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中,蒋介石军队在东南沿海遭遇的主要劲敌,便是被称为“五省联帅”的孙传芳。作为北洋军阀的后起之秀,孙传芳的一生也颇多传奇色彩。尤其作为山东历城人,锚人大学时户口所在地,称得上半个老乡,所以锚人对孙馨远也有特殊的感情。

孙传芳被杀过程(死于非命的五省联帅)(1)

孙传芳,字馨远,山东历城人,其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据吴虬在《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中说,孙传芳的胞姐被袁世凯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总办王英楷收为小妾,年少的孙传芳随母前往依附,但王英楷称其姐乃系金钱购来,不配与他讲亲谊,后来经人转圜,才勉强将孙传芳收为马弁。时间长了,王英楷觉得这小子还算聪明,于是让他陪自己的儿子读书,不久又送到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学习,而且后来以官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在天津的日本势力土肥原贤二和冈村宁次,便开始拉拢孙传芳投靠日本。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动员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还是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 这个时候,同样居住天津的原皖系国务总理靳云鹏便劝他皈依佛门,借以超脱凡念。 孙传芳便与靳云鹏共同出资,将坐落在天津东南城角草厂庵的清修禅院,改名为天津佛教居士林,由靳云鹏任林长,孙传芳任副林长。在佛教居士中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信徒们辗转相告,陆续参加活动的达三千多人。

孙传芳自信佛以后,确有积德行善之举。每到夏日,孙传芳宅院门前常备绿豆汤供过往行人饮用消暑。一次,一个盗贼夜入孙传芳公馆行窃,被孙家佣人当场抓获,押到孙传芳面前听候发落,不想孙传芳非但没有责罚,反而命人赏米周济。天津《立时报》载:“孙公馆缉贼赏米,中秋夜乐善好施”。孙传芳的乐善好施传开以后,不少人都说孙联帅如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在此期间,有人劝孙传芳说:你多少年战场厮杀结下仇家无数,如今形单影只恐仇家来寻仇报复。孙传芳淡淡一笑说:死于同胞之手,比当汉奸卖国贼苟活强上千倍。

1935年11月13日,军统局利用被孙传芳处决的施从滨之女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通过各种渠道使施剑翘得到了一支勃郎宁手枪,而后又通过特工人员设法将孙传芳的居住地点告知施剑翘。1935年11月13日,终于诱使施剑翘在天津居士林佛堂将孙传芳刺杀身亡。孙传芳终年51岁。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是为父报仇。1925年的时候,张作霖的奉军大举南下,孙传芳则率东南五省联军抵御。两军交战,相互厮杀,不免有人战死、有人俘虏,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孙传芳在其中的一件事上做得有点出格,那就是对待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施从滨被俘一事。施从滨是北洋旧人,其兄长施从云在清末的时候曾是冯玉祥的密友,并一起搞过“滦州兵变”,但后来因事败而被杀,也是一位为革命而捐躯的先烈了。本来嘛,这军阀间打来打去,将领被俘本也是常事,一般情况下大都是战后放回了事,但这次不知道孙传芳怎么想的,他居然下令将施从滨……斩首。

孙传芳被杀过程(死于非命的五省联帅)(2)

为父报仇,天经地义,但是,这次刺杀,却有很多不寻常的地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特务多次拉拢孙传芳投靠日本,均遭孙传芳严词拒绝。此时,孙传芳虽然一心向佛,不问政事,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在。而蒋介石麾下的军统特务对威胁蒋介石统治的“异己分子”,一直欲除之而后快。施剑翘刺杀孙传芳表面上打着“替父报仇”的名义,她或许不知,在她的身后就有国民党蓝衣社特务张克瑶和施则凡的合谋,他们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理,为其提供孙传芳行踪和行凶用的勃郎宁手枪。施剑翘被捕后,在法庭上谎称:行刺用的勃郎宁手枪是从一个退伍军官手上买的。然而,勃郎宁手枪在当时属于先进枪支,绝非一般人能有,当初军统特工陈恭澍等人在北平刺杀张敬尧时,都没有这种手枪,还是戴笠专程坐飞机飞到北平将勃郎宁手枪交给陈恭澍。试想,这种连专业特工都没有的手枪,施剑翘如何能轻易买到,这其实是军统特务欲借施剑翘之手除掉孙传芳,因而通过各种渠道使施剑翘获得到这种勃郎宁手枪。

孙传芳好友杨文恺和部下马葆珩在晚年的回忆录中都提到孙传芳之死是国民党特务借刀杀人,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理,唆使其将孙传芳刺杀。而郭汝瑰将军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是蒋介石令军统密派一个叫施剑翘的女子将孙传芳杀了。

更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时间恰恰是在冯玉祥当选国民党五届常务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之后,冯玉祥与施从云是多年的老战友,而施剑翘是施从云的侄女。施剑翘之所以选在冯玉祥就任要职之后刺杀孙传芳,定是考虑了冯玉祥与施从云的关系,因为即使案发,冯玉祥对其老战友的侄女是不会袖手不管的。果然,正如所预期的那样,施剑翘刺杀孙传芳一案还在审理时,南京政府方面就已经开始活动特赦一事了。这样一来,也就很好解释出施剑翘在杀人之后,为何会毫不怯场了,好像由她来结束孙传芳的生命是天经地义之事一样。这就是民国社会“人人平等”的所谓貌似公证的法律。

施剑翘在杀害孙传芳后,为博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刻意贬低、污蔑孙传芳的人格,以此来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然而孙传芳在统治东南五省期间,军纪严明,相较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其口碑相对较好。作为一个崛起于乱世之中的枭雄,孙传芳纵有错处,也不应当将其丑化、矮化。本文参考: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