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

“行走上海2019——微更新激活桥下空间”的总体任务书发布之后,再次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与询问,尤其是今年选点的分布、功能、复杂性都与去年有较大差异。公众号将通过三篇微信,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对桥下空间的三个试点做逐一介绍。

试点一:虹口区轨道交通3号线

虹口足球场站桥下空间

背景概况

虹口足球场于1999年落成,是中国第一座专业足球场,也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甲A联赛)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主场。这里是虹口人民,乃至上海人民的骄傲。

据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前20年北京国安从未在虹口足球场取得过胜利。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2)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3)

赛时之余,虹口足球场成功举办过众多演艺活动,如玛丽亚·凯莉、后街男孩、林肯公园、张学友、齐秦、王菲等国内外著名歌手均有在这里演出或开演唱会。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4)

虹口足球场东与鲁迅公园毗邻,西与轻轨3号线东站相连,掩映在绿树丛中,与周围幽雅的人文环境融于一体。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5)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6)

附近的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更是虹口区的城市名片。这里有蜜意绵绵的甜爱路,有烟火气息的山阴路,有岁月沉淀的多伦路,有曾与南京路、淮海路并称“三大商业街”的四川北路,还有热闹非凡的现代商业综合体虹口龙之梦。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7)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8)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9)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0)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1)

选择虹口足球场站作为试点之一,不仅是对轨道交通高架桥的线性空间做深入的探讨,更是对这片区域日常生活、赛时应急与地区历史人文的一种呼应。

区位概况

轨道交通3号线属于轨道交通高架桥下空间,由老沪杭铁路内环线和淞沪铁路改建而来,2000年底3号线一期开始运营,3、4号线共线运营之后,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内为数不多以高架形式为主的地铁线路。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2)

虹口足球场站区位图

基地紧邻虹口足球场,站点与东侧的虹口足球场平台、西侧的虹口龙之梦均已通过天桥、步道连接,出站后能快速地进入周边几座重要的建筑物。同时也承担着与8号线的换乘。周边既有写字楼、商场、创意产业园,也存在着大量建设年代不同的住宅区,是虹口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圈。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3)

周边主要公共交通线路

在虹口足球场举办赛事、演唱会时,站点及邻近的公共广场要面临短时间内大人流的集散,也因此呈现出与平时不同的使用状态。依托足球场本身的优势,站点周围聚集着诸多经营健身、餐饮、休闲、娱乐的设施与商家。

基地范围

整体研究范围沿东江湾路和西江湾路从南向北展开,南起花园路,北至虹口游泳池,总长度约300米。重点设计范围为轻轨站南北出入口的楼梯、广场区段,全部为高架轨道下空间,宽度约25米。与站点衔接的各广场、步行空间等均纳入场地的整体考虑。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4)

虹口足球场站研究与设计范围

轻轨站下空间净高约7.5米,高架线路结构下空间净高约5米。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5)

站点与轨道结构典型剖面

基地现状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6)

视角1: 轻轨站南出口有室外楼梯直接通向地面,但并不是主要使用的出入口,没有标识。在到达地面后需穿过一条机动车道、停车带、一条非机动车道才能到达龙之梦前广场。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7)

视角2: 轻轨站下方主要为绿化带、市政设施,部分区域由栅栏隔离管理,无法进入或穿越。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8)

视角3: 与南出口类似,北出口同样采用室外楼梯,但位置较为隐蔽,没有标识,使用人数更少。楼梯西侧与住宅楼距离很近。地面划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19)

视角4: 北出口以南是为站点内的美食城服务的自动扶梯、楼梯出入口。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20)

视角5: 在美食城出入口下方,设有运营多条公交线路的站点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因为位于桥下,公交站点环境阴暗,空间逼仄,使用感受欠佳。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21)

视角6: 轨交站下划有人行横道线,可以从同煌路穿越到虹口足球场。

申花发展潜力(桥下空间试点一)(22)

视角7: 轨交站西侧的人行道目前主要用作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有大量共享单车、外卖助动车停放。

