纠结、厚重,从迷茫困惑、备受挫折——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4)

到豁然开朗,演得游刃有余?何止!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5)

编剧果靖霖亲自演最纠结的老三,当年他演的袁隆平,还记得吗?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6)

曲哲明演到小四,也不露怯。

女角方面,也不弱。我最爱的,是车晓饰演的二小姐。当年的胡同女神,如今的酒吧歌手。特立独行,只身前往广州闯荡。敢爱敢恨,认准了张嘉译,一口吻过去,抱住了就不撒手。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7)

看似是个坏女孩,其实活得沉重,又真实。

许多观众,还迷上了四兄弟的小演员。看着小演员边努力学习边喂糖,甜。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8)

青年时代,刘端端饰演的青年老三,由于少年时代哥哥因自己而失去自由愤恨自责,加上被混混逼得失爱又失措,那种隐忍克制下的爆发,仿佛又让人看到《绣春刀2》里那个腹黑崇祯皇帝的演技。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19)

好戏,都是人演出来的。

这一代人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从天真活泼踌躇满志,到各自挫折蜕变,演出的,是不同时代下的北京人的北京故事。

不看,可惜了。

时光一去永不回,这老北京怎么就这么让人回味啊!

但好剧,永远是超越时代的。

玩弹球、拍洋画、滚铁环、丢沙包的70后的人生,却能和如今混CBD、天天“吃鸡”的新一代观众形成共鸣。

凭什么?

首先,老北京,够浪漫。

浪漫?那么土的年代,浪漫个啥?

但你能不承认,那个时代人与人的那种温暖,生命和生命之间那一种温情脉脉的情谊,不是浪漫?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0)

老四躺在床上,老二老三逗他笑,老三念了段课文,老四表情平淡,老二立马来了段史上最烂的相声。说得兄弟几个笑成一团。

很难说,是这些生命陪伴着彼此,还是我们陪伴了我们。这种兄弟之间的缘分和情谊,是不是,一种浪漫?

其次,它温暖。

看过的人剧都说——不行了,想回那个的老北京待会儿了……

关键是,看完了,它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感动。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层出不穷的朋友圈刷屏、跟不玩的热点,那么那个时代无疑是一股清流——

那个时代的热点是什么?

是四合院谁家又买电器了,那就是朋友圈里的爆款。

故事里有一段儿,让许多观众泪目了。

老郭和儿子搬汽水,弄了点钱。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1)

回到四合院,老郭不无骄傲又故意装的轻描淡写地在街坊四邻前显摆四百八十元买的洗衣机。

母亲回来了,脸色一沉,带着儿子进屋,第一反应是心疼钱,第二反应,是知道儿子那么小年级搬了一万六千箱汽水才凑到钱,又一把搂住儿子。

好暖啊,是不是?

但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不是感动太少,而是感动太多、太吵。

所有的商家都在拼命制造感动,结果就像在一条嘈杂的大街上,为了盖过隔壁的声浪,每一家都想把自己家感动的喇叭开得更响。

结果呢,没人知道自己是被感动了,还是被感晕了。

那个时代,不会。

70年代老北京的好,当然不止于感动。

那个时代北京人的敢爱敢恨,敢作敢当,那些“灿烂狂放又残酷”的青春,难道不是令你豁然开朗?

你看编剧对70后的评价,是不是说出了你的心里话——

“70后的信仰、执着、拼劲儿,对亲人的呵护备至,对兄弟的情深义重,对爱人的执迷不悔,这样纯粹的情感流露在如今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显得弥足珍贵。”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2)

当你备受挫折,70后老北京让你相信,自己不是世间唯一感到疲惫的人。

那样的无畏无惧,能不让人回味?

这样的老北京,不该被这个时代给忘记

说实话,《生逢灿烂的日子》并没有一副热闹的品相。

70后的成长史,老北京胡同里普通人家四兄弟的故事,并不像,当下那些流量剧的样子。

确实,整部剧都有一种时代剧的慢热——

看这种剧,就像喝一壶老北京的大碗儿茶。那味儿,得慢慢渗出来。越喝,越有味道。

有个温暖的小细节,想和你一起回味一下:

老大为了保护老三误杀被抓走,刘佩奇老师在孩子被带走之前丢出那句:吃冰棍拉冰棍,上车走人!硬气,男人!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3)

孩子被带走后,那个眼神。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4)

面对邻居的安慰说:我怕什么啊?我还有三个儿子呢。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5)

真不在乎?没人的时候,拿瓢喝水,哗啦啦倒在头上。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6)

气头上一脚踹了老三,孩子一句:不疼。他自己倒是眼泪噗嗒噗嗒的掉下来,哭得那叫一个惨!

这么有细节有层次的表演,流量剧里,鲜肉小花们演的,见过吗?

并且,制作实在太用心。

剪辑的分寸感把握得刚刚好,节奏控制得那叫一个舒服。

最出彩的还是配乐,片尾的一段倒放,配上海子的诗,“时光一去永不回”的调子,你看了,能不心动?

最佩服的,剧集传递出的价值观,已经远远超越了故事本身——

“灿烂又残酷的成长史”,时代发展的起承转合。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世界越来越小,是为什么我就是赶不上好时候,是我们终于都消停了。

可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世界很大。因为无畏,无惧。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7)

其实一代与一代人,没什么不同,都有惶恐困惑,都有喜悦悲伤,也不管哪个年代,都一样有好人和坏人、勇者和怂人。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世界没什么新鲜事,可世界又每日都在变得不同。

老北京的生活方式,老北京人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也许并不天然被如今的新一代年轻人理解。

那一代人的人生、思想、情感、理想,总会随着时代,随着那一代人悄悄老去,逝去,就像张嘉译越来越弯的腰,无人可以阻挡。

张嘉译电影中的6大名场面(张嘉译最近的霸屏剧中)(28)

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故事中温柔地看它一眼,记住那代人的样子。

到最后,《生逢灿烂的日子》会让你发现,原来老北京人,还有那么厚重的故事。原来那个慢节奏、温暖的老北京,那群满口京腔京韵的老北京人曾经像这么活过,活得还老带劲儿了。

这个带劲儿的老北京,真不该没人惦记!

对不住您嘞,这剧我先追了。追不追,您自个儿掂量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