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在古代尤其是王公贵族无比重视自己的血统,这就导致许多有能力的人往往因为血统的原因而不被认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以其优秀的能力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1)

繁盛的大唐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今天唐太宗治理的唐朝仍然所怀念,而“贞观之治”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唐太宗去世之后李治继位,其实李治并不是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连毛主席都称赞,因为血统问题无缘地位。

谋反的皇子

公元653年吴王李恪被押赴刑场,罪名是“谋反”。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这位皇子在押赴刑场被斩首之前指着宰相长孙无忌大骂。其实按照辈分长孙无忌也是李恪的舅舅,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恪是唐太宗的一位妃子所生。

李恪面对长孙无忌愤怒地骂道“(长孙无忌)是个逆贼,陷害忠良……”骂完之后,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吴王李恪就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2)

长孙无忌能力很强口碑又很好,是唐朝非常有能力的宰相之一。其妹妹长孙皇后更是名声在外,不仅辅佐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长孙皇后自己去世之后让李世民念念不忘,然而吴王李恪却大骂长孙无忌是逆贼。甚至在临死前指责长孙无忌“陷害忠良”

从辈分上说长孙无忌是李恪的舅舅,虽然李恪是庶出,但是作为皇帝的儿子李恪也可以与长孙无忌以君臣之称,那么李恪究竟是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究竟是不是如长孙无忌所说的那样谋反呢?

悲剧的出身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皇后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两个人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李世民的长子,取名李承乾。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非李承乾莫属,后来长孙生皇后又生下了李泰和李治。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3)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后被封为魏王。李治是第九个儿子,又被封为晋王。这三个孩子都是嫡子,而其他的孩子都算是庶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的出身十分特殊,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皇帝,李恪的老爷子也是皇帝。是不是感觉有点乱了?因为李恪的母亲姓杨,这位杨妃的父亲是隋炀帝杨广。

古时候对于孩子的出身十分看重,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出身不好也会受到歧视更不用说身在皇家。尽管唐太宗时期民风很开放,长安城街上甚至可以看到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但是李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前朝余孽”。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4)

就是因为血统问题让李恪过早的就被排除在“皇帝争夺战”之外。然而无论是李恪的父亲李世民还是爷爷李渊都对于这个孙子十分喜欢。李恪在一岁的时候李渊就册封李恪为长沙郡王,当时李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有了一大块封地,足见李渊对其喜爱。

能力出色的皇子

从李恪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希望,李恪的母亲杨妃希望自己的儿子谦恭有礼,做事谨慎。而事实证明李恪确实如他的名字一样,没有沾染皇室子弟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的恶习。

李恪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之下,成为众皇子中都是十分出色的那一个。李世民都经常称赞自己的这个三儿子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可以看出李恪各方面都让自己的父亲很满意。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5)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恪其实是没什么能力的,只不过是后人吹捧。然而有一句话说得好,全靠同行衬托!就拿李恪的父亲李世民来说。在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的衬托之下,李世民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领兵打仗、治国的能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

先看一下当时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之所以能当上太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既是李世民的嫡子也是长子,无论是立嫡子还是立长子李承乾都是名正言顺。然而李承乾在成为太子之后,却让人大失所望。

李承乾看到父亲李世民对于包括自己亲弟弟李泰在内的几位皇子宠爱有加,李承乾居然有了一个非常阴暗的想法就是想要杀害自己的弟弟李泰。祸起萧强,手足相残这对任何一个皇帝都是无法接受的。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6)

最让人意外的是李承乾在暗杀自己的弟弟李泰失败之后还打算直接从自己的父亲手中抢过皇位,自己正值壮年就有人惦记自己的位置,换了任何一个皇帝,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放过甚至会诛九族。

然而李世民却留了李承乾一命,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世民也算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皇帝。而李泰也谋划夺嫡很久了,这位皇子的能力也非常强悍。