设计原则

本次试点方案征集需把握以下设计原则:

一、经济实用:

征集方案要求操作性强、功能适宜,并对建设经费进行合理控制。如果要对道路红线进行调整,必须提供理由和合理策略;在不影响高架结构构件的情况下,可通过拆除、改建或加建既有构筑物的方式,适当增加必要的公益性便民服务设施,其他建筑不建议新建。

二、安全便捷:

桥下空间设计需特别注意安全合理,关注场所活动的安全性、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桥体结构的稳固性等方面;加强交通组织便捷顺畅,对慢行方式更为友好,引导系统清晰明了。

三、环境友好:

征集方案中鼓励运用绿化、景观、照明、标识、铺装、城市家具等轻质化的手段点亮“灰色空间”,带来更好的人居环境。

四、凸显特色:

征集方案期望通过公共艺术设计、视觉设计等方式,加强与地区文化、居民生活相呼应。

设计内容

本次试点包含两个范围的设计任务:

一、整体研究范围任务

轨道交通3号线虹口足球站南起花园路、北至虹口游泳池段,总长度约300米。

结合试点周边业态、人群、空间特色等,对该范围内的高架下空间的远期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为建设部门拓展思路、有序推进高架下空间的持续更新利用,将高架下空间作为弥合不同地块功能、服务不同使用人群的有效手段。其中对人流的疏导、与周边空间的衔接是关注重点。

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全线功能布局、空间使用方式、与周边环境衔接关系、绿化布局、交通流线组织、配套服务设施布局等。

二、重点设计范围任务

虹口足球场站南侧出入口及邻近的桥下空间,长度约100米,宽度约25米;虹口足球场站北侧出入口及邻近的桥下空间,长度约50米,宽度约20米。

重点设计方案需与整体研究思路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范围内现有高架下空间及场地、现有的设备用房、景观绿化等条件,提出创新性与操作性并重的改造方案,旨在指导近期建设实施。

1. 交通组织设计:合理组织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流线,对公交站台的设置位置给予充分考虑;优化站点周边非机动车的停放方式。

2. 视觉引导设计:在充分理解站点周边人流动线与使用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视觉系统的引导,使使用者能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并且能适应赛事、演唱会等特殊情况。

3. 绿化景观设计:体现生态环境友好的绿化种植设计,体现空间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如铺地、灯光照明、街道家具或其他公共环境艺术。

4. 基础设施服务设计:为周边人群便民服务等配套设施。需考虑不同时段、不同人群使用需求的差异与同质,尽可能使桥下空间得以合理利用。

成果提交要求

一、图纸要求:

2-3张横版A1图纸(尺寸594mm×841mm,电子文件jpg或pdf格式,精度300dpi),研究范围和重点设计范围至少各占一张。

版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分析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效果图等,辅以文字说明。可自选体现重点设计范围内的重要节点做放大平面,比例为1:50;其他设计图纸比例不限,要求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设计意图为原则,由设计师和艺术家自行确定。

其他文字、汇报、演示等文件可作为附件提供。

二、文字说明要求:

说明宜图文并茂,包含项目建设造价预算,采用中文,度量单位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单位。

*方案提交成果需同时包含任务一“整体研究”与任务二“重点设计”,否则视为无效。

*方案评审将根据提交作品情况,确定具体方式。

报名及整体工作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6月30日 17:00

报名方式:编辑信息“姓名 职业 单位 电话 邮箱 所选试点”发送至邮箱:walking_sh@sdpcus.com

*设计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试点报名均可。

*报名后主办方将于1-2个工作日内回复邮件确认报名成功,并在7月5日之前通过邮件向报名者发放设计资料包,通知设计说明会及现场踏勘安排,敬请关注。

*设计资料包内容包括所选试点的设计任务书、基地地形图CAD的EPS文件、地形图保密协议。若您需要CAD文件,请在保密协议签名后扫描成清晰可辨认的照片,将扫描照片发送至联系邮箱,主办方可提供CAD 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