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宰相刘罗锅》电视剧,让大家认识了风趣、幽默、机智过人的刘墉。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让大家认识了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纪晓岚。

这两部电视剧的故事、人物都有戏说成分,还有些都是杜撰来的,但是,里面主角刘墉和纪晓岚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都是清朝一等一的大臣。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两人年龄相仿,都具有才华出众,机智幽默的特点,还都位居高官,那么他俩到底谁更胜一筹?

一、论出身

刘墉:出身官宦之家,名门望族之后,太爷爷是进士,爷爷是四川布政使,老爹刘统勋当过清朝宰相,刘墉32岁考中进士,二甲第二名。

纪晓岚:世代书香门第,父亲当过清朝小官,书香门第出身,所以,纪晓岚善于做学问,他31岁考中进士,二甲第四名。

论出身,刘墉高于纪晓岚,论学识,刘墉低于纪晓岚。刘墉考上进士,有他当大官的父亲因素,纪晓岚不是家庭变故,估计很早就考中进士。

二、论官职


宰相刘罗锅刘墉自裁 罗锅宰相刘墉(1)

刘墉

1、刘墉

因为父亲军务失宜,被皇上外放,当了二十多年外放官员,他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等职。为官期间,刘墉基本秉承了父亲刘统勋的正直干练与雷厉风行,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顿,为百姓做了实事。同时积极贯彻皇帝意旨,查禁书、捉拿会党,得到乾隆皇帝赏识。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书房行走。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也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表现出其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面对和珅专宠于乾隆,刘墉只好静默自守,滑稽模棱取容,也就有了《宰相刘罗锅》等影视剧里和珅和刘墉斗智斗勇的故事。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职玉牒馆副总裁。

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2、纪晓岚


宰相刘罗锅刘墉自裁 罗锅宰相刘墉(2)


他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所以一直在京城任官50余年。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四库全书》总纂官。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

从他们履历来看,刘墉长期任地方父母官,一路兢兢业业,艰难险阻的锤炼,有起有落的官路历程。但是他为官几十年,名声不错,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到了京城,查办和珅贪污案,是他名垂青史的杰作。

纪晓岚就是个学问家,在京城雷打不动以学问为主,相比较就生活平淡,为了一部《四库全书》,呕心沥血十三年才编写成功,也获得了皇上的嘉奖,自此后官路畅通,步步高升,最后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总的来说,刘墉就是个实干型的官员,而纪晓岚就是个学者型官员。论权力,刘墉地方父母官,大权在握。论实干能力,刘墉事事带头,为老百姓谋福利。论官职,刘墉也大于纪晓岚,但是论学问,纪晓岚大于刘墉。

三、两人关系

刘墉大纪晓岚5岁,虽然一个在外当官,一个在京城当官,但是他们很有交集。

1、纪晓岚是刘墉父亲刘统勋的门生,有着师生名分,纪晓岚的官路历程,刘统勋都有帮助。他当《四库全书》总编纂就是刘统勋推荐的。

2、纪晓岚最大功绩就是编纂《四库全书》,那时刘墉是副总编纂,刘墉成了纪晓岚的副手。

四、两人成就

刘墉、纪晓岚、和珅并乾隆朝三大中堂,刘墉与纪晓岚书、文互补。刘墉书法雄视清代,而纪晓岚也以文章享誉天下。

刘墉一生清正廉洁,他的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他的代表作就是《石庵诗集》。


宰相刘罗锅刘墉自裁 罗锅宰相刘墉(3)


《清史稿》:"墉工书,有名于时。"

《湖南通志》:"(刘墉)政简刑清,吏民畏服。尝劝捐州县社仓谷凡十二万石,民以为便"。

纪晓岚作品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诗文总集《纪文达公遗集》,带头编修了《四库全书》,《清史稿》赞纪晓岚“学问渊通”。


宰相刘罗锅刘墉自裁 罗锅宰相刘墉(4)


五、轶事

历史上的刘墉不是个‘罗锅’,他七十岁后,由于长年作画,身体有些驼背弯腰,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这是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

纪晓岚博览群书,幽默诙谐,所有都在他的诗里体现出来。

蒙学时的一幅对子: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

与乾隆对的联: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有寡妇遇鳏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东抛,看左传书向右翻。

和乾隆同上“天然居”茶楼时对的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据说纪晓岚爱妾明干曾出一联: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

此题巧妙处在于不同的两个词却复指同一个人,竟将纪晓岚难倒,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有人用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对上:风送幽香,每每畹华梅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