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

【别称:元青花鸳鸯卧莲图玉壶春瓶——元青花满池娇玉壶春瓶】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1)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让所有文人墨客都记住了“冰心”“玉壶”。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并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器。历经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造型,釉色,纹饰华丽丰富。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2)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3)

此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口径:7.2CM;底足:7.8CM;高:25CM;腹径:41CM。纹饰为九层,胎质坚致,通体白釉(除露底外),釉色细腻,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浓艳纯正,莲花鸳鸯纹的图案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颇具动感;元代的莲花纹花瓣比较肥大,呈尖形,花瓣之间会有比较大的空隙,突显粗狂豪放的民族精神,变得更加刚劲有力;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说明此瓶应为元代成熟期的代表作,属景德镇窑口的产品。这件玉壶春瓶瓶口内的卷草纹,后世也很少效仿制作,故而十分珍贵。

元青花苏麻离青铁猛含量为高铁低猛,其发色有以下特征

1 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青花发色纯正浓艳,苏麻离青呈色明显;

2 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颜料积聚处有褐黑色铁锈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 颜料比较细腻均匀,线条边缘稍有晕散,有些呈色浓重,呈放射状流散。

4 此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微观中的苏麻离青黑色矛头状晶簇非常明显。苏麻离青黑色矛头状晶簇,是苏料的指纹特征,即瓷器烧出来的本来特征,晶体结构不是可随意造假的,这种矛头状晶簇,只存在元青花和明早期,所使用苏料瓷器上的铁锈斑中,用100倍以上显微镜看的非常清楚。

马希桂先生认为:“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有晕散现象,釉面有铁锈斑或黑色斑点,浓处用手抚摸时,给人以高低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苏泥渤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形成了元青花瓷独特的风格”。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4)

莲花又称荷花,芙蕖,水芙蓉等。有清香,纯净,柔软,可爱四性;有白莲花与红莲花之别。白莲花朴素,清丽,纯洁;红莲花粉嫩温润娇艳。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无需张扬,自成风景,守着一方池塘,静静的绽放。

风清玉露花见佛,出水青莲洁。天香朵朵证菩提,清净无争安隐、到秋时。

天真素质尘埃去,正觉开迷雾。一轮心月十分明,同与凌波仙子、性儿灵。

菀儿.《虞美人.青莲》

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不献媚态的可贵精神。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唐.孟浩然《题义公禅房》

雨过天晴,夕阳西下,山岚与晚霞,相映成趣。水雾蒙蒙,连着未尽的雨幕,飘落庭院,看那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纯净,才知一尘不染的心境是多么崇高,内心足够干净的人,足够赤诚的人,才能守住一生似莲净的光阴。

莲花在佛教被誉为圣洁之花。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倍受人们敬仰。

此类瓷器多为皇帝赏赐或告诫之物。古人讲究“图必达意,意必吉祥”。“青”寓“清”;“莲”为“廉”;“一束青莲”与“一路清廉”,字音相近,寓意深刻。束莲又恰似人生“清清白白”,从容,淡定,含蓄而又娴雅。表达了历代帝王,希望臣子保持“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也是古今廉政思想的完美表达,而作为历朝历代为官的准则。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5)

鸳鸯作为瓷器上的装饰纹样,始于隋唐,盛于元代时期。元代将鸳鸯,荷塘多作为主题纹饰。其鸳鸯图案大多与上下左右的几组次序排列,鸳鸯位于其中,前后首尾相随,或鸳与鸯两两相对,含情脉脉;或穿行于莲荷之间,或嬉戏于荷塘之上。

鸳鸯鸟被誉为最美的水鸟,也称为“匹鸟”。常年栖息在内陆湖泊。雄鸟称为“鸳”;雌鸟称为“鸯”。雄鸟羽毛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所谓“鸳鸯红衣”,就是指雄鸟戏水。雄鸟头上有白色的眉纹,即人们常说的“白头到老”,源自于此。

