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核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关于它的话题,小编已经说了N多遍,鉴于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新朋友,他们可能不太了解相关情况。

这里,小编就简单做一下汇总工作——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五问五答

【一】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是如何被评价出来的?

北核目录是三年一换届,但是第四年才会出目录,这和目录更新的巨大工程量是有关系的。遥记上次换届还是上次,小编专门问了我一些参与北核评价的专家朋友们。原来,北核目录是这样被评选出来的。

1.研发工作启动--确定下一届核心目录的研究方案和研制计划;

2.定量评价--数据采集,根据当前常用的数据库数据展现我国庞大的期刊版图,从多个统计源采集上千万条期刊及指标数据,进行数据合并及规范化处理,并通过下一届版本的评价系统,完成定量评价。

北大核心期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吗(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

3.定性评价--选聘核心期刊评审专家,通过网络进行专家评审,然后汇总审定专家评审结果。每个评审专家都有三个期刊的排序调整权(应该是三个的,具体的我有点忘记了),专家可以拥有增补优秀学术期刊,修改核心期刊数量的权利,但是大改动权是没有的哦。

北大核心期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吗(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

4.项目组终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检查核验,最终确定,这一版本相较上一步会有些微变化;

5.进入图书出版流程--你知道核心期刊目录里,最讲究的是什么吗?期刊的排序和更替吗?非也,是目录之外的大量的名单,什么评委名录了,规则啦,专家排序了等等,超级麻烦的。都确定好以后,还要经历下号、排版等工作。

所以我们才要多等上一年才能和新版目录见面。

更详细的评选步骤可以参考:

权威发布: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是如何被评价出来的(一)权威发布: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是如何被评价出来的(二)

【二】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过渡期问题探讨

核心目录的公布是对期刊的一个判定,但是由于刊物审稿期出刊期长的原因,理应该给录用未出刊的文章一个交代,是以就有过渡期的说法。

一般意义上的过渡期是这样认定的:

如果要展开说明呢,今天这篇文章就太长了。老规矩,还是放之前的链接,没有看过的作者点击蓝字就可以转过去了:

2020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有效期说明一图看懂北大中文核心有效期过渡问题核心目录换届之际,已经录用的文章还有必要交版面费吗?

【三】核心换届前一年,我们应该如何准备核心发表?

1.早发。

现在发核心,即便换届了,只要能在第二年上半年见刊,完全可以用。

(这里涉及到核心有效期的问题:核心有效期,即从当届目录公布之日起算,到下一届核心目录公布之日止,这期间见刊的都算是核心。个人学校可能是严格按照年份算的,这个具体的咨询学校科研处吧)

但是如果你拖延呢,上半年的刊期没有你的,真的就没有机会了。

另外,核心换届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为了冲击核心,或者为了多赚一些版面费,下半年发核心的关系稿、约稿会突增不少,更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了。

2.发排名靠前的期刊。

纵观往届核心期刊,被踢出来的核心多是排名比较靠后的期刊。

举个例子,假如核心目录是一个A班,所有的核心期刊是A版的学生。重新分班的时候,肯定是后几名同学被分出去的机会比较大。

同理,如果不想发的文章被踢出核心,最好一开始就发排名靠前一点的期刊。具体的排名情况可参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

3.不要发太综合的期刊。

太综合的期刊,教育、社科的就不算了,本来就是一个大综合的刊物。

这里的综合刊物,是指原本一个专业期刊,结果什么方向都收。比如一本材料专刊,又收经济,又收法学方向,还收美术方向,只要能挨边的统统来者不拒。这样的刊物铁定不会再继任核心了,否则真的德不配位。

北大核心期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吗(中文核心期刊目录)(3)

【四】发核心期刊都有哪些要求?

关于文章要求:在重复率方面,北核一般要求的是10%以内,个别期刊会要求在5%以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多人在发表之前都没有查重的意识,这其实是很不好的。编辑审稿前都会查重,如果查重不过,即便再好的选题,也不可能被青睐。再者来说,编辑部那可都是博览论文的人,一看差不多就能判断出来你的文章有多少是重复的,所以确实是没有必要在重复率上省事。一时省事,就可能不会有后续了。

关于作者要求:重头戏来了,总是说核心期刊有作者单位的限制,这个限制也不知道有多高。今天,小编一次性给你总结到位了。根据经验判断,北核一般要求的是二本硕讲及以上,偶尔可以收高职单位的,不过要加上好单位好身份当二作,或者就是要加上课题基金之类的。(ps:理工科要求相对低一点,可以接收高职的文章)

如果你不满足核心对于作者的条件,最好考虑一下换个级别发,要不然发核心书评也是可以的,毕竟发书评不用考虑什么单位身份的问题。这样想来,书评真是好发!!!!!

