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愚人节。

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被判死刑。

谁能想到,如此人神共愤的杀人事件,到了杀人犯嘴里居然成了愚人节玩笑。

他说:“我只是和黄洋(被害室友)开个玩笑。”

让人更意想不到的是,一审判决下来后,复旦大学一共有177名师生联合上书为林森浩求情。

这些人认为,林森浩毒害黄洋的行径虽然是罪大恶极,但并不是不可补救。

因为林森浩不是恶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1)

不是恶意投毒,那是为什么?177名师生又为什么肯出面为他求情?

林森浩的结局是什么?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2)

想要了解整个案件,还得从两人年少时期说起。

林森浩和室友黄洋的家境竟是惊人相似:

父亲都老实本分,母亲患病,没有劳动能力。

两位高材生都是孝顺又上进的孩子,每次得了奖学金都会寄给家里,从不让家人操心学费和生活费。

不同的是,黄洋虽然家庭普通,但他是独生子,性格张扬,开朗自信。

他的母亲患有肝内胆管结石,每次看到母亲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样子,黄洋心里就无比难受。

为了救治母亲,他选择学医。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3)

而林森浩家中共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二。

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靠捡废品、干苦力活为生。

后来,母亲患了心脏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担子就都落在了父亲身上。

兄妹五人的生活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作为兄妹中学习最好的孩子,林森浩深知父母供养不易,暗自下决心将来定要让父母好好安享晚年。

家里贫困,再加上身上的担子又重,这让林森浩养成了敏感自卑的性格。

但他自尊心强,凡事都藏在心里,从不示弱,习惯默默消化。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4)

皇天不负有心人,林森浩先是高分考入了中山大学,后又被成功保送进入复旦大学读研,攻读医学专业。

在复旦读研期间,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论文,并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013年,学校推荐他攻读医学博士,但为了能尽快工作挣钱,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还没有毕业,他就拿到了广州一家三甲医院超声科的offer。

如果没有意外,不久后,林森浩会成为一名超声科医生,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而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角黄洋,也依然风华正茂,在复旦大学安安稳稳地攻读医学博士。

可惜,没有如果。

2011年夏,两位主角相遇了。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5)

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20号楼421寝室。

这里原先住着四个学生,有两位同学搬到了中山医院寝室,只剩下林森浩和室友葛俊琦。

一个月后,学校对寝室做出调整,黄洋和另一位同学先后搬了进来。

一个敏感自卑,凡事只会默默往肚子咽,另一个外向张扬,说话没有分寸,两人一遇上,就产生了矛盾。

那年,林森浩获得了2万元的国家奖学金。

室友知道后,纷纷表示祝贺。

黄洋笑着说:“林森浩,要不你就请大家吃个饭吧?”

黄洋本以为林森浩会爽快答应,毕竟同学们之间相互请吃饭是常有的事情,但他万万没想到,林森浩会当场拒绝。

林森浩家里有弟弟妹妹,对这笔钱早有规划,他说没有多余的闲钱请大家吃饭。

从那以后,一见到林森浩,黄洋就笑着打趣:“嗨,屌丝!”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6)

性格外向的黄洋欢嘚瑟,常常嫌弃林森浩抠门,经常爱开他的玩笑,动不动喜欢调侃一番。

别人称赞林森浩勤奋刻苦,黄洋会说:

“他家里穷,不努力一家都喝西北风”。

当同学夸奖林森浩乐于助人,黄洋又会接一句:

“他小地方出来的,只能这样,没什么讨好人的手段”。

后来,两人互删了QQ好友,只在现实偶尔聊天。

一次黄洋和隔壁寝室赵明聊天时,问对方毕业旅行要不要去东南亚旅游,他觉得那边的风景不错。

赵明一口就答应了,然后黄洋转头问林森浩:“你肯定不去吧?”

林森浩不久后就要去三甲医院工作,的确没有旅游的打算,但黄洋嘲弄的语气,让他感到就像是被针扎了一下。

他说:当然,我肯定不去。

就在投毒前三个月,黄洋发短信给他,照例让他分摊水费。

林森浩觉得自己喝水不多,每天去图书馆、实验室或者实习医院的科室里也能喝水,干脆就退出了,称自己以后买瓶装水喝。

愚人节来临之际,林森浩在对面寝室和同学打游戏。

黄洋进来了,说起愚人节整人的打算。

他边说边笑,还猛拍了其中一名同学的肩膀。

林森浩看到这里,突然想到自己曾被黄洋伤害的往事。

他心里冒出了一个罪恶的念头:

既然你黄洋要整人,那我就来先整一下你好了。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7)

第二天,林森浩从实验室里偷走了一瓶二甲基亚硝胺,并带回宿舍。

早在2011年,他就把稀释过的二甲基亚硝胺用在70只大白鼠身上做过实验,发现二甲基亚硝胺会造成大鼠的急性肝损伤。

其中10只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58只病了约1个月后居然逐渐恢复,又活蹦乱跳了;还有2只,由于计算错误,导致注射浓度过高,当场死亡。

