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开篇,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孙少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吃着最便宜的黑面膜,而且连份丙菜都买不起。

虽然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多数家庭都穷。但是从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还是能够给自己订一份乙菜的。这也就说明,虽然农村人穷,但是孙少平是出生在比普通穷人更穷的家庭。

穷到什么地步呢?没穿过内裤。袜子也只剩下袜腰了。衣服是哥哥穿小的,只能做到勉强的遮羞。哪怕是最便宜的黑面膜,也不能管饱。大多数时候,孙少平都饿得两眼昏花。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干什么工作(孙少平一家勤劳本分)(1)

按理说,生长在农村,虽然无法脱离贫穷。但是只要勤劳,就能够解决基本温饱。而且父亲孙玉厚本身也是个勤快人。儿子孙少安、女儿孙兰花也都不懒惰。孙少平和孙兰香也都是懂事的好娃娃。一直节衣缩食,从来不敢浪费。

可是这样勤劳又本分的一家人,却在双水村抬不起头来。一家老小住一口窑洞。少平和兰香还要去金波家借住。一家人每天只能喝点稀粥,维持生命。

为什么这样勤勉的一家人却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而且很多年都翻不了身呢?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干什么工作(孙少平一家勤劳本分)(2)

一、社会背景的制约

那时候农村实行大集体劳动模式。田地归生产小队集体所有。每个家庭只分配少许土地作为自留地,可以随意种植。

而集体的土地需要每家出社员来劳动,然后按照工分来计算。年底根据粮食产量和每家的工分量分配粮食。

所以在农村,劳动力多的家庭会殷实些。如果能够有个政府许可的工作,那还能赚点工资,生活就更富足了。

比如田福堂,他是村里的书记。有一官半职,就有工资。所以他家虽然没有整劳力,但是也并不穷苦。

再比如金俊文家。以前金家成分不好,被判为地主成分。所以金俊文的两个儿子金富和金强都不上学。他们家的劳动力比较多,每年分的粮食也会多一些。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干什么工作(孙少平一家勤劳本分)(3)

但是孙玉厚家就不同了。虽然孙玉厚上了年纪,但是仍旧是个整劳力。但是瘫在炕上的母亲,和操持家务的妻子都不能出山劳动。大女儿嫁给个逛鬼,自己的家庭都需要父母接济,就更指望不上她帮忙了。

二儿子少平和小女儿兰香都要上学读书,家里的农活帮不上什么忙。

虽然大儿子少安早早辍学开始帮衬着劳动,但是全家只有他们两个整劳力。每年能够赚回的粮食也就仅仅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家里养一年的猪,卖了作为少平和兰香的学费。家里的自留地种的菜卖点钱,就是全家人一年的花销了。

所以集体制让很多少有的劳力的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哪怕你是一个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无法改变食不果腹的命运。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干什么工作(孙少平一家勤劳本分)(4)

二、勤劳朴实的家风

不得不说,孙家的家风是极好的。无论多么穷,也不投机倒把,也不会想歪门邪道。

像二流子王满银。还有坑蒙拐骗的金富。都是因为受不了穷和苦,所以才“另辟蹊径”。可以孙家是宁可穷死,也不能做丢人事。

从几个孩子的身上,也能够看出孙家人的家风很好。

孙兰花嫁给了逛鬼王满银。虽然结婚成家也有了孩子。但是和寡妇差不多。家里所有的农活都是自己一个人操持,孩子也要自己照顾。而且没有男人的日子,孤单寂寞。可是如果有不安好心的人前来调戏她,她一定会言辞积极,并且把那些不要脸的人赶走。

她虽然需要一个男人,但是她有自己的守则。无论自己的丈夫多么不堪,但是她也从来没有想过离婚。哪怕死也要死在王家的门上。

而少安、少平、兰香都是些勤勉又懂事的孩子。

少安小时候和润叶一起玩。每天都沉浸在童年的快乐中。可是六岁之后,他的童年就结束了。不用父亲央求,他自己也会拿起小锄头,下天地干活。

等到小学毕业,都不用父亲说,自己就选择辍学了。和父亲一起劳动,供养弟妹读书。这是多么大的牺牲和奉献啊。

少平虽然一直在学校读书,但是从来没有逃避过劳动。哥哥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成了家人的主心骨。

兰香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女孩子。可是她从来不娇惯自己。如果有好吃的东西,她就赶紧躲出去。家里遇到了麻烦事,是她帮不上忙的,她也会马上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所以在这样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他们不会为了改变贫穷或者苦难,就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或者投机倒把、另辟蹊径。

他们愿意不断固守着自己的本分,在自己有限的天地里,成就无限、高贵的品格。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干什么工作(孙少平一家勤劳本分)(5)

三、孙家投资的是未来

孙家虽然是双水村条件相对差的。但是孙玉厚从来没有放弃供养孩子读书。

如果少平和兰香不读书,而是早早地回家种地。那么他们一家人虽然不会从此改变命运,但是至少能够吃饱饭。

但是孙玉厚却并不是个目光短浅的人。早些年,不论多苦多难,他都愿意供养弟弟孙玉亭读书。虽然他自己不识字,但是他坚信,有文化才能有机会改变命运。

可是弟弟玉亭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最后也还是没有脱离农民的枷锁。

儿子少安虽然想读书,可是家里又没有能力供他。所以只能早早辍学,回来种地。

可是在孙玉厚的心里,是觉得亏欠了儿子。

所以他们一起供养少平和兰香读书。其实在那个年代,读书并不一定能够改变什么。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学校也并正经教授文化课。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劳动。

可是孙玉厚和孙少安仍旧把希望放在长远的未来,而不是当下。

这说明他们两个都很有投资的眼光。而且都能够为了孩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

少安虽然只读了小学。但是当社会开始变革,他就开始办起了砖厂。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读过书的人就比那些不识字的人有眼界和胆识。

而少平也因为读了书,才没有固守在那一方狭小的天地。他勇敢地走出了双水村,去往了更广博的天地。

而孙兰香考上了大学。而且是高等学府。她的命运也将从此改变。

这一切都得益于父亲孙玉厚的远见卓识。否则他们只能永远停留在家乡的土地上,通过辛苦劳动赚取每日三餐。

并不说当一个农民不好,但是总有一些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和过去不一样的人。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干什么工作(孙少平一家勤劳本分)(6)

虽然少平一家是穷苦的,但是却可爱可敬。我们并不会因为他们贫穷就低看他们。反而觉得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高贵感。

就好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的一句话:

如果能深刻的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