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

一、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

“车”(繁体:車),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字形就是古代車的简笔画图形。《古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少昊时加牛,禹时奚仲为车正,加马。”相传黄帝发明了車这种交通工具,由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車”字也起源较早,而且字形较多。但其甲骨文基本都是車的象形,所以很容易辨识,并开始出现了简化字形,只画了一根车轴上的两个车轮,而且为便于书写,轮子由圆形变成了方形。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3)

金文字形延续甲骨文,刻画車的形象更加逼真,图画性、书写性更强,并出现了后来广泛使用的“車”的简化字形。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4)

小篆字形,延续金文,并逐步简化,确定为“車”的字形。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

隶书继承小篆,字形统一为“車”。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6)

楷书字形继承小篆和隶书,规整统一。现代汉语简化后“車”写作“车”。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7)

二、含义

车,本义为名词,为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战斗工具;后引申为有轮子、靠牛马牵引的运输、交通工具等。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人力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最的交通管理人员。商代战车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车辆制造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能够造相当精美的两轮车了。

西周的车辆有了重大改革,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驾二马称为“骈”,驾三马是“骖”,驾四马是“驷”。《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驷,君子所届”。西周至春秋时期,乘车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8)

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箱小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驾牛、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对车辆制造的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游,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从1974年开始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已出土武士俑800多个,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青铜兵器、车马器共计9000余件。如按兵马排列形式复原,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个,驷马战车100多辆,战马1000多匹。兵马俑庞大的阵容,形象地展现出秦军的兵种编列和武器车辆等情况,反映了我国2000多年前马车制造的精湛技艺。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9)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0)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文2000(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