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1)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2)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3)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4)

人民网记者:

  近年来山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如何? “十四五”期间,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又有哪些总体谋划,尤其是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有哪些目标、措施?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5)

管言明答: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来,全省上下遵循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年多来,沿黄9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改善25%,国控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累计补水4.21亿立方米,整治修复滨海湿地面积4675.63公顷。

今年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完成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为“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谋划了2025年、2035年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提出了构建黄河“三段一线”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即在黄河上段形成以南四湖、东平湖水安全为特色的黄河流域优质水源地和蓄滞洪区,在中段建设以城市生态宜居为特色的省会城市群,在入海段创建以黄河入海口大河三角洲生态保育为特色的国家公园,在黄河沿线构建以河道、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为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此外,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提出了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泰山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东平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谋划了22类共计303个重点项目。明确了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河海统筹”治理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强化环保科技和产业支撑、防范流域环境风险、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等7大保障措施。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6)

中新社记者:

  近年来山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介绍一下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情况和下步打算。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7)

王清答:高度重视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工作,提出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今年5月,我厅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印发《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实施了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连续五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建设了黄河流域首个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谋划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监测调查,目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在今年10月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我省将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进行了展示。在部长级全体会议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宣布中国山东将作为示范省份参与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

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高水平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与重要鸟类栖息地、湿地联合申遗。建设特色植被保育区,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行动,建设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严格执行海洋休渔政策,建设海洋生物综合保育区。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黄河口海岸带生态系统防护工程,拆除废弃围海养殖堤坝,修复滩涂湿地和河口新生湿地,深入打造“河—海—陆—湿地”统筹的区域水资源循环格局。

二是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监测评估体系。深化开展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等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清单,开展长期监测。按照国家要求,做好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成效、物种资源经济价值等评估工作。

三是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开展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建立健全“空天地一体化”的问题发现机制。推动将危害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行为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信息和科技交流与成果共享,学习借鉴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先进经验,积极争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的资金和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好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

山东地区的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答记者问目前)(8)

中国环境报记者:

  山东省委提出了“要加强黄河三角洲、黄河干支流、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任务,请问针对这项工作,我们将如何落实?

王清答:按照省委工作部署,针对黄河干支流相关任务,我厅专门制定了《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稳定达标及总氮控制专项方案(2021—2023年)》。

在目标设定方面,明确了2023年和2025年的具体目标。到2023年,沿黄县(市、区)6037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黄河滩区内农村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滩区农田退水不直接通过退水渠排入黄河,其中东营市实现稻田退水“零排放”,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总氮浓度得到有效控制,锦水河和北大沙河总氮年均浓度力争低于5mg/L,浪溪河、龙柳河、玉带河、锦水河、南大沙河、北大沙河6条河流建成“一河口一湿地”。到2025年,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在重点任务方面,一是打好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实施黄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流域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和黄河滩区生态环境整治。二是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构建完善山东黄河生态廊道,分别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大汶河和小清河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东平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是完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纵向与横向、补偿与赔偿、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严格落实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