鸳鸯常常出入双双对对,形影不离,飞则同振翅,游则同戏水,栖则连翼交颈而眠,常寓意幸福婚姻和忠贞爱情。

双双鸳鸯戏苹洲。几行烟柳柔。一声长笛咽清秋。碧云生暮愁。

钩月挂,绮霞收。浦南人泛舟。娟娟何处烟明眸。相望徒倚楼。

宋.米芾《阮郎归.双双鸳鸯戏苹洲》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近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夏日,江南雨后的池塘,有出水舒展的菱叶,有绿色茵茵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啼莺,有花枝缠绕的蔷薇,有双双入对的浴水鸳鸯。此情此景,醉了诗人,扰了情怀。“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江南雨后天初晴,荷塘深处鸳鸯浴。

翠盘摇曳风戏珠,滑落池塘无踪影。

——叶子《荷塘》

荷塘,鸳鸯,心若醉,日久天长;情相悦,处处是故乡。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6)

此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纹饰特点是画面满,纹饰密,几乎不留空白,纹饰装饰层次常见是四至八层,九层极为少见。元朝统治者“重九恶七”,而本藏品纹饰装饰层为九层(层次最高)。

第一层口沿内侧为延绵一周的卷草装饰纹;

第二层口沿至颈部,为上仰蕉叶装饰纹,蕉叶的主脉以浓笔粗线条表示,蕉叶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符合元代绘画风格,明显区别于明代蕉叶重叠状。

第三层是一周回文装饰纹,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规矩方形单体回文组成;

第四层为变形覆莲瓣纹,内饰卷云纹饰,莲瓣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为相连;

第五层为一周起伏连绵的卷草装饰纹。

第六层为主体画面,束莲池塘鸳鸯纹。莲花盛开,清风自来;“鱼贯无忧戏水乐,蝶嬉悠逸满池香”“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七层为一周延绵不绝的卷草装饰纹。

第八层为变形如意仰莲瓣纹,内饰卷云纹与莲瓣装饰,与上部变形如意覆莲瓣纹相对应,布局合理。

第九层为卷草装饰纹,与上三层卷草纹相互辉映,层层叠叠,繁而不密。

此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花纹繁缛,图案精细,画面富丽而又庄严大气。其手法主要采用平涂法,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彩,但画面并无平淡之感,却有深浅变化之觉。其画风,绘画和图案都是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笔意施绘,线条流畅生动,富有中国书画风韵。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7)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8)

此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坯胎炼泥不精,底部旋刀裂纹明显,深挖底足,造型规整,喇叭口,瘦颈,溜肩,壮腹缓收,深圈足,内底无釉,亮青釉莹润匀称,底足两处釉斑边缘周围呈明显的火石红色,足墙上火石红及黑褐色铁质斑点明显。

底足釉斑是学者们历来研究的要点:

(1)自然沾上学说认为:瓷器在上釉时,底足无意间接触到釉水,所产生的釉斑。

(2)记号学说认为:为了区别瓷器的等级或为提供给不同的阶层使用而为之。

(3)试釉学说认为:当时瓷工为了在上釉前检验釉质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认为:试釉斑的解释最为合理,因为,要使多种混合釉料调和均匀,在手工制作的年代,每一次配料中,釉料的浓与淡,深与浅,稠与稀,都需要娴熟的功力,眼力来掌控与操作。釉料过稠,会造成瓷器釉面厚薄不均;釉料过稀,瓷器胎骨挂不住釉。因此,瓷工在调和釉料时,都会像中医熬膏试“滴珠”一样,去观察釉料的融合程度。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少量釉料点滴到瓷器的底足(但这个被点滴到的瓷器绝对是第一个上釉的),来判断釉料的融合程度。也有的瓷器底足无釉斑,无釉斑的瓷器,绝对不是第一个上釉的瓷器。瓷器的底足有无釉斑仅供鉴定参考,不是鉴定瓷器真假的主要依据,釉斑边缘的火石红,才是鉴定瓷器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9)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10)

四 类比

元青花玉壶春瓶鱼藻纹(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11)

以上五张图片,为目前所发现的四件半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馆藏与拍卖记录)。一件出现在2021年5月28日,香港苏富比预展;一件是甘肃省临洮县衙下乡寺洼山村上社出土;一件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一件是湖北省博物馆藏品;半件是辽宁省阜新市博物馆藏品。二件为元青花莲池纹玉壶春瓶;二件半为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本藏品与以上五件,除尺寸大小各异外,年代,纹饰,画风等特征完全相同,且更胜于上图各件藏品,可见其弥足珍贵。

——叶子珍藏

2021年6月18日于武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