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超级卡司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超级卡司,作者:贾小晨】

由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等主演的80集电视剧《白鹿原》前晚刚刚播出一集便突然遭遇停播,具体原因包括出品方和演员在内的各相关方面均表示“非常意外”、“不清楚”。至于何时恢复播出,两大卫视也谨慎回复“等通知”、“时间待定”。

从2000年拿到原著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权,到2010年通过审批,再到2012年立项,之后历经三年剧本改编、筹备、建组,2016年拍摄完成,到今年播出,电视剧《白鹿原》历经漫漫17载,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却仍遭无情“剪刀手”,至今没有“取经”成功。

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究竟缘何频频“惨遭毒手”?观众不买账、改编难度大的经典文学作品又有什么魔力让出品方迎难而上,屡禁屡拍?

白鹿原背后的黑暗(白鹿原遭遇停播)(1)

2. 读图时代观众和市场的需求

读图时代就是指在科学技术逐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字的阅读容易使人疲倦,人们需要借助于图像的不断刺激,吸引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

如再加上配乐、解说,理解难度会大大降低,观众的接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这正好满足了观众快餐式文化消费的心理需要。城市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使观众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读一本文学作品,这为经典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提供了现实基础。

3. 影视产业化、商业化的需要

随着影视产业化的发展,影视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很多人投资影视业,把其当成赚钱的渠道,在这种影视商业化的浪潮之下,很多由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

4.经典文学改编面临的版权问题较少

因经典文学一般距今年代较为久远,很多已成为作家的遗作,著作权保护期已过,所有人都可以不经作者或版权原持有人许可,不支付报酬来免费使用作品。这就为影视作品的前期省下了一笔可观的版权费,并避免了很多版权纠纷问题。

5.经典文学故事本身有强大的吸引力

经典文学作品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使人百读不厌,其中的养料汲之不尽。如此丰满的故事内容、性格各异的人物使编剧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有料可挖,也使得观众在观看时产生共鸣、兴趣浓厚。

当下经典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一些问题

1.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与观众存在距离感

经典文学一般都是精英文化的代表,语言本就晦涩高深,且距今年代较为久远,更多反应的是那个年代里的社会状态与人文风俗,而如今影视作品的主要收视群集中在80、90后,他们对经典文学以及旧的时代背景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这就导致改编后的影视剧与观众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这类作品可以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但难以在大众视觉消费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观众不感兴趣,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自然坐上了“冷板凳”。

小编支招:

在对经典文学进行改编时,编剧要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关注当下观众的生活困境和精神状态,使观众看这部剧时产生深深的共鸣来弥合自身与观众的距离感。

张恨水的代表作《金粉世家》在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时,就把原著那个年代的世俗婚姻故事改编成了浪漫爱情故事,原著中女主人公冷清秋哀怨压抑,但在电视剧中却被赋予了现代性和反抗性,婚前她帮人抄写补贴家用,婚后虽然被家庭不容却仍尝试自立,当燕西要与白秀珠远赴异国他乡时,她毅然与之决裂,带着孩子奔向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南方。改编后的电视剧在当时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同时也捧红了陈坤、董洁、刘亦菲等当下炙手可热的明星。

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中的传统文化是在中西两种视野下获得表现的,但这种双重视野很难被当下的电视剧观众所接受,所以在《京华烟云》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原著那种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被按照大众消费文化的思路进行了简化,赋予其一定程度的现代色彩,小说原著中“道家的女儿”姚木兰在电视剧中化身为牺牲、顺从、受伤、甚至自虐的“孝女怨妇”。“变身后”的《京华烟云》观众的接受程度更高,赵薇也凭借该剧从之前的“小燕子”顺利转型成功。

2.戏说恶搞之风盛行,经典文学改编走向低俗

在浮躁的文化市场下,受市场的驱使,编剧对经典文学改编的态度过于轻浮,甚至大搞戏说、颠覆、重构、恶搞等,失去原著精神内涵的认知,使得经典文学作品在心灵、精神上已经枯萎,只剩下一具骷髅。

例如浙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竟然和白骨精产生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故事,并在花果山和白骨精的前世结拜过姐弟。成功塑造过孙悟空这一形象的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在采访中表示很心痛,“这是什么?这是胡编乱造,中国名著不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在新《水浒传》中著名的淫妇阎婆惜也被塑造成了敢爱敢恨、勇于追求爱情的痴女子,为了能嫁给宋江她不求名分,主动向宋江表白,上演了一出女追男的现代爱情戏。原著中“怒杀阎婆惜”在电视剧中也被改成了两人争夺下的误伤,阎婆惜被宋江捅伤后临死前说的那句:“不要管我,你快走”,更让观众直呼不能忍。

