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者: 曹会娟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外语学院举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研讨会)(1)

5月11日下午,外语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研讨会在外语南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崔进军、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万新芳、院长高继海、副院长李香玲,教务办以及各专业系室主任参加,此次会议由外语学院副院长李香玲主持。

会议伊始,学院副院长李香玲对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随后,各专业老师提出了本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法语系主任许明认为,经过反复论证调研,目前法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完善,符合培养目标和要求,针对法语专业目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已陆续找到了解决办法;俄语系主任王志坚认为,俄语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增加适当实践课内容,重新分配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日语系主任郑宪信提出,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国实习、出国交流、出国答辩的机会,希望学校教务处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德语系教师顾尚可认为,目前德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合理,可基本保持不变;翻译系副主任侯健老师提出,翻译专业的教学特色不够突出、明显,应尽可能与英语专业的教学形成区分,他认为在校本科生的语言功底有待提高,这和学生实践机会少有很大关系;英语第三教研室副主任张玉红表示,应该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发了在场老师对自主学习和强制学习的热烈讨论。

在听取各专业教师意见的同时,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崔进军和李香玲针对各位老师的意见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崔进军表示,最应加强的是专业实习。他认为,现在中原地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不仅要有证书,更要有能力。李香玲认为,应充分认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多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创造机会和有利条件,她要求各专业在会后做出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案,并确保实施。同时,她强调学院在联系实习单位时要注重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她还认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日俄专业的部分课程目前安排不尽合理,并现场提出了解决办法,表示会尽快解决。

培养方案的优化完善,不仅有助于增强学院的教学实力,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了优化培养方案,学院计划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要求各专业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并形成意见,此次会议为第二阶段,即召集各教研室主任对第一阶段的研讨进行总结和汇报。虽然时间有限,但通过两个小时的探讨,学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利于制定出更适合学生、更贴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在之后的第三阶段,学院将在此次研讨的基础上邀请校外专家继续对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