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诺亚财富 品牌市场中心 (微信公众号ID:NoahGroup)

PPP概念越来越火了,这将是政府与企业的一场完美婚姻,还只是一个美好憧憬?PPP模将给市场和投资人带来什么样的全新机会?

循环经济性指标有哪些(火热3P能托起L型经济的底吗)(1)

近期,市场中PPP概念风生水起,敏感的A股市场也立即有了回应,相关个股表现抢眼,风口隐现。

上海联交所表示,可作为PPP融资服务流转平台;

上交所表示,可为PPP项目提供多层次证券融资服务,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表示,债券融资与PPP特点高度契合,市场空间广阔;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表示,将支持PPP项目公司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

机构为啥纷纷力挺PPP?翻回去看政策:

据媒体消息,最近两个月,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849亿元。

由财政部等20个部门联合推动的PPP第三批示范区清单也将在9月初公布,新一轮扶持政策有望推出。早在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就提出,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这也被视为开启该模式的信号。

从大的政策背景来看,PPP是作为在“宽财政”政策背景下,拉动基建和民间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背景下,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又一表现。

传说中的3P到底是什么?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字面意思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这种模式英、美、澳、日等国家在过去都已有采用。

|举个例子,就是政府要修一座桥,但是手头有点紧张,引进某个企业资本来按比例共同投资,全程合作,共担责任和风险,建成后按比例共享投资回报。

PPP项目主要以公共服务类行业为主,目前集中在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片区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环保、水利等行业。

政府、市场为何都钟情PPP

经济步入“L型”新常态以来,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增速低于预期,然而民间投资下降,政府投资却在上升。目前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在稳增长中的效果也一直在打折扣,在此背景下,稳增长主要靠财政发力。然而目前财政收支的缺口在拉大,在目标赤字率约束下,下半年财政支出较难实现高增长,且政府性基金支出尚较乏力,在支持基建投资高增长上就会越来越困难。

除此之外,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诺亚财富金鸡湖论坛上也曾总结归纳:

采用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政府通过给予非政府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此外,据相关机构统计显示,PPP的利好开始在公司业绩中体现,目前A股市场中已有多家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也不乏实现迅速增长的企业,这些都为PPP的发展打开良好局面。

“完美婚姻”不免经历风雨

除了能缓解财政压力、提高效率、促进竞争市场发展、优势互补等优势之外,目前真正落地PPP模式还有一些难点需要克服。

PPP项目具有融资金额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目前,光是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上的PPP项目数量已经达到10000个,投资总额12万亿元,但真正成功的项目数量并不多,并且,2015年各地推出的PPP项目中,仅有约10%得到回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法律、政策环境。项目涉及多方合作,然而目前国内立法层次低,且立法不完整、不具体、连贯性差,这些都导致项目合作无法顺畅,企业积极性减弱。

第二:政府、企业存在目标差异。在项目全程合作中,政府优先考虑的是降低风险和公共利益,而企业的利益诉求点必然是盈利,利益点的错位也是今后合作中需要磨合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收益、风险分摊。由于项目周期长等原因,项目风险大,而政企合作中,企业容易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收益、风险分摊不公的情况出现。

PPP模式是国内外发展之大趋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路上的必然,从韩国和英国等经验来看,政策完善和融资模式成熟是助力PPP良性爆发的核心支撑,也是国内PPP模式走向成熟和完美的解决途径。

此外,从投资角度来看,PPP也是观测民间资本投资意愿是否出现改善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否能够得到上市公司、私募基金的广泛参与是最主要的关注点。已经公告的PPP项目投资额高达12万亿,诺亚财富认为,对A股市场、特别是交运、市政工程、基建、水利、园林环保等行业有较强的正面影响,建议持续关注。

想培养致富习惯,快来订阅十万富人选择的诺亚财富官微吧! (官微ID:Noah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