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吴琼


我们知道在西药领域,如氯雷他定糖浆和氯雷他定片、阿莫西林胶囊和阿莫西林分散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等,他们只是剂型的差异,但是药物有效成分是一样的,治疗的疾病谱也是相同的。

那么在中药领域,四逆汤和四逆散这两味中成药功能主治是否也一样呢?是不是只是前者是汤剂?后者是散剂?

答案是

错!错!错!

四逆汤和四逆散可不止是一字之差!!!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散的区别(四逆汤和四逆散)(1)

那四逆汤是啥子么?四逆散又是哪个?傻傻分不清楚啊?

下面,让本药师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两种方药制剂吧!

四逆汤

1、由来

清末同光年间,成都府有一知府夫人吐血一年多,也有很多名医给知府夫人看过病,谁知道越看病情越严重,就只剩一口气了。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账房舅老爷向朱知府说:“有一人名唤郑钦安可以治疗夫人的病,但这个人性情孤傲,必须特别优礼延请才行。” 知府不想放弃任何希望,当天就抬着大轿把郑火神接到府衙,简略地交代病情后,郑大夫隔着纱帐诊脉完毕后,知府便将帐子打起,郑大夫的双眼炯炯发光地直盯着夫人苍白的面容。当时已经是夏至最炎热的季节,床上居然还铺着皮毡,知府夫人身上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诊视完毕后,郑大夫回到书房,写下一首七绝,注明以诗代替病历。朱知府看后,瞠目结舌,差点吓晕,郑大夫开的这三味药都是大火的热药,喝了不会吐血而亡吧?这不是帮着阎王爷催命嘛!郑大夫却很淡定地说:“亲们!不要惊慌,既来之,则安之。朱知府这么敬重我,礼请我为其夫人治病,实为宦场少见,我既敢写出止血诗,选用四逆重剂,实欲一服而止血,救人于危!”

知府夫人按照医嘱服药后不久,仆从即向朱知府汇报说,“郑大夫真是华陀、扁鹊再世,妙手回春,夫人已转危为安。“朱知府心中大喜,也出来向郑大夫作揖说:“郑大夫,真是高明啊!改日再谢。” 随即吩咐仆人抬轿将郑大夫送回府。

这就是被后人沿用至今的千古扶阳名方——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散的区别(四逆汤和四逆散)(2)

2、组成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甘草(炙)二两(6g)、 干姜一两(3g)、附子(生用)一枚(5-10g)组成。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散的区别(四逆汤和四逆散)(3)

组方原理:

君药——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以救心肾阳气。附子生用可以快速抵达身体内外,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臣药——干姜辛热,散寒助阳通脉。君臣相须为用,使阳气复,阴寒散,血脉通,为回阳救逆的最佳配伍;

佐使——炙甘草 有益气补虚之效、缓解生附子、干姜峻烈之性、使药力持久。

3、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4、用法:水煎服

5、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心肾阳衰之寒厥证。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踡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甚则冷汗淋漓,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以及误汗亡阳者。

6、用法要点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沉微细为辨证要点。

7、现代应用

冠心病、神经系统疾病、咳喘、慢性支气管炎、腹泻、胃脘痛、痛经、崩漏、慢性前列腺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痤疮;扁桃体炎和荨麻疹等。

注意:生附子有大毒!!!用量需要非常谨慎,要先煎至少一个小时以上,再放入其他两味中药。本方纯用心热之品,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四逆散

1、由来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散的区别(四逆汤和四逆散)(4)

2、组成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四味中药组方精妙,也暗合“升降”之理,柴胡主升、枳实主降、白芍主收、甘草主散,一升一降、一收一散,用于治疗多种“气机紊乱”引起的疾病。

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散的区别(四逆汤和四逆散)(5)

组方原理:

君药——柴胡,发挥四逆散的主要功效,疏肝解郁,升提肝气;

臣药——白芍,辅佐柴胡,使其不过于宣发肝气而耗伤阴血;

佐药——枳实作为佐药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

使药——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3、方歌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郁逆,敛阴泄热平剂扶。

4、用法:水煎服

5、功能主治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用于阳郁厥逆证之手足不温、腹痛、泄利下重、脉弦和肝脾气郁证之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6、用法要点

作为疏肝解郁的高效方,本方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剂。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7、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四逆散是“调肝”的有效方剂和代表方,凡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皆可运用四逆散。

注意:孕妇慎用;肝阴亏虚(多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助肋隐隐灼痛等)、气郁动痛(表现为两助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等)者慎用;寒厥(阳气虚微,虚寒内生,导致四肢冷至肘膝以上)所致四肢不温者慎用。

小补充

“四逆”代表方的治证区别:四逆散中的“四逆”与四逆汤中的“四逆”,虽然都有四肢逆冷的特点,但有本质的区别。四逆散的逆冷仅在四肢末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头热等,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而四逆汤的逆冷过腕踝,且最严重,常冷过肘膝,同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

四逆汤中的四逆为中医学名词,也叫厥冷、手足逆冷。指四肢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等病症。故而出自《伤寒论》里的四逆汤方,除了用在冷汗不止、血压下降、昏迷休克和脉微等典型的四逆证外,还可以广泛用于一切四肢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者小便清利的病证,即可用于因阳虚所致的一切虚寒之症,而几乎各科各系统的慢性病及疾病后期均可见虚寒症。

温馨贴士:文中方剂请不要自行服用,如需服用请咨询中医师!


审稿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杨晨 主任药师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