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枝繁叶茂 异彩纷呈

承载着巨野文化渊源的基因和底蕴

无时无刻不以其独具魅力的形象和技艺

向世界展现鲁西南人民

固有的个性和审美习惯

今天带大家领略一下“山东落子”的魅力~

何为山东落子?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1)

山东落子,一名“莲花落”,又名“咣咣书”,创始于隋末唐初,是一种源于宗教,逐渐过渡到世俗化说唱的民间曲艺形式。至宋代出现了贫人乞食歌唱的莲花落,到了明代又在一般莲花落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清朝中后期,落子具有了明显的说书特性,但从其保留曲目中,仍能看出浓郁的宗教色彩。

溯其源头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2)

落子源出隋末唐初,僧侣募化所唱的[落花]曲子(《续高僧传》卷四十),唐代叫[散花落],都是用来宣讲佛教教义的。至宋代才有贫人乞食歌唱的莲花落。到了明代又在一般莲花落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从此唱曲与叙事两种莲花落并存。

表演形式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3)

山东落子的主体乃是叙事性的咣咣书。其艺术特征是以大竹板及铜钹为伴奏乐器,演唱中常将铜钹高高抛起,颇类于元《刑法志》所禁唱的抛钹。

山东落子演出形式较为简单,但风格粗犷强悍,具有浓厚的山东地方特点,尤其演唱到书中热闹当口,艺人们常将手中大响钹高抛两三丈,猛转身打个飞脚接住再唱,有声有色,节奏不乱,成为山东落子特有绝活儿,也是听众称某艺人为“飞天咣咣”“飞咣咣”的由来。

主要特征

一、风格的多变性

因无有固定唱腔,行腔可长可短,节奏可急可缓,自由随意,艺人唱腔音乐风格丰富多彩,声各小变,不尽相同。

二、艺术的互融性

山东落子从宗教演变为曲艺形式时,为吸引听众,大量移植改编姊妹艺术的长短篇曲目,并进行了曲种化改造,使得具有了独特的语言特色,同时也增加了曲种间的交流。

三、较强的地域性

山东落子演出形式简单粗犷,风格独特,气势威武,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显示了鲁西南人民率直彪悍的精神气质。

代表人物

山东落子传承,以邱祖龙门派排字,已知最早的知名艺人为“本”字辈艺人刘本春。而“合”“教”字辈知名艺人最多,如王合玉、李合钧、侯教山、王教增等。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4)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5)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6)

传承绽放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7)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8)

菏泽说唱(在菏泽有一种说唱)(9)

重要价值

一、山东落子显示了宗教艺术向民间艺术转变的规律性特征,是中国曲艺另一条发展脉络的活体标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山东落子音乐由曲牌体发展为适应说书需要的吟诵体,其规律性特征,具有研究说唱音乐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山东落子唱腔简单实用,表现丰富,具有极大表意上的发挥空间,极易吸收各方面的营养,因而其地方色彩更加突出。

四、山东落子曲目一部分保留了宗教色彩,对于曲艺史、宗教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语言通俗,富有口语化特色。对于民俗学、方言学、社会学是不可多得的活体研究对象。

五、山东落子曲种形象的特质,暗合于鲁西南人民的精神气质,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