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辽宁丹东一位未满14岁的女孩花300元在自己的两个胳膊上刺了很多的花纹。

女孩的母亲知道后相当崩溃,除了报警之外,只能带着她去医院治疗,期望能够尽早祛除掉这些印记。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胆子太大,做事情也太冲动。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1)

曾经年少叛逆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也会对文身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大家顶多去选择一些样式独特的纹身贴,贴在皮肤上,临时臭美几天。谁也不至于打算真去刺破皮肤,更别说密密麻麻地把自己纹成货真价实的“花臂”。

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其实,生活中有文身的男男女女,不占少数。

最开始,对文身的了解,是从书上看来的:古代的上官婉儿为了遮盖自己额头上的疤痕,刺了红色的梅花花瓣,结果衍变成唐朝出名的“红梅妆”。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2)

后来,倒也见过学着香港的古惑仔,刻意地穿着三角背心,露出在大臂上刺着“左青龙、右白虎”的几个小混混;还见过年长一些的人,在手臂或者虎口处刺上一个“忍”字、“爱”字;或者是年轻的人,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刺花朵、图案、动物、字母等等……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3)

图片来自网络

不少有文身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如果问问他们,给皮肤刺上东西的时候是种什么感觉,答案多半会是:感觉痛,但是那种痛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答案,真是让人既迷惑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痛,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又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一个人想着要在自己的皮肤上留下些印记,以作永久保留?#纹身#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4)

图片来自网络

多年以后,我发现,要是想讨论文身,还是得从人类的演化进程说起。而说到这个进程,就很有必要先来讨论一下“炸毛”这个词。

炸毛

你见到过小猫咪发脾气,拱着脊背,毛发竖直的样子吗?或者是两只正在打架的大公鸡,脖子上一圈鸡毛支棱着立起来的样子吗?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5)

我们通常会把这个样子形象地称之为——炸毛。

其实,人类也会这样,只不过没有动物们表现的那么明显。

日常生活中,寒冷、轻轻吹拂、抚摸甚至汽车急刹车时的摩擦声、餐刀刮在瓷盘上尖锐的声音,都能让我们的皮肤泛起一层鸡皮疙瘩,然后让平时安静地斜躺在皮肤上的汗毛也随之站起来,皮肤科医生称这种现象为——毛发竖立。

这种现象,是人类感到危险后的应激反应,完全不受自己下意识的控制。当然,由于进化,人类并没有再像动物那样,全身覆盖着浓密的皮毛,所以,人类的炸毛和动物们的炸毛相比而言,就显得有些逊色。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6)

人类的炸毛,单纯就是在提醒自己,现在不够安全。

并且,有时候因为鸡皮疙瘩使得皮肤的表面积增大,散热加快,排汗量增多,还会让自己瞬间体验到蒸发散热所带来的一阵阵凉意,这种凉意似乎更能渲染出当时那种不安全的氛围感。

而动物们的炸毛儿,却很实用,可以让它们看上去更加高大、健壮,从而可能起到威慑、吓跑敌人的神奇作用。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7)

于是,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应该对动物的炸毛,以及它们皮毛上那些艳丽的色彩和醒目的条纹并不抵触,甚至还相当羡慕。

久而久之,我们聪明的祖先在意识到动物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能够帮助它们震慑敌人、保护自己的同时,出于本能潜在的不安全感考虑,也开始萌生出人为地去模仿某些凶猛类动物的外在习性,为自身添加保护色的需求。

无法忘的痛(让人不能忘怀的痛)(8)

那么后来,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去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呢?

敬请期待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