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可夫这个词是个贬义词,意思是说一个女人生活放荡,不检点,见一个爱一个,谁都可以成为他的丈夫,是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成语。但是其实人尽可夫原本的意思不是这样的。他原本的意思是说,丈夫的人选有很多个,但是父亲就只有一个,宁愿抛弃了丈夫也要选择父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呢?今天我就来讲一下人尽可夫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相信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就会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了。

二十四史中最经典的四句话(34人尽可夫)(1)

在我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十分卑微,她们被迫按照"三从四德"来生活,一生都没有自己主宰的权力。当时的女子,未出嫁时要听从父亲的话,成婚后要听从丈夫的话。所以当父亲和夫君同时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救谁就成为了历史难题。春秋时期,有一个女子叫做雍姬,她的父亲祭仲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郑国大臣。雍姬后来嫁给了丈夫雍纠,而雍纠是郑厉公非常赏识的一个人,但是对于雍姬的父亲祭仲,可能是功劳太高,权倾朝野了,所以让郑厉公非常的忌惮,总是抱着猜忌的态度。

二十四史中最经典的四句话(34人尽可夫)(2)

郑厉公就想把雍姬的父亲杀了,因为这个祭仲是支持自己哥哥的,只是因为被人所迫才支持自己。于是郑厉公就找到了雍姬的丈夫雍纠商量,答应把他老丈人除掉后,把老丈人的位置给他。雍纠同意之后开始着手安排,可就在这期间,他的夫人也就是祭仲的女儿无意中听到了雍纠与其他暗杀参与者的谈话,一边是老爹,一边是老公,一时之间没了主意,所以又去求助母亲。

二十四史中最经典的四句话(34人尽可夫)(3)

雍姬左右为难,只得回到娘家问母亲她该怎么办,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重要?母亲直白地跟女儿雍姬说:"人尽可夫,父亲只有一个,这两者这么可以相提并论呢?"于是雍姬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后来,父亲祭仲得到消息之后,先下手为强,提前在半路埋伏了杀手,截杀了雍纠,随即,祭仲联合王宫大臣,将郑厉公赶下台,又重新拥立太子忽为君王,即郑昭公。

所以,人尽可夫这个词就诞生在这个典故里。不过到了现在,这个词也多用于贬义,是指女子个人生活混乱。现在的这个意思只是被断章取义的单摘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