关于发表周期:核心周期在一年左右,南核北核都是一样的。但是南核的审稿周期没有那么长,这一点还是比较好的。北核一般审稿2-6个月,南核在2-4个月,按照经验来看,南核的审稿期普遍会比北核的审稿期要快一点,甚至个别南核,一周就能给到回复的。(嘘!别问我是哪个刊,才不会告诉你呢!)

审稿录用后就是等出刊吧,北核通常是录用后6-14个月出刊,南核在1年左右。所以说,要发核心就要提前一年时间来准备,不然真来不及。

【五】核心期刊真的有关系稿?

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从期刊内部的角度来说,是不允许有关系稿的,这个关系到学术公平的问题。如果期刊大量充斥着关系稿、人情稿、赞助稿,无疑会对学术腐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我国几千年“熟人社会” 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免会产生出很多的“熟人稿”和“关系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的文化是注重人事关系的协调。

特别是办一本刊物,完全没有社会关系肯定是不行的。比如说刊物要发行,上有总管出版发行的单位,下有具体的操作工人,每个环节的方方面面都会有社会关系存在的,避无可避。再比如之前发表过文章的老作者,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编辑部的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身边会围绕着一些需要发文章的亲朋好友,亲朋好友身边还会有亲朋好友。特别是跟审稿发行上相关的人,他们身边会多出一些像兄弟刊物、业界大牛、权威作者等等这样会有需求发文章的人,而这些人身边还会关联出更多有相关需求的亲朋好友。所以关系网越来越大,毕竟都是熟人,都有求别人办事的时候,特别是上级单位给的关系稿,更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社长,权利很大了吧?!这时,管出版的xx署领导让你给他的侄子发一篇文章,你能拒绝吗?反正理由不好找吧

北大核心期刊属于中文核心期刊吗(中文核心期刊目录)(4)

但是,“关系稿”只是拖关系进来审稿的,并不意味着是一定被录用的稿子。“虽然我们不好找理由推脱掉太多的人情稿,但是质量不好的稿子,该毙还会被毙,并不是说因为他是领导推荐来的稿子就直接刊用了。”哪怕是通过教育部长来发,也只是多了一个修改的机会,修改不到位也是不能发表的。

再一个,外面经常会有人说“xx刊物的关系稿太多了”诸如此类的话,其实也不对。

收“关系稿”本身就是不对的,杂志社肯定不能明目张胆的在同一期上面刊登太多的人情稿。以某CSSCI期刊为例,一期只有21篇文章,默认的关系稿限度是一期不能超过2-3篇。

从上述所言,说明文章质量才是硬道理,与其我们在这里纠结拼不过“关系稿”,倒不如费点心思多琢磨下文章。

如果深究下去,比作者更痛恨“关系稿”的或许是杂志社的编辑。

一本核心期刊(普刊的关系稿就不必说了),要想保持住核心的title,甚至继续提升自己的地位。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无疑是提高自身的论文引用率。而好的文章才是提高期刊引用率的保证。

要知道,一般的杂志社都是很缺稿子的,一本刊物每月10号发行,可能他5号的时候还缺一堆稿子呢,更别提高质量的稿子了。所以社里的编辑头疼的是收高质量的稿子。这个时候,被频繁塞入“关系稿”肯定会引起编辑的不满。

如果关系稿质量还行倒好说,如果关系稿的质量太差,编辑还要抽出时间来陪他们退改、再审,任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头大吧!

不要觉得期刊编辑这个工作好做,能掌握一篇稿子的生杀大权。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编辑也很苦恼“怎么收高质量的稿子”、“怎么妥善处理关系稿的去处”、“如何提升刊物的办刊质量”。

小编想说,不管期刊有没有关系稿,跟我们的关系都不大。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认认真真写稿,踏踏实实做学术就OK了,你认为呢?

关于核心的期刊看法:

核心期刊为什么难发?北核南核期刊越来越难发,公办二本以下老师该如何评职?,