根据同名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电视剧,把侦察英雄杨子荣变成了一个左右逢源等的情场老手,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初恋情人槐花,又给槐花安排了一个托杨子荣照顾的土匪丈夫“老北风”,槐花竟然还有一个儿子被座山雕收养。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做派都无法找到人们心目中那个智勇双全、正义凛然的杨子荣的影子。对此,杨子荣养子将电视剧制作机构告上了法庭。这种改编是糟蹋名著,是化“神奇”为“腐朽”。

小编支招:

对经典文学进行改编,一定要把握好“改”与“不改”之间的矛盾,我们鼓励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原著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绝不能失了原著的精神内核,更不能盲目追求市场效应,为博眼球博收视而大行恶搞戏说之风。

3.观众的期待值过高,无法正确对待原著与改编剧的出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观众在阅读原著时都会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在自己脑海中构思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角色形象。这就导致经典作品改编在公布角色人选时,已定演员和观众和心中角色形象存在出入,从而导致观众的不满。

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在一开始公布演员阵容时观众就出现了一些微词,有些观众认为原著中九儿只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而演员周迅已经40来岁,没法展现出他们心中九儿的活泼与灵动,并且认为周迅的嗓音过于男性化,在未使用配音的情况下会让人出戏。

但从电视剧播出后的效果来看,周迅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初恋时的懵懂与天真,遭遇变故后的独立与坚强,还是永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儿,周迅都拿捏的特别好,可以说她演活了九儿。

白鹿原背后的黑暗(白鹿原遭遇停播)(2)

小编支招:

经典文学与影视作品终究是两个艺术门类,文学给了读者无数的遐想空间,让观众可以任意构思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但一旦改编成影视作品,角色就会由固定演员饰演,这时就需要导演和观众的双方配合了,导演要在深究角色后选出最适合的演员而不是一味的迷恋小鲜肉小花带来的市场效应,而作为观众,小编也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莫要在影视作品播出之前就对演员盖棺定论,到底是毁人设还是演活人设,一切要等看到演员真实表演后再做评论。

4. 创作枯竭,浮躁模仿

经典文学的改编模式化突出表现在编剧创作枯竭、盛行浮躁模仿的风气上。仅金庸的一部《神雕侠侣》,就有刘德华版、任贤齐版、古天乐版、黄晓明版等。这种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跟风现象,使我们在同一时间同一频道看了不同面孔下的杨过和小龙女。同样,2002年改编自石钟山同名小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横扫荧屏,冲着02年的高收视率,又出了一部石钟山小说改编的《军歌嘹亮》,但因素材雷同,观众并不买账。

动图

白鹿原背后的黑暗(白鹿原遭遇停播)(3)

小编支招: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曾说过:“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来比喻女人的就是蠢材了。”作为编剧不应看到别人的成就就照搬照抄,盲目模仿,而应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样,优秀的经典文学并不仅限于四大名著亦或是武侠小说,编剧们应该尝试更多尚未被改编过的作品,在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让年轻一代更多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

5.审查标准高,改编难度大

有些经典文学所设定的历史背景、人物、剧情,较为敏感,且多反映社会黑暗面,其中不乏暴力色情的描写,这就导致改编难度难以掌握,审查时不易过审。之前《走向共和》就因错误的民意解读、敏感的时代背景、存在争议的人物塑造等原因而被禁播。2013年就已杀青的《大秦帝国3》也因为来来回回的审查,以及卫视的档期配合,拖到了2017年才正式播出。

白鹿原背后的黑暗(白鹿原遭遇停播)(4)

小编支招:

编剧在进行剧本改编时可以去粗取精,化悲观主义为正能量,使其与当下主流价值观相契合。

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经播出就形成了广泛热议和收视奇迹。原著中的主人公是弟弟孙少平,但电视剧版却将描述的重点放在了哥哥孙少安身上,并突出了基层干部田福军。电视剧突出的这两个人物形象契合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极大地增强了电视剧的正能量。

孙少安,作为典型的农民子弟,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放弃青梅竹马的恋人是他一生最大的妥协,也是他对现实进行深刻认识和反思后作出跨越的第一步。孙少平身上这种不屈的精神也是当代社会中亟需的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使得《平凡的世界》广受观众的认可和欣赏。

对于田福军这个人物,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突出了他作为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形象,无疑契合了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国家需要这样一个一心一意为群众的好党员、高干部。当然在此之上,我们也期待国家可以放宽影视剧的审查政策,争取有更多《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好作品与观众见面。

白鹿原背后的黑暗(白鹿原遭遇停播)(5)

如今,网络小说改编热度只增不减,剧本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甄嬛传》、《琅琊榜》、《芈月传》等,但小编希望能有更多的经典文学被改编,来使年轻一代通过影视作品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典文学,感受我国的优秀文化。

忠实原著绝不是改编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原著的改编,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但在改编时编剧们也要把握好什么应该改,什么不该改,切记保留住原著中的人物特色和精神内涵,同时契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总之,经典作品改编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眼光和思想。

戏说影视风云,网罗娱乐新鲜,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超级卡司微信号(supc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