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即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的简写,是指公共部门(单位)通过与私有部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PPP 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进化的概念范畴,关于PPP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PPP 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ppp模式的含义及优缺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ppp模式的含义及优缺点(我国PPP模式的法定类型)

ppp模式的含义及优缺点

PPP 即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的简写,是指公共部门(单位)通过与私有部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PPP 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进化的概念范畴,关于PPP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PPP 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

2014 年3 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201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给出的PPP 的定义,即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国办发[2015]42 号文中给出了PPP 最新定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PPP 不是一个具体、确定的投融资模式,世界银行对PPP 的分类主要包括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当听到一个项目采用PPP 模式时,没人明了该项目的具体架构安排。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我国PPP 新政热潮下,为更好地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和深度合作,本文基于我国现行法规政策之规定,对一些重要PPP 投融资模式进行类型梳理,以期对社会各界理解和适用PPP 模式给予实操方法上的启发。在我国,关于PPP 模式的法规与政策分类,重要的文件规定有:

(一)《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 号, 2015 年5 月19 日)

适用范围:“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具体PPP 投融资类型包括:

特许经营;

转让—运营—移交(TOT);

改建—运营—移交(ROT);

建设—运营—移交(BOT);

建设—拥有—运营(BOO);

其他PPP 投融资类型。

(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六部委第25 号令,2015 年4 月25 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新建或改扩建、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期限届满移交政府;(即BOT、ROT)。

在一定期限内,政府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新建或改扩建、拥有并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期限届满移交政府;(即BOO、ROO)。

特许经营者投资新建或改扩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移交政府后,由政府授予其在一定期限内运营;(即BTO)。

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

(发改投资【2014】2724 号,2014 年12 月2 日)(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

项目适用范围:PPP 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操作模式选择:

1. 经营性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00T)等模式推进。

2. 准经营性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模式推进。

3. 非经营性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

4. 积极开展创新,灵活运用多种PPP 模式,切实提高项目运作效率。

(四)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 号,2014 年11 月29 日)(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操作流程图)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规范政府、社会资本和其他参与方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等活动。本指南有效期3 年。

PPP 项目运作方式主要包括:

1. 委托运营(O&M),指政府将存量公共资产的运营维护职责委托给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不负责用户服务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方式。

2. 管理合同(MC),指政府将存量公共资产的运营、维护及用户服务职责授权给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的项目运作方式,通常作为转让—运营—移交的过渡方式。

3. 建设—运营—移交(BOT)

4. 建设—拥有—运营(BOO)

5. 转让—运营—移交(TOT)

6. 改建—运营—移交(ROT)

7. 其他PPP 投融资类型。

综上可知,我国PPP 新政文件中对PPP 投融资模式的一些类型做出了列举,主要包括合同承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同时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创新,结合项目实际,灵活创设具体的PPP 项目投融资模式。

2015 年4 月2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决定用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该法规被认为是PPP 推进的基本法。根据财政部2014 年11 月29 日《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经【2014】113 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合作模式操作流程,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准备(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审核),项目采购(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谈判与合同签署),项目执行(项目公司设立、融资管理、绩效检测与支付、中期评估),项目移交(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绩效评价)等多个环节。PPP 模式合作的程序是资源控制权的转移,社会资本建设项目,政府定义项目运营特征社会资本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公共服务,项目所有权最终归于政府。总体而言,PPP合同可以分为: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委托经营合同或租赁合同,建设—运营—移交(BOT)及类似安排,特许经营权,合资企业等基本类型。PPP 模式的结构形式非常灵活广泛,几乎包含了介于完全由政府直接供给与完全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产品之间的所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PPP 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是我国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吸纳民间资本、推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颁布和推行与PPP 相关之法规和政策,2016年必将迎来我国ppp经济模式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