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每年中秋之际,正是菱角盛产之时。在广州,家家户户都爱拿这菱角来炮制佳肴。把鲜美的白肉一挖而空,剩下的菱角外壳还可以留下来当玩具把玩。这就是中秋之菱角回忆。

文/广州日报记者曾繁莹、黎慧莹(除署名外)图/广州日报记者王维宣(除署名外)

中秋时节菱角最粉

菱角是广州泮塘五秀之一。天一热,菱角就开始生长,最早6月能见到它的身影,大造之日当属每年新历八月,一直能吃到农历十月。今年菱角的产量与品质不输去年。这是泮溪酒家总顾问黎天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的。尽管菱角现在也能反季节种植,然而广府人崇尚不时不食,自然生长的菱角在此时最美味。

黎天焯说,菱角是一年生浮叶草本植物,外表坚硬,皮脆肉香,喜爱在低洼湿润地生长,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有种植。菱角有不同品种,如红菱、南湖菱、耳菱,而广东大多种植红菱。不同的品种其外貌也有所不同,红菱有一对酷似水牛两个下弯的角,外表紫红色或者黑褐色,味香甜,相比其他地方,在广东生长的菱角体积更大,这和广东的水土有着莫大的关系。

黎天焯忆起当年的广州泮塘,池塘遍布,当地农民多有种植菱角。由于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种出来的菱角质量好,产量也很大。每逢菱角收获季节,会看见池塘里熙熙攘攘的农民,一边划着船艇,一边采摘泥塘里的菱角,一只只“牛角”堆满了小船。后来由于城市改造,人工湖的出现令泮塘的农田逐渐减少,从前的西郊变成了今日的城市西片。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菱角也就不再长于泮塘。如今,在南沙、大坦沙和罗冲围等地还有产菱角。

菱角可风干不可烘干

广州人大多喜爱含粉量高、口感绵滑的菱角,什么样的菱角会比较“靓”、比较粉呢?黎天焯说,在挑选菱角的时候,大家可选颜色比较深,表面有光泽,捏起来比较硬的菱角;菱角长得够老,里面的肉才够粉,较嫩的菱角水分多。刚长出来的菱角通常口感比较爽,越往后面长,淀粉质含量越多,口感转而偏粉。现在的菱角有茶勺的勺面那般大。

处理菱角有讲究。师傅说,菱角到店以后要放在风扇前吹干,自然风干2~3天,切不可烘干,否则肉会收缩,导致空壳。吹干可以保持菱角中有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多人在吃菱角的时候吃得很费劲,其实打开菱角也无需使用“蛮力”,只要在菱角的两侧各开一刀,用手直接掰开,菱角就可以完整地拿出来了。菱角一般是当天开壳使用,如果提早太多,菱角的白肉容易变黑,被氧化。开壳后的菱角肉有一层淀粉包裹着,因此不可冲水。使用前将这层皮剥去直接使用即可。

菱角入菜口味丰富

创新菜肴

餐桌上,菱角经常会和火腩搭配出现,菱角为痩物,应与较为肥腻的食材搭配。除了菱角焖火腩,还有菱角焖鸡、菱角烧骨粥、椒盐菱角等做法,可谓五花八门。

地道美食孔雀宴北京(一席菱角宴粉甜萦舌尖)(1)

红菱乳鸽

广州知名园林酒家泮溪酒家做菱角菜肴有一手,拿那道传统菜肴红菱乳鸽来说,保留了传统的南乳味。行政总厨陈师傅选用八两重的乳鸽,挑选肉质富有弹性的新鲜乳鸽,要求乳鸽皮完整而表皮没有花点;剖开以后没有瘀血。乳鸽先拆骨切片,煎一煎;下锅前先放入南乳,然后加入烚好的菱角,煲1分钟至七成熟;接着放乳鸽慢火煲几十秒直至收汁;最后将做好的菜铺好在新鲜的荷叶上。

地道美食孔雀宴北京(一席菱角宴粉甜萦舌尖)(2)

琥珀菱角

琥珀菱角、蓝莓菱角和避风塘菱角属于创意菜。琥珀菱角口感偏甜而脆,陈师傅用小火将白砂糖熬制成糖浆,后用糖浆包裹菱角,再用80℃的油温炸菱角,最后起锅撒上白芝麻,切不可高温,否则糖会糊且不脆。这道菜不能放久,需尽快食用。蓝莓菱角做法很简单,陈师傅将菱角烚熟后过冷水,令其有一定的爽度,再调好蓝莓汁即可。避风塘菱角用避风塘的做法,底料用金银蒜、阳江豆豉和湖南干辣椒做成。菱角要加上“脆浆”后用油炸,再与底料一起炒香。

家常做法

在酒楼食肆,菱角的做法不断推陈出新,而在家中,最简单而又出色的做法则是“焖”。佛山马哥孛罗酒店中餐总厨郭元增认为,菱角与冰烧肉和家禽类一起焖最搭。

地道美食孔雀宴北京(一席菱角宴粉甜萦舌尖)(3)

菱角焖冰烧肉

菱角在家常菜中最常见的是搭配五花肉一起红烧。佛山马哥孛罗酒店中餐总厨郭元增师傅把这个菜式稍作改良,用冰烧肉代替普通的五花肉。先用锡纸将腌好的五层五花腩包裹,露出猪皮部分,放入烤炉中爆烤,这样制作出来的烧肉肥肉部分晶莹剔透,而肉质水分充盈,称为冰烧肉。

将菱角放入蒸炉,放盐蒸熟。再将冰烧肉与菱角一起,加入蚝油焖5分钟,收汁即可上碟。

菱角焖农场水鸭

民间有处暑吃鸭的习俗,因为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正好适合夏秋之间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的季节变化。郭元增师傅推荐的这款菱角焖农场水鸭,还未见其形就先闻其声,因为放在一个石锅中烹调,菜未上桌就听到吱吱的响声,然后一股香味袭来,让人垂涎欲滴。

水鸭肉味浓厚,与菱角自带的清新淡香相得益彰,经过焖煮后菱角从爽脆变成有点糯香松软,更加入味。最赞的是,大厨特意加入了凤眼果同焖,这种广东人多称为“频婆”的果实,满满都是中秋的味道。(记者高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