趁宿舍无人之际,他把二甲基亚注射到了饮水机内。

按照林森浩的说法,这是他给黄洋准备的愚人节玩笑。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8)

4月1日上午八点,黄洋跟往常一样接水喝。

喝了一口他就察觉到这水的味道不太对,全喷了出来。

当天下午,黄洋呕吐了好几次,发烧到将近40℃。

他以为是喝变质的水引发了肠胃炎,为同寝室其他舍友考虑,把饮水机洗了两次换了水,然后去医院挂水。

可是输完液他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他请林森浩帮忙做B超,检查一下。

检查单出来后,林森浩佯装镇定地告诉黄洋:“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肝脏也没问题。”

说完吓了一大跳,自己怎么就脱口而出“肝脏”这两个字了呢。

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句话的深意。

直到2号下午,医生再检查时才发现他的肝功能有损伤,血小板的含量也下降到了不正常的水平,要求他马上住院。

但这一切来得太快了。

住院第二天,黄洋病情急剧恶化,被转进了重症监护室。

住进去后,黄洋也没有丝毫好转迹象。

全身浮肿、意识模糊,鼻子出血,等到16号去世时,已辨认不出原来的模样。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9)

期间,林森浩每次来医院看望黄洋的时候,都是默默站在一旁,也不说话。

其实他的内心早就慌得不行了。

为了掩饰自己,他坐在电脑前疯狂地玩游戏,趁宿舍没人的时候,他会在网上查询肝脏受损伤之类的信息。

很快,警方就注意到了林森浩。

这是室友葛俊琦提供的线索。

因为葛俊琦记得,林森浩之前的实验当中使用过某种对肝脏伤害很大的试剂。

经过对现场的勘查和走访,警方确定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便对他实施传唤。

对于自己的犯罪事实,林森浩供认不讳。

只是在被问及投毒原因时,他很平静地说道:

“我就是想给他开个愚人节玩笑而已。”

言外之意,我没想过杀害黄洋,黄洋的死只是一个意外。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10)

可不管是不是意外,黄洋已经去世了,林森浩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此案,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听到这样的判决,林森浩的父亲悲痛不已,坚持上诉。

让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审结束后,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名签署了一份请愿书。

他们告诉法官,林森浩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投毒只是一时的冲动。

他们希望法官能够给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这样将来还可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林森浩还给黄洋父母写了一封道歉信,希望他们能够原谅他。

但黄洋的父母对此的态度是绝不原谅。

杀人偿命,自古以来天经地义。

退一万步,即便林森浩是真的抱着玩笑心态给室友水里投毒,那也是极为可怕的一件事。

正如刑法学教授刘宪权所说:

“在没动机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人,只能说明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极高;

将杀人视为玩笑或者游戏,只能说明行为人随意杀人、漠视生命的主观态度。”

因此二审判决时,法院驳回了被告的上诉请求,坚决维持一审判决。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9岁。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11)

写到这里,心情十分沉重。

一个矛盾,两条人命,这是两个家庭的悲剧。

如果当时林森浩能够放下心结,当面和黄洋说清楚,是不是可以避免一场悲剧?

又或者在黄洋喝下饮水机中的水后,及时将他送进医院,是不是也能挽回点什么?

但可惜,直到黄洋住进重症监护室,林森浩都没有把下毒的事情说出来。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12)

而最让黄洋父亲无法平息的是: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林森浩还在道歉信里为自己的罪行狡辩,坚称是愚人节玩笑。

想到儿子遭受的痛苦,他怎么可能说出原谅?

而那些联名请求法官宽恕林森浩的人,还有当年在网上网暴黄洋父亲做得太绝的网友,又是抱着何种心态呢?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去世前留下来的遗嘱,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诚然,黄洋说话没有分寸,但他真的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没有人能够替代痛失独子的老人说原谅。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13)

但我还是想借此案例对那些自诩有口无心的朋友们说一句话:

如果你说不出什么有爱的话语,可以选择什么都不要说,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温暖的表达方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性格也许很难扭转,但沉默是一种可以做出的选择。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复旦学霸投毒杀室友)(14)

在知道自己将被判处死刑的那一刻,林森浩后悔了。

黄洋是无辜的,而自己的人生也将因此断送。

他挣扎着,想从死刑的绝望深渊中爬出来。

有些错误可以补救,但有些错误一旦犯下,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他是复旦高材生,曾用二甲基亚硝胺做过无数次实验,真的没有想过后果吗?

也许想过。那为什么还是这么做呢?

原来,他的内心深处藏着一段很微妙的记忆。

“我以前听说有个地方,有人拿毒药搞同学的事情,后来也没有查获。

我还抱了侥幸心理,认为这是个病程,黄洋不会死,就做了。”

那个地方是哪里?

原来是清华,那位铊中毒的同学名字叫朱令。

警方认定这是一起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仍逍遥法外。

那朱令现在怎么样了?

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丧失一切运动功能,必须由年迈的父母照料生活起居。

一代才女学霸,如今50岁,智商却永远停留在了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