总结一下李承乾和李泰这对兄弟,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是恨不得背后捅刀子。李世民是谁?!经过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对于权力斗争等各种手段自然十分熟悉。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7)

李泰能力再强也无法阻挡其野心带来的潜在威胁。最后李世民将李泰降为“东莱郡王”。而这个时候吴王李恪便显得更为谨慎。李世民用“英果类我”这四个字来形容,要知道李承乾和李泰可都没有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旧唐书》和一些史料中都记载李恪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在贞观11年李恪出行游猎,踩坏了庄稼。其实这样的事情李恪的确有一些,然而这些事情对于李恪来说并非是致命的。

许多人都觉得能力出色一定要像李世民那样的能力,但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封建历史上几百位皇帝也只不过出了这几位。人品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至少从对待兄弟以及谨慎本分这几个方面来说,李恪比起李承乾、李泰好太多了。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8)

《旧唐书》和相关的唐朝史料中对于李恪的记载之所以不多,不少人猜测其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后来长孙无忌污蔑李恪“谋反”,所以唐朝的史料中对于这位“造反”的吴王的记载并不多。

李世民的犹豫

其实李世民是考虑过将皇位传于旅客,当时李承乾与李泰不睦,两个人互相都恨不得斗个你死我活,再加上李承乾和李泰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谋反。所以这两个人一个被废掉,一个被降为东莱郡王。

这个时候有可能成为太子的只有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以及第九个儿子李治,李治也是李承乾和李泰的亲弟弟。当时李治的年纪很大似乎是很好的人选。那么李世民为什么犹豫呢?仔细分析下来有2个原因。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9)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母亲的份。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是皇后所生,所以都是嫡子。在李承乾,李泰两位退出了皇位争夺战之后,那么唯一的嫡子就成为了李治。古代在立太子的时候嫡子和长子总得占一头,李恪恰巧两头都不占。

第二个原因自然就是李恪的血统问题。李恪的外祖父爷是隋炀帝。先不说隋炀帝本人当皇帝怎么样,唐朝立前朝皇帝的外孙为太子绝大多数文武大臣都不同意。李世民也就这个问题与长孙无忌进行讨论,长孙无忌的答案自然是李治。

长孙无忌多多少少都有私心,毕竟自己的两个侄子已经没希望了,只剩下李治,再加上李恪确实是有很明显的把柄,就是其血统的问题。就是从这个时候赵孙无忌与李恪水火不容易。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10)

李世民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开始犹豫,而李世民的犹豫也导致长孙无忌和李恪的矛盾越来越深。李恪看着皇位就在眼前,长孙无忌地一番挑动令自己错失皇位,立刻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可以说李世民的犹豫也导致了李恪最终的结局。李世民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发动其他的大臣一起弹劾吴王李恪谋反。当时长孙无忌得到了一个机会,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成为了非礼高阳公主的嫌疑犯,房遗爱为了救自己的哥哥便答应与长孙无忌一起陷害吴王。

此时李治已经继位,史称唐高宗。唐高宗虽然性格比较温和,不像自己的父亲李世民那样有雄才大略,但是他坚信自己的三哥不会谋反,然而面对自己舅舅和房遗爱的证据又不得不信。

唐太宗的儿子都活了多少岁(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11)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又开始故技重施,联合多位大臣天天在唐高宗面前各种吹风,最终谎言重复1000遍似乎就已经成了真相。在自己34岁这一年吴王李恪因为谋反而被处死,李恪的家人也受到牵连。

总结

李恪因为谋逆之罪被处死之后,其儿子几乎都被流放,李恪的女儿都被罚去守皇陵。曾经在唐太宗李世民口中和自己最相似的李恪落得如此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叹。没有了李世民的保护,李恪自然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当时如果李世民没有问长孙无忌的意见,而长孙无忌无从得知李世民的想法很可能就会立李恪为太子。然而事情就是如此巧合,李世民看似随口的疑问却让长孙无忌洞察了帝王的心思,而最终长孙无忌拿住了血统这个七寸,让李恪无缘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